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习作:传承中华文化之美
近两年,明星真人秀等娱乐节目的热度渐渐退去,而诸如《见字如面》、《非凡匠心》这类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大热,令人感到文化传承之可喜的同时,又隐隐窥见其背后的隐患。【叙述材料简洁,能开门见山出观点】
文化节目走红的前提是民族文化认同感。洋洋书信,涓涓诗词,过往的文人墨客的胸怀气度自显。汉字的排列组合、音韵的平仄和谐、情感的充沛真挚,无不令人感叹中华文字之美。透过泛黄的信笺,辨析斑驳的字迹,读懂了李白不为人知的谦卑,听见战国男儿奔赴战场前对父母的声声辞别,嗅到张爱玲洒落在纸间的脂粉香气;抚摩青铜巨鼎,感叹匠人精神的一丝不苟;流转于朱阁飞檐,尽览中华技艺之雕梁画栋……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演变,从口口相传到文字记载,一草一木,自有禅意;一撇一捺,尽显古韵,中华民族壮美了何止五千年!【壮美可见,认同感对应的内容略显不足。何以如今才又有了认同感?如此美何以会一度不被认同?此段与下段间应有过渡】
文化复兴引起高度关注的背后是文化继承中的缺失。进入千禧年,欧美文化的井喷式输入令人眼花缭乱,不少00后一代谈起外国文化如数家珍,对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如何指望在“西方优秀论”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外来文化植入的叵测用心正如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所言:“当中国丧失了自己的文化时,我们就可以攻打这个国家。”而其文化殖民显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提到美国,人们想到自由女神像、好莱坞大片、百老汇舞台剧、快餐文化、饶舌说唱……而美国电影中对中国文化的描绘,千篇一律出现的是长城、中国功夫、唐人街……中国当然不只有这些!在为我们的文化影响力感到遗憾的同时,是否也应反思:同样的元素,为什么在外国玩出了新花样,在中国只是拍成了古装剧?积淀了千年的宝藏,我们竟只挖掘出了这沧海一粟?其中有多少奥秘等待人们发现?尘土之下还隐藏着多少代先民智慧的结晶?而就是如此可贵的文化宝藏,被我们随手丢弃,如今因捡拾其一丝一毫而欣喜不已,却未曾料想到,文化复兴的道路上有多少损失已不可挽回?这条道路之漫长也无法可想。【继承的目的是发扬和创新,继承是民族继续壮大的基石,我们除了继承还应当为基石舔砖加瓦,这才是完整的传承。这一段应是文章的深刻段,要把文化缺失的根源分层次解读,否则文章的深度会稍显不足】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目睹圆明园的颓废残壁,敦煌壁画的孑然独立,我们在痛心惋惜的同时,至少有了反思后的回归,懂得自己民族的文化有多么充沛鲜活。当悠悠驼铃重新回响在新丝路,这在当下该算得上是万幸。(痛定思痛幸有反思)
文化传承不是一时的博人眼球,不是热闹之后的归于冷寂,而是薪火相传的坚守,是从未干涸的流淌,是对本民族的敬畏。【分析很到位】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弹戏牡丹,一点茉莉香,中华文化之美,已悄然在每个国人心中生根发芽……
【本文作者:2018届 3-5班 陈龑钰 指导老师:王宝青。(来源公众号:长在铁一中的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