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医学常识>用药指导>用药安全>

乙脑预防针的不良反应

崇基分享

  乙脑疫苗全称乙型脑炎疫苗,是国家计划内的疫苗,每个人都会去接种,那么乙脑预防针的不良反应你想了解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乙脑预防针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乙脑预防针的不良反应

  打完疫苗后,一般没有反应,个别有反应的,在24小时左右出现的症状,需要观察:

  1、发烧:伴有37~39℃都有可能,通常在24内退烧,持续3天以上的,可用在医嘱下药物退烧,有高烧不退的,一定要立即就医。

  2、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的症状。

  3、在接种的部位会有红肿、热疼的症状。严重的会引起附近淋巴管发炎。局部红肿较重,可用早晚各一次热敷(卡介苗疫苗红肿千万不能热敷),5分钟一次。

  乙脑预防针不良反应的处理

  接种乙脑疫苗发生的一般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必要时对症治疗即可。使用的灭活或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但较之鼠脑提纯疫苗的发生率要低很多,应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治疗,一般都有较好的效果。

  处理原则是立即停用可疑疫苗及其结构类似的疫苗;输液促进排泄,应用抗过敏药或类固醇;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支持疗法(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和注意护理;抗组胺类药物可用苯海拉明、扑尔敏等H1受体拮抗剂,也可用甲氰咪哌、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选用1~2种即可;对有过敏性休克可能者及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和过敏性紫癜者,应尽早足量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一般应用氢化考的松300~500mg/d或地塞米松10~30mg静滴,待体温正常、皮疹渐退减量或口服强的松;症状严重、皮疹广泛者,可选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中等量短期服用或遵医嘱早期应用大剂量均有很好疗效;有过敏性休克症状成人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ml,儿童按每次0.01 ml/kg。如体重不详,2岁以下用0.0625ml(1/16),2~5岁0.125 m1(1/8),6~11岁0.25ml(1/4),11岁以上0.33 ml。此外可用维生素类药物,如VitC、VitK、路丁和钙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能增加血管致密度,有助症状消退。

  乙脑预防针的种类

  1、乙脑灭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

  2. 乙脑减毒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

  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

  注意事项: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凝块、安瓿有裂纹、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变色(红),不可使用。


猜你喜欢:

1.2岁乙脑疫苗不良反应

2.乙脑减毒活疫苗是什么

3.儿童麻风疫苗不良反应

4.注射甲肝疫苗的不良反应

5.宝宝打疫苗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