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帝国的建立,即“六王毕,四海一”
1、秦的统一:过程(略);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2、军事上的巩固:
史实:筑长城、开“直道”,北击匈奴;开灵渠,平定岭南;开“五尺道”,开辟西南。
意义:加强了北方的边防;首次把岭南、西南归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图内。
3、评价(意义):
秦朝的军事、政治措施,不仅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政治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二、如何巩固其帝国统治?
1、地方制度:实行“废分封,行郡县”,即“海内为郡县”
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推行:秦统一之后。
内容:郡、县、乡、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性质:是中国古代自秦王朝以来长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特点(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巩固:西汉继续实行郡县制,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评价:实现了这样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辖;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制度,即皇帝、百官公卿。
皇帝制度的创立:至高无上。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三公”的职责。丞相:统领百官,协助皇帝处理朝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事。九卿:略。
特点: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朝议制度:
概念: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
评价: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增加了“刺史”和司隶校尉。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于巩固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评价:
1、秦汉建立的“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定了基本格局。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四、知识拓展:
1、秦朝虽有太尉一职,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设立官员,而是由秦始皇自己亲自担任。三公真正的确立是在西汉
2、秦汉时期:郡守和县令每年定期是向丞相述职,而不是向皇帝述职。
3、君主专制的两大基本矛盾: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两大矛盾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的权力不断被削弱。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本质特征: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
5、君主专制的弊端:独断性和随意性,不可避免决策中的重大失误,且容易导致暴政。因此皇帝的品行在其执政过程中至关重要。
6、三公九卿的评价:三公九卿组成的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绝对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彻底否定。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一、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
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独尊、至上、世袭。根本特征:至高无上。本质:君主专制。皇权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因此皇帝个人的品行和执政能力决定了王朝的稳定和兴衰。
2、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丞相的职责:(略)
根源:制度本身。
历代皇帝调整相权的原因: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弥补这是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3、汉代:中外朝的形成
原因:卿相的无能;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利。
结果:中朝成为了决策机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利受到削弱。
中外朝的出现:是君主专制本质的反映。
4、唐代:三省六部制
出现于隋,完善于唐。
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唐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
5、宋代:
措施:设副相、枢密使、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确保君权的独断地位。
评价: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也给宋朝带来了冗官、冗费问题,是宋朝中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监察制度:
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
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
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唐朝:御史台;宋朝:提点刑狱司。元朝:御史台。
2、评价:
积极: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局限: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腐败行为。监察官员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
三、选官制度:
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
选官依据:血缘和出身。
世袭。
2、察举制:
开始于秦朝;完善于西汉;衰落于东汉。
选官依据:品行和才能。(品行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方式: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为官的制度。
途径:征召、举荐等。
特点: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
3、九品中正制:
开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衰落于隋唐。
选官依据:血缘和门第。
特点:世袭,等级森严。
4、科举制:
开始于隋,完善于唐宋,衰落于明清。
依据:文学才能。
评价:
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局面;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
弊端: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不出儒学经义,尤其是到了明清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
四、地方行政制度
1、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
唐代:道、州、县。
宋代:路、州、县。
元代:
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
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藏、青、川)。
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
清代:省、道、府、县。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趋势:
五、拓展与补充
1、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各自职责: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上书省(执行)。
2、宋代“二府”:即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例如:楚王问鼎
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强是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地方对中央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9.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存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0.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强皇权。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强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15.清朝雍正时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西方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近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美、法、德确立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是适合各国国情的,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核心是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
2.1832年议会改革,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3.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首相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两者相互制约。
4.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787年宪法》,其中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联邦政府结构中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5.“三权分立”下总统(行政)、国会(立法)、法院(司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
6.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它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存在种族歧视。
7.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8.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9.法国民主共和制下,总统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10.德意志统一的方式是王朝战争。
11.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2.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权利很小。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
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