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一年级方法>一年级数学>

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

文琼分享

  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思维具有广泛的内容,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成了一个焦点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

  在基本知识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思维方法总是蕴含在具体的数学基本知识里,处于潜形态。作为教师,应该将深层知识揭示出来,将这些深层知识由潜形态转变为显形态,由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朦胧感受转变为明晰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层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维方法的发生过程。像概念的形成过程,新旧知识的对比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解题思路的思考过程等,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维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此时提高学习效果,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我们读高中在学习“反函数”这一节内容时,学生思维往往容易出现“混乱”,搞不清为什么有的函数有反函数,有的函数没有反函数。这时教师积极引导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知道映射是函数,反函数作为一种函数,也必须符合函数的定义,从而推导出在定义域和值域间只有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于是在求反函数时能否把条件去掉,结论当然是不能,如果去掉,则给一个 值时,就不是一个值与其对应,不是一一映射,就没有反函数。

  在解题的教学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维方法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学生对它的领会和掌握具有一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对某一思维方法首先是通过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产生感性的认识,再经过多次反复,在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渐概括上升成数学思维方法的理性认识。

  数学解题的教学,不但是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的一个有效措施,而且也是让学生从中领悟数学思维方法的一个必经途径。学生所做的习题,应该是含各种典型思路的、反映各类解题方法的题型。通过揭示解题的手段与过程,挖掘、提炼解题的指导思想并慢慢地综合和归纳上升到数学思维方法的高度。要提倡学生运用代数法、几何法、三角法、解析法、向量法、复数法等及融合多种方法的混合法去一题多解(其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学生才能善于发现各种数学结构、数学运算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运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转化和变换,逐渐接受数学思想与方法,以提高其思维能力。

  2数学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3数学思维训练

  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前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显著标志。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创造条件,保证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课堂教学的成效依靠师生共同努力。初中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应着力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等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习的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学习的需要,复现已知的学法或相关的知识,通过调动学生耳听、口说、眼看、动脑、动手等感官功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就不再去讲,自己能领悟的就不再分析,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问、去讲、去写、去观察、去猜想,自己去实验,自己去推理,自己去反思,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活动时间愈多,知识内化率就越高,保持的时间就越长久,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

  树立信心和勇气,强化创新思维

  实践证明,所有工作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树立信心和勇气,创新思维培养更是如此。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高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我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探索精神,即使学生对某个问题理解出现偏差,甚至完全不对,也不打击,送上一句鼓励的语言,投去一个亲切的目光,学生的心理都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兴趣都会得到激发,思维活动都会得到强化。

  例如,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0.30、0.28,先引导学生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比下去,整数部分相同的比十分位,十分位数字相同的比百分位......有的同学立刻想到在0.3 的末尾添上一个0,数位相同,比较更直观。只要是学生自己通过大脑理解出来的,不管用什么办法,我都会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善于动脑。这样使学生有信心和勇气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4数学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数学是一部传奇史,它最重要的特色是充满诱人的思维创造活动。”如何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这种特色并激起他们的创新欲望,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逐步的培养,教学中学生每一个别出心裁的观察、发现,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推理、证明都是创新,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是别人发现过的,而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现实的学生来说是否新颖和有创新,数学教学过程应是一个让学生不断地进行高峰体验的过程。

  如果数学学习的每一个高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都是通过教师引导后自己一步一步走过的,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便是一个不断的创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任务。教师要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使之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并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改善、创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时有新观念、新方法,观察事物时有新视角、新发现。

  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圆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能否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进行计算?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在实际操作中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样的探索后, 学生纷纷举手说:"老师,我知道怎样把圆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来计算了。"于是,我就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都能较好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顺利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时,一个学生提出:"圆的面积一定要用S=πr2 这个公式来计算吗? "我顺势鼓励他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他说的是否有道理呢? "这时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一种新方法了, 即S=πd2÷4。"我立即对这些学生加以表扬并引导他们说出是怎么想的。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质疑和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加以鼓励,这样课堂上才有可能闪烁出创造的思维。


相关文章:

1.怎样提高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

2.3-5岁怎么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3.3岁怎么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4.要怎样培养小朋友的思维能力

5.逻辑思维从几岁开始学

    37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