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

做数学题又慢又容易错怎么办

慧良分享

  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解出大量的习题,难道不应找一找原因吗?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解题速度太慢。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点,快来学习学习吧!

  做数学题又慢又容易错?

  01

  熟悉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

  解题、做练习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全部,你不能为解题而解题。解题时,我们的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熟悉,解题速度就越快。

  因此,我们在解题之前,应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做简单的练习,先熟悉、记忆和辨别这些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其涵义的本质,接着马上就做后面所配的练习。

  02

  熟悉基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序,我们一般只要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遵循这些解题的步骤,往往很容易找到习题的答案。否则,走了弯路就多花了时间。

  03

  认真做好归纳总结

  在解过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类似的习题一目了然,可以节约大量的解题时间。

  04

  仔细、认真地审题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读题一旦结束,哪些是已知条件?求解的结论是什么?还缺少哪些条件,可否从已知条件中推出?在你的脑海里,这些信息就应该已经结成了一张网,并有了初步的思路和解题方案,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思路,演算一遍,加以验证。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很多时候学生问问题的时候,老师和他一起读题,读到一半时,他说:“老师,我会了。”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05

  学会画图

  画图是一个翻译过程。读题时,若能根据题意,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画成分析图,就使题目变得形象、直观。这样就把抽象的思维变得形象,题目一目了然。尤其是几何题,若不会画图,简直是无从下手。画图时应注意尽量画的准确,准确的画图,有时候能让你一眼就看到答案,再进一步演算就可以证实了;反之,如果作图不准确,就可能被带入“歧途”。

  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解题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对学习的内容越熟悉,对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越熟悉,背熟的数字、公式越多,并能把局部与整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了跳跃性思维,就可以大大加快解题速度。

  面对做错数学题的孩子,许多家长都做错了

  我们假设孩子出现了这样一道错题:

小强围着一个正方形的花圃走了4圈,一共走了800米,这个花圃的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①800÷4=200(米)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②200×200=40000(平方米)答:这个花圃的地面积是40000平方米。

  ”生活中很多家长会这样处理

  指着题目中一处孩子不理解的地方,问孩子:800除以4是什么意思?家长的本意是提示孩子:你这么做,是怎么想的。

  但孩子大脑中这个时候的表现是这样的:“哦,我是不是这个地方做错了?”然后就是紧张,接着开始怀疑自己,继而不自信。“对呀,当时我这么做,自己写的 800除以4,是什么意思来着?”孩子犹犹豫豫、小心翼翼地嘟囔着,“我忘了。”

  以上的场景,也许每天都会发生在不同的场景中。这时,家长怒火渐起:你自己写的,你不知道,什么叫忘了?

  从这里开始,事情已经与辅导孩子数学能力没有关系了,而是陷入了情感的焦灼,继而演变为父母内心强烈的期望落空后沮丧情绪的发泄,而孩子更加无辜,莫名其妙地陷入被埋怨、被指责、被冤枉的无辜境地。

  思维方式最重要!

  家庭中辅导孩子的一个忌讳:针对某一处错误,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呀,这是错的,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

  家长要知道,辅导孩子的核心目的是——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不是要教孩子什么是对的,也不是让孩子记住正确的具体步骤。

  一道数学题,无论做对还是做错,那都是结果,并不重要。很多孩子题目做对,实际上想法是错误的;也有一些孩子题目做错,可是想法是伟大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做题的时候,大脑的想法和思维的方式。这才是数学真正要教的东西。

  学校中强调的考试成绩排名,实际上掩盖了数学对人类思维能力的塑造,也扭曲了学习数学的核心目的。而只有在家庭中,在父母的正确启发方式下,孩子才能够找回数学的核心本质,那就是思考、思维、思索。一个题目,到底是怎么想的?

  跟孩子讨论错题

  多跟孩子讨论,而非单纯地告诉他们答案和直接的方法。孩子自己讲着讲着,也许正确答案就出来了;在过程中,孩子也许就开窍了;也许他就说:“哦,我懂了。”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三种模式:

  1同伴模式:主要是听他怎么想的

  你只有用同伴模式才能开启孩子的同伴思维,并不是“我知道答案了,你不知道,我来跟你讲”;而是“都是同伴,咱俩一样”。在这个时候,孩子的思维是放松的,孩子会敞开了讲,有可能讲出他在哪出了闪失,妈妈就知道他错在哪了。

  2逆向思维:假定答案正确,逆向推导

  如果用“同伴模式”仍然理不清思路,就启用“逆向模式”,假定答案正确,重新来一遍。所有的应用题都是可以倒一遍的,慢慢倒着,他自己启发,自己开窍,要让孩子感觉到,虽然你在他身边,但是这道题还是他做对的。

  3灵活掌握改变题意条件,再做一次

  你跟孩子说:“这道题,我是这么做的,如果走一圈是800米,一边多长?”“不告诉你了吗?边长200米,800除以4。”“这道题是走几圈哪?”“走四圈。”“那走两圈呢?两圈会是什么样啊?咱把陷阱去掉,填平好吗?填平就是走一圈。”如果孩子做对了,跟孩子说,“咱走八圈行吗?咱走八圈是是多大呀?”

  如此一来这道题就变成了三道题、四道题。孩子才会意识到陷阱,陷阱就是平等水平的信息,和一个正方形有四边是同样水平的信息。只不过一个正方形有四边这个信息在这道题里没显示出来。它假设孩子学过正方形,知道有四边。这第三种模式,把陷阱稍微做一下改变,你就知道孩子会不会了。

    49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