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故事创作>

韩康子和智伯的故事:德不配位,智伯之死(三)

玉凤分享

  德不配位,智伯之死(三)

  (三)

  韩康子(韩虎)在段规的劝说之下,将万户之邑向智伯双手奉上,想让智伯在其他人面前变得更加疯狂,智伯也真是听话,看到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这么大一片土地,自然认为敲诈勒索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这次把贪婪的目光看向了和韩康一样的诸侯国君赵无恤。

  说到这个赵无恤,不妨多说两句。老爹赵鞅在晋定公时期专擅大权,十分显赫,家里妻妾成群,所以儿子也很多。一开始赵无恤并没有引起他爹的注意,一是因为儿子多,二是因为无恤是小妾所生,所以在古人看来出生是很能够决定地位的。但是,出生也仅仅是出生,历史上还是有那么多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猛人。赵鞅老了也要面临交接班问题,都是子自己的亲生儿子,选谁合适呢?自己一时也拿不定主意。选择面前拿不定主意是常有的事,但是没有主意并不代表没有办法啊!还可以考核啊……

  这天赵鞅把几个儿子叫到一起说,自己把宝符藏在了常山,你们去找吧,先找到了有赏。其他人都是空手而回,只有无恤兄弟回来说找到了。其实赵鞅根本没有藏什么宝符。赵无恤却说,我在常山居高临下就可以看到代果,如果我们能够吞并代国,这就是宝啊。这样的考核成绩,很令他老爹满意,以至于临死之前尽管许多人反对,还是把位子传给了赵无恤。不仅把位子传给了赵无恤,还给他留了一处避身之所。

  (图片来自网络)

  智伯这次问赵无恤(赵襄子)要的是蔡和皋狼两块土地,这真是要了命了。那个有吞并他国之心的赵无恤怎么会答应呢!

  智伯怎么可能会答应呢!想当初问韩虎要土地,也没有费大多力气,到你这里竟然拒绝了,我的脸面往哪里放呢?必须收拾你。智伯联合韩、魏二位诸侯国君发兵攻打赵无恤。无恤自然是打不过的,不过往后撤退的时候想到了老爹留给自己的避祸之地——晋阳,这是治理晋阳的也是位牛人尹铎,当初对着赵鞅表态要把晋阳治理成赵国的一道屏障,果不其然。智伯连共不下也是着急,便引水灌城。这一招还是比较奏效的,晋阳城的城墙没有被水浸没的只有三版,城里面老百姓的锅碗瓢盆全部都在水上漂着,可是没有一人叛变投降啊,所以尹铎真是个牛人。三版的高度其实不是很高了,只要再等待几日,大水没过城墙,那么晋阳城也就顺利地被智伯拿下了。

  好多时候,看似是唾手可得、指日可待的结果,历史往往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和你开个大大的玩笑。

  这天智伯带着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巡查水淹晋阳城的情况,魏桓子给智伯驾车,韩康子为智伯护卫,这种阵势阵势威风的不要不要的。就这样也就算了,这两人大小也是诸侯国君,一个给你驾车、一个给你护卫,已经仁至义尽了,还想什么呢。其实这两位哥们并不是真的想驾车、想护卫,那不是迫于淫威没有办法嘛!心里的窝囊气已经够多了,智伯偏偏在这时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说话——“我今天才知道,水也可以使人亡国啊!”这驾车、护卫的两位听了大惊失色啊,因为汾水可以淹了魏国的都城安邑,绛水可以淹了韩国的都城平阳。两人心领神会地看了一眼,还是早作打算吧。

  很多时候,人们开始说话的时候都会先用一句话做铺垫,叫做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是感情深到一定程度、关系好到一定程度,你这句当讲不当讲的话真的还是别讲了,因为你都在犹豫这个度能不能把握好,怎么还能指望对方比自己还理解自己呢……呵呵

  智伯还是有猛人,谋士絺疵说韩魏两家肯定要反叛了。智伯问为什么啊?絺疵说这还不明显么?我们三家攻打赵国,约定灭赵后三家分割土地,现在水淹晋阳城只剩三版了,这两人却面带忧愁、毫无喜色,他们肯定会觉得随后的灾难会降到他们二人身上,所以以后一定是要反叛的。

  智伯这哥们也真是有才。第二天,把谋士絺疵的话一字未改告诉了韩康子和魏桓子,两人又是大惊失色啊,连忙说这一定是小人挑拨离间,千万不可相信啊,反正一顿表态、一顿发誓,获得智伯的信任之后匆匆离开了。离开的时候,恰好碰见了絺疵,神色慌张。絺疵一看两人脸色,心下一沉,坏了!智伯这个蠢货把我的话告诉了他俩了。絺疵问智伯,你怎么把我说的话全部告诉了韩魏二人呢?智伯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我怎么知道,我看到那两人的脸色就知道,大祸不远了!智伯还是执迷不悟。

  絺疵一看这种情况,算了,我也不再跟你废话了,再废话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找了个理由出使齐国去了,还是先保命吧!

  事情的发展半顺天意,半遂人愿。就在絺疵离开之后不久,赵无恤的密使张孟谈也出场了,悄悄地见到了韩康子和魏桓子,一顿猛谈,事情也就这么定下来了。先是赵无恤在月黑风高之夜杀死了智伯守堤坝的人,掘开堤坝让灌了晋阳城许久的大水倒淹智伯的军营,接着韩、魏二人的军队乘乱从两侧攻击智伯,赵无恤率大军正面直击,可怜智伯就在一阵乱战中被杀了。

  无恤这人也是狠角色,杀了智伯不算,还将智家族人尽数诛杀,只有一家改姓得以幸免,改姓为辅,人称辅果。也就是之前对智伯苦苦劝谏的智果。

  上面的故事在历史中称为“三家分晋”,单挑智伯的死来说说也挺有意思,司马光在《资质通鉴》对智伯的评价也是如此,“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男子的才与德、女子的貌与质本该是两个不同的因素,不应该混为一谈,但是浮华世事,自难分辨,所以古人说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 文艺小矿工

  公众号:写点什么

    387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