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地理>

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2)

慧良分享
  地理实现与初高中内容的融合

  1.构建区域体系,培养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

  依据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的区域地理内容,记忆重要区域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网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板块位置、大气环流位置、洋流位置等。构建“脑中图”,解决在地图上定位和定向的知识,为学习地理学科的后继知识扫清空间分布的障碍。形成最基本的地图基础。

  ①绘图,即绘制区域简图(中国、世界),建立区域基本概念。

  ②填图,依托图例和注记,把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位置巩固在地图上,为形成知识体系提供空间平台。

  ③拆分普通地图,突出主要地理事实,以中心事物为载体,在图中提炼主题,培养提取信息能力。

  ④叠加专题地图(如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等温线分布图、中国等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水文图、中国资源分布图、中国人口城市分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农业图、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人口分布图等等),将相关联的地理事物放在同一幅地图上,养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形成综合能力。

  ⑤以时间为线索,排列同一地理要素或同一地区不同典型时段地图,在系列地图中寻找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整合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用高中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区域特征,形成区域综合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应对突出主题(中心问题)的文科综合考试。

  ①从经纬网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位置入手,认识地理环境的水平结构。分析区域的气候(包括热量、光照、降水)、植被、土壤、农业等具有地带性特征的地理要素。从板块位置入手,把握矿产资源分布、地质灾害分布及成因等。在此基础上掌握地理特征,并科学规范地表述区域地理特征。

  ②从地形剖面图着眼,掌握地理环境的垂直结构。地形是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骨架,以地形为基础的地理环境垂直结构叠加在水平结构之上,使地理环境更为复杂。根据对地形剖面图的分析,理解一个地区的地势、水文、交通线走向等非地带性地理要素,全面地认识一个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

  ③在准确掌握区域地理环境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的前提下,立足本区,向外延伸,比较区域差异,如中国分区中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比较,世界地理中中国与美国、中国与印度等的比较,寻求本区域地理要素特征形成的宏观基础。

  ④寻找区域主题,在众多地理要素中找到本区独具特色或具有全球意义的问题,形成规范性的表述,联系周边地区,形成对主题的深刻思想。

  3.教学案例

  “中亚”是区域地理教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节。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展示中亚各国政区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现出中亚的经纬网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板块位置、大气环流位置等,学生通过认读,加强了脑中图的建立,强化学生对区域位置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中亚的地理位置,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再以经纬网和政区图为底图,填加重要地理要素,如地形(山、高原、盆地等)、水文(河流、湖泊等)、生物、土壤等,用高中地理的方法分析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总结区域特征。

  中亚地处北半球中纬度,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较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所以中亚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由于气候干燥,这里的地表水缺乏,多内流河和内陆湖,如咸海、里海、阿姆河、锡尔河等;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沙漠,如卡拉库姆沙漠;气候干旱还导致植被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许多地区土壤发育不好,有机质含量少。

  本区的地理位置还决定本区的交通地位非常重要,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的亚欧大陆桥都从本区通过。本区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北部为丘陵,如哈萨克丘陵;西部和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如里海沿岸平原、图兰平原;东南部是与中国接壤的帕米尔高原;东部为天山山脉。受地形影响,本区的河流大部分自东向西流;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牧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受自然条件影响,本区农业主要为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小麦、棉花和畜产品丰富,但木材缺乏。

  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储量丰富,加之本区丰富的农产品,因此本区工业以采矿、冶金、军事工业,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干旱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本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如“咸海”的变化与“白风暴”的发生都与本区气候干燥及农业大量引水灌溉有关。


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相关文章:

1.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2.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总结

4.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5.2019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113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