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语文课教案:挚爱亲情——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第二单元的单元教学,取了个名字叫《挚爱亲情》。下面我将从教材、课标、目标、教法、学法、流程和板书等方面对本单元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 地位与内容
本册书是教育部统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共有七个单元,他们分别是第一单元的“四季美景”、第二单元的“挚爱亲情”、第三单元的“学习生活”、第四单元的“人生之舟”、第五单元的“动物之趣”和第六单元的“想象之翼”。单元的设置体现了新教材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这一理念。第二单元紧接着第一单元进行,体现了由浅入深的原则。第二单元的“挚爱亲情”包括的内容很丰富,有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阅读部分共有四课,分别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和《世说新语》二则,写作是《学会记事》,综合性学习是《有朋自远方来》
2. 单元提示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书写了亲人间真挚动人的情感。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课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阅读”方面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方面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具体。
“综合性学习”方面指出,掌握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在办刊、演出、讨论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对生活充满新奇,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对爱充满渴望。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于刚上初中不久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亲切、平易。
四、说单元教学目标
1.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所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同时深化理解,尽量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4.写作中能抓住要素、条理清楚地叙述事情,并养成观察的习惯。
5.学会与同学交流,乐于展示自己。
五、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这种情感浓重的作品应该重在阅读与感悟。《新课程标准》对作品阅读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咀嚼语言,感悟真情。在整体阅读中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六、说流程
以《散步》为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揣摩语句展示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阅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温馨和细节的动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设计意图】优美的旋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感知内容
1.教师师范朗读课文
2.抢答问题:散步的季节?散步的地点?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在读中感知,通过简单的问题抢答,学生可以快速的熟悉文章内容。
三、品读人物形象
说一说,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并结合课文说出你的依据。
请用“我最喜欢______,因为,从文中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的句式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着用文章的话回答问题。
四、品味语言
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以从修辞、环境描写、句式对称美和字词句的锤炼等方面)
【设计意图】关注本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欣赏叙事散文时,注意品味散文的诗意和情致。
五、探究主旨
1、对于本文的主旨,可以有哪些理解?有以下不同的看法:(1)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
(2)本文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3)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特殊身份和担当。
(4)本文蕴含着“人生无处不在选择”的感悟。
(5)本文旨在表达一种生命的感慨。
你赞同哪一种,并说说你的依据。
2、文章的标题是《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
【设计意图】积极调动自主阅读的感受,开放地理解课文,同时引导学生细心品味标题的妙处。
六、拓展延伸
观看公益广告《妈妈》,话感受。
七、布置作业
为爸爸或妈妈送上生日祝福。
【设计意图】本着“语文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在写中加深对文本的体会。
八、板书设计
【本文作者:胡总中学陈茜】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