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政治>

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

文琼分享

政治学科虽然是一个以记忆为主的学科,在高考中占了很大一个分值比重,那么,高考政治的知识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

专题一:辨证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强调物质)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组;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强调意识)

2.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总之,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专题二: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3.联系含义及客观普遍性

联系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不过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客观性(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们可以按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2008河北高考试题)

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强调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性能状态影响部分的性能、状态。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大局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强调结构: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反之有损整体功能的发挥。要求我们善于“优化结构”。

强调部分: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性能状态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甚至关键的部分对整体的性能状态具有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5.因果联系原理

原因与结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的因果联系之中的。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发展的观点

6.事物运动发展观点(发展观点)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运动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看成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7.事物发展的原因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结合的方法

8.事物发展的状态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方法论: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新的事物时“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要想保持事物性质不变时“坚持适度的原则”)

一切事物发展都是“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

注意1:量变有两种形态: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增减;事物在整体上数量不变,只是在结构或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

9.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是前进的,道路又是曲折的。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曲折。

矛盾的观点

10.矛盾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

矛盾即对立又统一,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坚持“两分法”,反对片面性。

注意1:矛盾的统一性表现: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矛盾着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如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对症下药”、“因地因时制宜”、“同病异治”)

12.主次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等)

由于次要矛盾与主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要求我们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学会“弹钢琴”、防止“单打一”,防止“胡子眉毛一把抓”、“红花好看也要绿叶扶”、“一个好汉三个帮”)

13.矛盾的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矛盾主次方面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

注意:在解决问题时用主次矛盾,在认识事物时用矛盾主次方面,此为历来考试重点。

1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

二者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抽象的)寓于矛盾的特殊性(具体的)之中,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共同的本质和规律)。

注意:(1)经常考试地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则的哲学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哲学依据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

(2)在判断是否应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时不要看是否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都具备。

高中政治基础知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生活

1.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原因。

①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的。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③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⑤有利于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⑥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2.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义新农村。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

⑤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⑥调整内外需结构,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倒经济增长新局面。

3.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原因。

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增加居民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②是社义生产目的和社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倒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当前我国外需不足,需要扩大内需。

4.经济生活分析如何扩大内需,让人民放心消费?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加居民收入。

③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保障社会公平,完善一个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两个举措(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以及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⑤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扩大就业。

⑦企业要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

⑧劳动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二、政治生活

1.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人大角度分析应如何履行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①人大代表:提出关于转发的议案,审议相关议案以及表决相关决定,并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相关部门质询监督。

②政协委员: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对相关部门民主监督。

③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法律保障。行使决定权,审议通过相关决议。行使监督权,监督各级政府

三、文化生活

1.文化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起怎样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综合国力。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和智力支持。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重要角色。

③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④教育能提高人们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

3.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文化创新,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文化创新。

①根本途径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他国优秀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高考政治知识重点

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

(1)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3、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政治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享有的选举或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大代表)的权利;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政治性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要树立权利意识、义务意识。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民要放弃个人利益。

5、我国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

①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②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③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与。

6、我国的民主选举方式

(1)几种选举各有优点,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①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优点是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缺点是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②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优点是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缺点是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③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优点是为选民提供了选择的余地;缺点是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优点是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缺点是限制选民自由选择。

(2)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国家性质。

(3)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我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范围:一是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二是村委会、居委会的选举。

7、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及方式

(1)方式: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直接方式: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④社会听证制度

(2)意义:①对决策者来说:有利于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②对公民来说: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8、我国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A)

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国家政权机关,不是基层政权组织。

9、发展基层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①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②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③是社会主义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10、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新方法)。

11、我国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①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②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相关文章

高考政治必背要点知识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汇总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集锦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总结

2020高考政治必背重要知识要点总结

2020年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

    上一篇:高考政治必背主观题知识点归纳

    下一篇:最新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462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