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初升高快速衔接
高中语文在初中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注重语文能力的五个层级的培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初升高快速衔接,供大家参考!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初升高快速衔接
1. 初高中语文的差异性
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相对来说,篇幅短些,内容浅显些,而高中教材的课文长,且课后的思考题难度也加大了,它是在初中知识层次的基础上拓宽加深,迁移性强、容量大。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初步具有文学鉴赏能力和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每一位新高一的同学应该主动了解初高中语文的差异性,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作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2. 思维能力的衔接
高中语文在初中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注重语文能力的五个层级的培养。(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内容一般是知识性较强的语言、字形、文化和文学常识等)。(2)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加以解释)。(3)分析综合(指分析解释和归纳整理)。(4)应用(指的是对语文能力的灵活运用)。(5)鉴赏、评析(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这五个层级安排得合情合理,它既考虑到高中生年龄特点,又符合认知规律,因此从知识的识记理解到分析综合和运用,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又一关键。
3. 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中阶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高考,从高一开始就应逐步训练模拟高考题型,主要是以考学生的能力为主。高中生就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改变过去局限课文,依靠老师帮助辅导甚至猜题的不良习惯。
在学习上注意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三先三后”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三戒三倡”是:一戒把学习当做苦役,提倡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二戒过多地、单纯地死记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要做到“三相信”:相信暂时的挫折无碍大局,只会帮助你积累经验教训;相信自己有能力,只是不得要领,没有施展出来;相信自己定能总结出一套只属于自己的好方法来;切莫一遇困难,就沮丧、心烦,寝食不宁。
5.树立正确的观念。
(1)树立大语文观点。(2)“实践+尝试”(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报纸、杂志、书籍、媒体……)
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任务都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高中生学习语文应该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呢?
一、积累的习惯。
我国古代学者十分重视知识积累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告诫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唐代的韩愈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进学解》)。宋代的苏轼则主张:“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杂说》)可见积累对语文学习多么重要。“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因此,一个高中生,必须首先做好知识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四个: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
积累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三)积累古诗文名篇(背诵名篇)
(四)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语言修养和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注意经常搜集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有思想内涵的故事。一有时间,就拿来翻翻,久而久之,就受到感染,这些警句、典故、故事等,就会化为自己的东西,活跃在自己的文章中,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增加了语言的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二、阅读的习惯。
(一)诵读。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除些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可以培养语感,帮助理解。
(二)精读。从形式上看,与诵读相比,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即默读;从本质上看,他是一各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精读来说,最关键的一条是在读中要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即发现问题,实际上有效的阅读,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多读。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阅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多读名篇佳作,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自然也就会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
(四)勤动笔。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要随时记下有用的知识,生字、新词、生动的语句,优美的语段,将读书与积累结合起来。二是点评阅读材料,对其内容、结构、语言、手法直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独到的点评。
三、写作的习惯。
(一)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是作文的基础。素材的积累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含自身周围环境见闻),这是极为丰富而行动的材料来源;二是学过的课文内容,这也是一个可观的材料库;三是课外阅读(书籍、报刊、影视等)中发现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断、名言警句等。《读者》、《青年文摘》这两本杂志故事性较强,很多同学喜欢看,但是不能“过目就忘”,要把其中精彩的故事、文段摘抄出来。
(二)、善于思考。
有的同学作文总是简单地叙写身边琐事、没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新颖见解,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不够深入,没有把握住升华文章主题的关键。考生要想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就必须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精加工。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精深的思考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没有精思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要学会从小处入手,向深处开掘。通过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剖析开掘,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内涵。以一滴水映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
(三)抄写范文。
作文水平较差,起点很低的同学,首先在抄写文章上下点功夫,即按照下面讲的三条来抄写:一是选合适的范文,例如,报刊上比较好的散文,或同学中的优秀作文;二要成句的抄写,不可看一两个字,抄一两个字,要做到看一句,抄一句,而且连标点也不要抄错;三要坚持,如果每天抄一千字,那么至少坚持两个月,即可有显著效果,如果坚持半年,那么你的作文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
(四)、勤于练笔。
“曲不离口,拳不离口”,写文章也是如此。练习多了,就会熟能生巧,得心应手。练笔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二是经常写些画家写生式的生活片断、生活场景等,积累素材和技巧。三是及时记下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些事情触动了心灵,使自己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就及时的将其记录下来。这些来自生活的思想,往往闪耀着个性的灵光,写进文章就会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五)、反复修改。
每次写好作文后要修改,要明白修改的一般要领,自己动手,勤练修改,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实在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怎么修改,再征求老师的意见,或试改后再听听老师的意见。修改文章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所写文章确实可以改,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在内容、结构、语言没有大的问题,这才可以修改,如果立意离题,内容空洞,思路混乱,语言太差,就不适合修改,因为修改也不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如果你的文章在考试中经常是三类文或四类文的较低档次那你先在抄写上下功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断的积累,可以增强你的兴趣。灵活的运用,可以你的作文水平。
高一语学习之阅读书籍推荐
第一,阅读人物传记。人物传记能够真实而全面具体地展示一个伟人的成长历程,在展示了一个我们没有的世界之后,也解决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这个非常适合高中学生来看。
第二,阅读古文言作品。比如《三国演义》《古文观止》《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孙子兵法》等。及早地阅读这些作品能打好古文学习的底子,在丰厚的底蕴熏陶下提升感悟能力。
第三,阅读中外经典作品。这个范围很广,高中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要有感觉,可以做个旁批,留下年轻时自己的思想;也可以做个摘抄,启迪灵魂,召唤那个未知的自己。更可以朗诵、配音出来,演出心中的自己。不建议看网络小说,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在成长阶段,需要的是经过年代印证的精华的滋润。
书籍分为好多类。例如,文化经典类,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论语》,睹斯人风标,养浩然之气的《孟子》等;小说类,如最受中国人推崇的英雄传奇《水浒传》,正面描写抗日战争,讴歌伟大爱国精神的《四世同堂》,十九世纪初英国的关于爱与价值的经典故事《傲慢与偏见》,能影响你一辈子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等;诗歌类,如《诗经》《楚辞》《毛泽东诗词鉴赏》《泰戈尔诗选》等都是不错的书籍;散文类,如《古文观止》《杨绛散文选》《毕淑敏散文集》;随笔杂文类,如《菜根谭》《人生哲思语编》等;人生修养类,如《曾国藩家书》《美学散步》《傅雷家书》等;人文名著类,如《左传》《史记》《资治通鉴》。
高一年级必修一必修二名著导读中列举了《巴黎圣母院》,涉及了苏东坡的《赤壁赋》,同时也涉及梁实秋的散文。高二年级可以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梭罗的《瓦尔登湖》,雨果的《悲惨世界》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