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蕉芋花开的散文故事
秋天的赣南,田野里的稻谷黄了,脐橙黄了,甜柚黄了。在青山绿水间一层一叠,如影随形,交相辉映。
在这美极的对比色中,我还看见了一种耀目的红。风过阡陌,万物惊秋。田头溪边葱郁的蕉芋,花开正野,灿若朝霞。古诗云:“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
蕉芋,伴随荷花开花,待到荷花谢了,桂花开了,乃至桂花谢了,菊花开了,秋深了,冬来了,依旧花开花谢,花谢花开。枝头美丽的红色和黄色花瓣,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因为,她对美丽绽放的信仰永恒不变,每一次的凋谢,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绚烂的绽放。
蕉芋,属美人蕉科植物。除供观赏外,还可食用。根茎直立粗状,含淀粉量丰富。磨粉、礁浆、蒸糕、煎饼、做粉丝、汆丸子,清香爽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粮为纲”全民动手解决吃饭问题,蕉芋成为粮食替代品,帮助百姓渡过饥荒。
蕉芋,也是一味药材。其根甘、淡,凉,有清热利湿、安神降压的功效。可用于黄疸、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症、久痢、咯血、缸崩、带下病、月经不调、疮毒痈肿治疗。其花可止血,适用于金疮及其它外伤出血的治疗。
此时,我这个生长在钨矿的“矿二代”,油然想到赣南得天独厚的矿产之花——钨砂,她象蕉芋坚韧质朴,要把美丽带给人间。
金属钨,俗称钨砂,是一种宝贵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稀有金属。钨熔点高,可达3,400℃;硬度强,比重大,性质坚韧,高温导电、导热和电子发射性能都好。冶炼生产的钨丝、钨粉、钨钢等原材料, 用于制造枪械、穿甲弹、火箭推进器喷嘴、切削金属刀片、钻头、超硬模具、照明器材及各种导热体,涉及矿山、冶金、机械、建筑、交通、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军工、航天等各个工业领域。
钨的发现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年江西大余县天主教福音堂德籍牧师邬利亨,一日游至西华山庆云寺,发现山上有乌黑发亮之石块,便拣取样品带回德国,经鉴定为钨矿石,从此,便揭开了赣南以及中国钨矿的开采历史。
1907年到1914年,年产钨砂量不过20吨,仅占世界产量的0.24%左右。1917年,大余县的荡坪、洪水寨、漂塘、下垄、崇义县的扬眉寺、全南县的大吉山、定南县的岿美山、上犹县的中稍等地相继被发现有钨砂,并民采,钨砂进入了盛采期。到1918年,赣南钨砂产量超过1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约60%。且资源赋存状态好,品质高,被称之为“世界钨都”。
1932年,赣南苏区成立中华钨砂公司,为人民政权下的全国第一个中央钨矿企业。由时任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兼任公司总经理,下辖公营钨矿2个、选厂1个,集体生产合作社5个,职工发展到5000余人。
面对国民党对苏区的全面经济封锁,中共与广东军阀陈济棠,达成钨砂交易秘密协定。当时,苏区的土特产都禁止运往白区,唯独钨砂能通过陈济棠的部队向广东出口,100斤钨砂能卖到52块银元的好价钱。钨砂贸易,为苏区换取了食盐、粮食、布匹,药品、枪械、弹药等紧缺物资。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钨砂总产达7890多吨,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创造了620多万元的财富。对维持苏区政府的运作和养活十万红军,抗拒国民党对苏区的围剿和经济封锁起到了重大作用。
1936年初,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对钨、锡等特种矿产实行了统一收购制度,在赣南成立了钨业管理处。并从德国进口了干式磁选机,安装在大余,集中精选高锡钨。同时,还引进了柴油发电机组发电,开创了赣南钨矿山的用电之始。1940年,国民政府向美国借款2500万美元,议定以赣南钨砂偿还,可以说,赣南的钨砂增强了政府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坚持8年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发展钨业生产。1953年,大吉山、西华山、岿美山三个钨矿被列入苏联援建我国156项重点工程之一。随后,国家在赣南又投资建设了盘古山、铁山垄、下垄、漂塘、荡坪、画眉坳等中央统配钨矿。当年靠钨砂出口创汇,换来了国家建设急需物资,走活了全国一盘棋。1959年至1961年,国家遭到严重的经济困难,还要偿还未到期的苏联的借款,仍然是钨砂起了重要作用。至今,赣南累计为全球提供了150多万吨的钨精矿,为世界钨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离开钨矿,挥泪告别可爱的家园。那我们也无悔无怨,因为我们曾经奋斗过,没有愧对祖先!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吴元龙
公众号:一瓣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