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养生知识>四季养生>春季养生>

宝宝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

玉凤分享

  自古以来,就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下面是的宝宝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欢迎阅读。

  宝宝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

  1、把握好“捂”的时机

  春天的气温变化得比较快,妈妈们可以根据温度,考虑是否给宝宝穿厚衣服。

  一般而言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当白天最高气温超过15℃时,不妨脱掉宝宝的厚衣服,只在早晚给宝宝穿上厚衣服即可预防着凉。

  2、不宜捂得太紧

  穿得紧≠穿得暖!里外都是厚衣服,把宝宝捂得紧紧的,不仅会让他感到不舒服,还特别容易生病:

  脖子捂得太紧,宝宝容易头晕恶心;

  双脚捂得太紧,影响脚部血液循环,双脚更容易冻伤;

  胸口捂得太紧,给宝宝带来压迫感,还容易引起内热。

  想要宝宝穿得又暖又舒服,最好还是几件薄厚衣服搭配:

  内层:透气排汗,推荐纯棉衣物;

  中层:保暖为主,推荐羊毛、人造纤维、羽绒、保温纤维等;

  外层:防风,棉外套和冲锋外套也可,不推荐羊毛外套。

  3、根据宝宝自身体温增减衣物

  究竟要穿多少衣服,说到底还是宝宝的身体来做主。还不懂得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的宝宝,他的身体也会告诉你:

  ·颈后和背部温暖干燥,说明他穿得刚刚好;

  ·颈后和背部已经出汗,说明他需要脱掉一些衣物;

  ·颈后和背部有些发愣,说明他需要穿得更多些。

  另外,提醒一句,可千万不要觉得宝宝手脚冰凉就是冷了,宝宝的手脚末梢循环差,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冷,他的手脚很容易变得冰冷,但身体可能还是温暖的。

  4、宝宝这些重点部位必须捂

  如果外边的气温比较低,还刮风了。那么,带着孩子出门一定要记得给他穿上袜子鞋子,带上帽子,并且把小肚肚给保护起来,这样宝宝才不容易着凉。

  春季孩子感冒发烧也比较多,遇到发烧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体温高低不代表病情轻重,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就要及时就医。

  方法

  明确气温

  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一捂了。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捂多久

  气温回冷时增加的衣物,在气温回升后不能立即脱掉,最好再捂7天左右,免疫力弱的小宝宝,最好捂14天以上以便身体适应。

  捂重点

  背部、腹部、足底是春捂重点。背部保持适当温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机会,保持腹部温暖对保护脾胃很重要。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也是对外界最敏感的地方。

  且慢换单鞋让宝宝多穿几天棉鞋,以避免小脚受凉。袜子也可以穿得稍厚一点。

  中午开窗

  早晨空气较冷,太阳出来前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很高,对宝宝健康不利,不如在太阳出来后或中午气温有所回升时再开窗。

  房间、被窝都要捂春季里如果气温较低,还应该开一下空调,使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被子也适当厚一点。但也要注意,如果捂得太热了,宝宝反而会因为踢被子而着凉。

  就近活动时宝宝刚睡醒时不要马上到户外去,应该在室内活动一会儿,等身体活动开了再出去。从室外进入有暖气的房间时,最好提前给他脱掉外套当宝宝玩得满身大汗时,千万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把汗擦干,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衣服,这样才不至于感冒。

  出远门时

  出门前关注一下目的地的天气情况,给宝宝带上合适的衣服。不要让宝宝坐在车子的风口里。如果汽车或火车里有暖气,进出时应及时增减衣物。

  部位

  俗话说:“春捂秋冻”。早春时节,有些部位还需捂一捂。

  手腕: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即神门穴。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而原穴主管各脏腑元气,能够强化该脏腑的功能。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

  腰眼: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出现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精神容易困倦疲乏等症状。因而经常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可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这些症状自然就会消除。

  小腿:有些人在寒冷天气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有恶心呕吐、眼睛痛等表现。中医认为,这些表现多因肝阳虚所致,需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和阳辅穴(小腿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处)。

  肚脐: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穴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胃部怕冷、经常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的保暖,可经常热敷此部位。

猜你喜欢:

1.春秋天新生儿如何穿衣

2.中班三月份育儿知识

3.立春要少吃羊肉吗

4.春季养生有哪些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