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养生知识>四季养生>秋季养生>

秋季养生健康知识 秋季养生有哪些知识

朝燕分享

  现在的天气虽然已经立秋,但是还不能算是进入真正的秋天,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如何养生呢?下面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秋季养生健康知识

  一、从养阳到养阴

  养生专家们介绍,立秋后天气依然闷热,严格说在气象学上还不能算真正的秋天。可以说,此时正是夏、秋交替时期,养生既要照顾到夏末的炎热,又要力求平稳过渡。

  专家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也就是说,人们在养生时,应顺应四时,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立秋后,天气从炎热转为寒凉,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秋正是从养阳逐渐转为养阴的时刻。

  二、饮食偏酸润肺

  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专家说,酸味起到收敛肺气的作用,而辛辣则起到发散泻肺的不良作用。秋天是“收”的季节,不可发散,因此可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

  另外,《金匮要略》有“秋不食肺”之说。专家介绍,夏天对人体消耗极大,秋季虽然气温有所下降,但又有了燥气,也就是常说的秋燥。“燥气当令,易伤津液。”

  因此,饮食上还应注意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木耳、扁豆、枸杞、兔肉、黄鳝、鲫鱼等。《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秋季可以适当食用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生地粥。当然,也不能忘记去除体内湿邪。因为湿邪易困脾,使脾阳不畅,运化不利,损伤脾气,生痰,伤肺。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枇杷、芝麻、糯米、粳米、蜂蜜、菠萝、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养脾生津。

  三、进补防燥不腻

  很多人认为秋天应该进补,贴秋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夏季出汗多,易“苦夏”,人体体能消耗很大,使人心烦意乱、疲倦乏力,尤其是体质偏弱或者有慢性病患者更甚,可在秋季适当进补,以补充一夏天的体能透支,提高体质,迎接冬天的来临。

  但由于刚刚立秋,此时进补与中秋、深秋还有所不同,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循序渐进,以饮食营养的调理和水分的补充为佳,不提倡过早过多食物油腻食品和羊肉等过于温热的补品。否则极易使原本伤津的胃肠道负担过重,诱发感染,引起急性胃肠炎、胰腺炎等。可以用莲子、桂圆、黑芝麻等煮成汤粥食用。

  四、运动不在冷水中游泳

  立秋之后,虽然初秋气温依然较高,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气温温差逐渐加大,应注意增减衣服,特别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更应注意。俗语有“立秋十八天,河里无澡洗”的说法。专家们强调,立秋后再过十八天左右,虽然气温依然很高,但是河水和室外泳池,特别是深水处的水温逐渐变低了,不适合像夏季一样在河里游泳了,否则容易受寒得病。

  五、疾病冬病夏治最后一伏

  “冬病夏治”是依据自然界阴阳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的传统治疗方法。中医的养生保健理论,由于特色突出、疗效确切,获得了很多人的肯定。

  如今冬病夏治进入最后一伏,患者应抓紧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冬病夏治适合于慢支、骨关节病等慢性病,常用的手段有膏药、内服中药等。另外,部分皮肤病如牛皮癣患者也可以尝试夏季温泉洗浴,这也是被实践证明对部分患者确有疗效的辅助疗法。

  六、预防秋季常见病

  中医专家介绍,往年立秋后,临床上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胃肠炎等病例较多见。主要原因是秋季经常出现气温突变,冷热不均,人体新陈代谢受到抑制,不能及时适应变化,因此人们应当提早准备、预防为主,结合食疗保健,真正做一位身健体康的养生达人。

  秋季养生健康常识

  1.营养原则

  秋季三个月的饮食总原则: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即减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多食用口味酸涩的水果、蔬菜。秋季的养生准则与春夏两季截然不同,是以养人体阴气为本。饮食以滋阴润肺,回收阳气为主,即平稳地完成夏冬两季热、冷的交替。多食性温之食,少食寒凉之物,以巩固摄人体内的正气。由于天气干燥、凉爽变化不同,饮食原则可依据节气的变化相应调节。

  补肺润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一方面,可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嘴唇开裂等气候干燥对人所产生的直接伤害;另一方面,通过这些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防止因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早晨饮淡盐水,晚上饮蜂蜜水,既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养生抗衰的重要内容。总之,秋季进补要甘润温养,既不可过热,又不能太凉,要以不伤阳不耗阴为度。

  2.适宜食物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大米、小米、玉米、荞麦、大麦、小麦、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浆、扁豆等。

  2、肉蛋奶的选择:羊肉、牛肉、鸭肉、鱼类、猪腰子、猪肺、鳖肉、乌骨鸡、鲍鱼、鳝鱼、蛋类、奶 类等。

  3、蔬菜的选择:豆芽、菜花、菠菜、胡萝卜、茄子、莲藕、甘薯、马铃薯、山药、芋艿、芹菜、小白菜、莴笋、洋白菜、南瓜、菱角、百合、香菇等。

  4、水果的选择:橘、柚、葡萄、柿子、梨、苹果、枣、香蕉、山楂、草莓等。

  5、其它:栗子、胡桃、花生、芝麻、蜂蜜、枸杞子、白木耳、田螺等。

  3.饮食禁忌

  在秋季,宜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如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导致温热内蕴,毒素滞留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故有“秋瓜坏肚”之民谚,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要注意。

  1、秋季忌食辛热香燥的食物:蒜、葱、生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品,多食助燥伤阴,可以加重内热,使燥邪侵犯人体。

  2、秋季忌食油腻煎炸的食物: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油腻食物,秋季食用后难以消化,容易积于肠胃之内。加之脾胃功能较弱,食用油腻煎炸的食物会加重体内积滞之热,不利于人体适应秋季干燥的特性。

  3、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秋季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获的季节,也是囊蚴最多的季节。如荸荠、茭笋、菱角等,它们大都质白鲜脆、清凉爽口,吃起来味道很美,并有清热解毒、开胃消食、化痰止咳等医用功效。但是,生吃这类水生植物,极容易导致姜片虫的感染,使肠黏膜发炎、出血、水肿,甚至形成溃疡,一般常伴有腹泻、食欲不振;儿童感染后,会出现脸部浮肿、发育迟滞、智力减退等现象;少数情况严重者,可因衰竭或虚脱导致死亡。因此,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

  4、秋季忌吃肥甘食品:中医认为,秋季主肺气,肺主辛味。如果肺气太过,往往会导致肝气抑郁。秋燥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方面,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主,忌吃肥甘食品。
看了秋季养生健康知识的人还看:

1.秋季喝什么汤排毒

2.秋季养生除湿汤

3.祛湿排毒穴位

4.秋季女人喝什么汤排毒

5.南方秋季养生喝哪些汤

6.广东秋季养生祛湿汤有哪些

7.秋季养生中药方汤有哪些

8.秋季养生煲汤食谱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