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养生知识>养生食疗>补气血>

艾灸补气养血怎么做_怎么用艾灸补气养血

如英分享

  艾灸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回阳救逆、消瘀散结、强身健体、补气养血等作用,那么用艾灸补气养血该怎么做呢?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告诉大家艾灸补气养血怎么做,希望能帮到你!

  艾灸补气养血怎么做

  艾灸补气养血

  艾灸是用点燃的艾条放入艾灸灸熏特定的穴位,并且配合外用的中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艾灸可以补气养血,是最容易掌握并可以居家自疗的灸法。常用穴位有关元穴、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每天用艾条灸10到15分钟,可以发挥温补脾肾,促进脾胃运化的功效。

  小提示:艾灸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一旦出现头晕、眼花等晕灸感觉,要立即停灸。

  天灸温经散寒

  天灸是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通经入络,达到温经散寒,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三九灸”即属于“天灸”,对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具有很好的疗效。此治疗时间性强,疗效好,儿童成人均可以接受。

  蒸气灸防治冻疮

  药熏蒸气灸法是利用药液蒸气熏灸经络穴位,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因其药物处方和施灸的部位不同,适应症也有区别,比如治疗冻疮选用棉子蒸气灸、茄椒根蒸气灸等。蒸气灸还能治疗痔疮、鹅掌风、风湿关节炎疾病

  贴了“三伏贴”别忘“三九贴”

  有些患者在“三伏”治疗后,在冬天病情减轻后就忽视了“三九”治疗。其实“三九天”贴药是“三伏天”贴药的补充,前者是冬病冬防,重在养阴;后者是冬病夏治,重在养阳。阴阳并调,更可提高机体素质与抗病能力。“三伏灸”与“三九灸”相配合(合称为“伏九灸”),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疗效相得益彰。所以,贴三伏也要贴三九。

  做艾灸补气养血的注意事项

  1.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2.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

  3.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4.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艾灸补气养血的功效有哪些

  1、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2、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3、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4、扶正祛邪: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看过“艾灸补气养血怎么做”的人还看了:

1.补气血养生法

2.女人补气血的最全方法总结

3.做完艾灸会有什么反应

4.立冬的艾灸养生方法有哪些

5.刮宫后能艾灸吗

6.艾灸四穴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