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三大要素学习方法
语文是一个连续性非常强的学科。小学阶段积累的语文知识也将会对高考答题大有用处。因此,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高一语文三大要素学习方法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三大要素学习方法
1.通读课本文章,把握文章脉络
就像上文所说,既然语文课本是以众多内容相互关联的文章作为学习的基本载体的,那么这些文章就是承载我们应学习内容的载体。因此,应该对这些文章倍加重视。在高考当中也是这样,阅读题是除作文之外赋分最高的题目,不管是古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其做题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能够充分的理解文章含义。所以在平日当中,我们可以试图将预习过程中的文章阅读看作是一种阅读题的日常练习。
在这里,我们建议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有声朗读课文。一来可以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及时纠正一些自己在发音方面的问题,二来还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通过有声朗读,你可以加深对课文中情境的把握。等待自己大约明白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之后,就尝试着概括每一个自然段都讲述了哪些内容,用怎样的表达方式、修辞方式来讲述的,其优势在哪里……这些都可以进行思考。然后再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提炼出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
另外,所谓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是让你用标准答案的精确语言去进行概括总结,你只需要知道文章通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或者描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就可以了。不必刻意追求文字的精准。这点就和高考一样,往往考查大家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大略掌握,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只要理解方向准确就足够了。
2.了解文章背景,浏览课后练习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时代的符号。当今时代下,有很多文章看起来很难理解,实际上,我们是没有处在原来那种环境下去理解。时代总是在变化的,我们的审美等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文章的内容没有改变,所以想要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里,探究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就需要我们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
这种感觉有点像学习历史。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可以让你走进一个与自己现在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去,去感受他的人生他的故事。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文章的趣味性。每一位文章被收录进教科书的作者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务财富,只能观摩不能复制。大家通过这些传奇的经历,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正。
举一个例子吧。《济南的冬天》文章作者是老舍先生,是一位身世坎坷的大作家。他从小便成了孤儿。老北京大杂院的贫苦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尤其是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那一幕令人难忘:“急急忙忙往家跑,掀开锅却是冷冷的锅底,什么饭都没有,便只好又匆忙地往学校赶。”这个细节打动过很多人,但是我们却不能够感同身受,是因为我们完全没有经历过这类事情,所以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回到那个旧社会的环境,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放置于那个空间之中,你才会体会到老舍先生作品的真谛。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造就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写出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享誉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深刻理解了这些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对于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大有好处。研究完了文章之后,顺便看看课后练习。这些课后练习考查的往往是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时候不要尝试着去做,而仅仅是浏览下就可以。对考查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等到老师讲授完毕之后,再认真测试自己是否完全且深刻的掌握了所学知识。
3.攻克字词难关,巧用工具辞书
高中语文学科在考查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时,往往会从字、词和句的角度进行考查。从高考前几道基础知识题就可以看出来,高考题目往往从字型或者发音角度入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字、词、句也就成为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很多地方的同学因为方言或者不够重视此方面内容的缘故,语文考试的前几道题目总是取得不了另人满意的成绩,如此丢分确实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在平日中就要注重这方面的练习。
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我们首先应该把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无法准确理解其含义的词及句子标记出来,通过查询工具书的方式进行初步尝试再次理解。倘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足以将问题彻底搞清楚,就应该特别标记出来等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这样势必会让你听课更加有目标性。也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注意老师的讲授。如此心中有数,听课效果怎会没有大幅度提高。这也是课前预习最重要的价值。
学好高中语文应当养成的五大习惯
一 静心读书
对于现代社会劲爆媒体的多年来的狂轰滥炸,家庭校园乃至社会,已经很难有宁静的地方了,然而,“宁静以致远”,不静下来读书,在高中阶段都难以精心读书,那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一辈子远离书本的人,一个一辈子读不进书的人,起知识的吸纳是非常可怜非常有限的。要静心读书,要开始读长篇大论,读厚书,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能够静下心来读书。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在语文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眼皮下静心读书,并减少一些好心的唠叨与不必要的话语干扰。
二 大声读文
这里主要是讲读古文。因为大声读,才能够暴露一些字音字义的毛病,才容易督促自己去查找注释或工具书。读出句读,把古文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读出来,把句子的语气读出来,如果对这些上千年的经典能够读得摇头晃脑,读得有情有味,这些千古名篇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逐渐的进入脑海融进血液,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指导和影响自己一辈子。
三 积累梳理
学习是少不了背诵与积累的,包括学习数学在内,但是,这种积累是散乱的还是有意识的能够分门别类的进行,则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梳理。由少年时代进入到青年时代,在学习上就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学习调控意识,有非常明确的理性追求。在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厚自己的学科储备的时候,对于已有的和新摄入的内容,都应该尽可能的进行整合梳理,包括新认识的字,新接触的语词,新领悟的精粹的语句,以及一些文学形象一些中外名篇。
四 学会倾听
倾听是吸纳,学会倾听就是学会有效的吸纳。高中阶段的学习由于知识密度厚度的增加,特别需要我们学会倾听。通过倾听可以获得很多丰富的信息,通过倾听也可以提高我们对转瞬即逝的话语迅速敏捷进行捕捉进行提炼的能力。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同学之间的讨论、学术厅里的报告、课间休闲的聊天、公交车上的谈话,都需要我们学会倾听,迅速敏捷地感受与领悟,提取出主题词,从这些无字句处获得丰盈的收获。
五 主动交流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思考与讨论之中,融入到学习的大环境大磁场里,主动的用口进行述说,用笔进行倾吐,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表达倾吐出来,与同学分享,与老师分享,这样也才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得到进一步的讨论指导与深化。特别是用笔进行交流,应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实话实说,直话直说,完全不用去考虑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把写作技巧章法抛到一边去吧。只要自己的坦然真诚的,说的是真化实话心里话,就永远是好的。
学好语文文言文的方法
一、熟读成诵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由此可见,学习文言文最简单、最有效、最好学的方法就是熟读成诵!
二、字词积累
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积累文言字词,一般说来不要死记硬背,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原则,有机结合“语境”去揣摩。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
在字词积累中要知道,实词表面好记一些,但这是重点,而虚词意义较抽象,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样,是难点。还要知道,学习文言文,实词比虚词更重要,只有掌握了实词,虚词才会很好的掌握;只有学会实词,虚词才会迎刃而解。所以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大量积累实词,要把每一课书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汉字、古今异义词”作为积累的重点。
三、语法归纳
语法归纳就要把古汉语中特殊语法现象进行一一归纳。除了分门别类归纳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汉字、古今异义”等语法现象外,还要把古汉语中的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还要把主要的五种文言句式: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分门别类的进行归纳整理。掌握了这些语法规律,学习文言文就会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