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祛湿的五个穴位和按摩方法
中医认为,湿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一种病因,当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湿邪就会侵犯人体,但是艾灸中的艾草是纯阳之物,去湿气的效果很好,艾灸也是一种很好的做法。以下是小编推荐一些中医艾灸祛湿的五个穴位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艾灸祛湿的穴位
1、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可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5、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祛湿的按摩方法
1、祛湿按摩曲池穴
屈起肘部时出现横纹的外侧段为曲池穴,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
2、祛湿按摩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窝的中心点上。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
3、祛湿按摩阴陵泉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其主要功能是排渗脾湿。它有运中焦、化湿滞的功效,适当按摩,可以利小便,让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从而有利于脾的气机运行恢复。
4、祛湿按摩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5、祛湿按摩足三里
位置: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6、祛湿按摩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顺时针揉按2-5分钟。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祛湿的食疗方
1、冬瓜粥:冬瓜100克,粳米100克。冬瓜洗净,带皮切成小块,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锅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烂米熟成粥即成。冬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能利尿祛湿,同时也是消暑佳品。此粥根据口味可做成甜或咸的,最佳食用时间是每天上午和下午的餐饮时间。
2、参芪粥:需要准备的材料是,15g的黄芪和党参,60g的炒薏米,15g炒扁豆,2个红枣,还有100g大米。
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功效: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缓解湿盛带来的身体不适。
猜你感兴趣:
3.艾灸养生口诀
上一篇:中医艾灸治疗宫寒的灸法和调理方法
下一篇:艾灸养阳的灸法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