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医学常识>用药指导>用药安全>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使用原则

燕华2分享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因为滥用抗生素而导致了悲剧了的新闻,让人心痛不已,那么究竟抗生素有什么不良反应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解答。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等可使人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见的为药疹、皮炎和药热等。

  局部刺激

  抗生素肌内注射,多数可引起局部疼痛,静脉注射也可能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由此可见,抗生素一定要合理使用,千万不可当作“万能药”随意乱用。

  毒性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听觉神经损害、造血系统障碍、肾损害、肝损害及胃肠道反应。毒性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因药物种类及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二重感染

  老年人、婴幼儿、体弱者、腹部手术者及滥用抗生素者较易发生。二重感染一般较难控制,且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耐药性

  大多数细菌对抗生素可产生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抗生素滥用,致使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因无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而产生严重后果。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有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知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奏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

猜你感兴趣

1.合理用药的原则

2.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3.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4.关于使用抗生素的误区

5.滥用抗生素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