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必修一战争核心知识点

慧良分享

  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必修一战争核心知识点

  一、战争

  1、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

  国际:英国开展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准备侵略中国。

  国内: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直接原因

  :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

  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借此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2、经过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

  (2)扩大:1841年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朝爱国将领海龄等抗英殉国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4)结果: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3、战争的影响

  (1)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是从国家主权来说。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是一种倒退。

  半封建,是从社会形态来说。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客观上是一种进步。)

  (2)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争前: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战争后:半殖半封社会,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包括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 中国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发生变化: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革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时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目标旧民主主义革命 反侵略反封建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侵略反封建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4) 中国思想领域发生变化“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新思潮实质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5) 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战争(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 :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英法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

  1856年,英俊进攻广州,第二次战争爆发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请政府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并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主要内容:①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③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沿江十处为通商口岸;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3、第二次战争的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损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个史学观让你记忆历史更轻松

  新课标历史题重在探究

  近年来的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体现了“观察”、“考察”、“研究”的近代历史学特征,背历史事件、记忆历史结论的时代已结束,迎来了探究历史的新高考。现在的高考历史试题设计,表现为要考生通过一套历史思维的方法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考生自己推论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经过与结论,新课标高考表述为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测量。

  朝四个方向思考历史问题

  实践中,有的考生越是到考前越是对做历史题没有底气,甚者无从下手,其原因就出在历史思维取向不清。历史思维有四个取向:即从历史发展规律和对历史事件做合乎逻辑的解释的方向思考问题;从人性的方向思考问题;从经验的或与经验相联系的推理及对有关系的历史现象作出因果关系的解释;从社会和文化是渐进的、一贯的进步方向思考问题,即历史思维的史学科学化、人道主义、理想主义和历史进步观取向。有了这样的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做题就有头绪。

  以公认史学观评判事物

  历史事件的评判是有标准的,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地认识全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科学的阶级性、辩证的历史进步观;全球史观是指突破西方学术界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或称“西欧中心论”、“欧美中心论”和“西方中心论”)的限制为特征,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要把某个地区或国家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考察;文明史观是指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11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