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的学习方法梳理是怎样的

邱妹2分享

语文的“广”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那么关于高三语文的学习方法有哪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的学习方法梳理,希望大家喜欢!

一、调适心态

尽管同学们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就现实来看,真正努力学语文的同学并不多(尤其是理科的学生),其原因主要基于同学中普通存在的两种错误认识:

1、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语文的“广”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语文的学习好比在湖水里放盐,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尝不到咸,不像有的功课的学习,好比在一碗水里放味精,放一点点就感觉很鲜。

2、认为语文考试完全靠碰运气,与平常的学习用心程度无关

态度决定高度。只有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树立了学好语文的信心,下面所讲的学习方法才能对同学们发挥作用,才能学好语文。

二、四个坚持

1、坚持阅读

放弃了阅读,也就放弃了语文。朱熹在《观书有感》里说,“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知识大多从阅读中获得,没有了阅读,你的语文就成了一潭死水,而且是一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减少变质的死水,那结果一定是语文学习的失败,你的语文最终成了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我的建议是,我们每天起码要读半小时,读的内容要多样,背几句古诗名句,读几篇精致散文,看几篇高考优秀作文,浏览一下报纸杂志。隔两天细细鉴赏一首诗歌,隔三天认真精读一篇古文或看一篇文学类、实用类的文章,当这样的阅读成为习惯,何愁语文学不好。

当然,阅读要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精读是基础,也就是必须把文章读懂读透,是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才能化为己有,信手拈来,灵活运用,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泛读是拓展,面越宽,见识就越广。没有广泛的涉猎,就没有开阔的视野,更没有深刻的认识。精读是求“深度”,泛读是讲“广度”。“深”“广”结合,语文的功底才扎实,语文能力才能形成。

2、坚持积累

高考涉及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个标点,没有一样可以轻忽,没有一样可以轻易掌握,都需要下苦功夫,尤其平常我们要注意点滴积累。

(1)基础知识的积累。在高三阶段,需准备一个基础知识的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要准备好一本材料摘录本。平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那么,什么样的例子才是好的例子呢?一般来说,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这些例子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它的内涵(角度)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这材料的和话题吻合哪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如项羽既可以说他的英雄气概也可以讲他的刚愎自用,还可以说他儿女情长对爱情的忠贞等等。在积累材料时还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样性,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科技、财经等方方面面,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20个左右,高考时无论它要我们写什么作文,基本上都不会无话可说,无例可举。

3、坚持写作

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上文提及的积累材料和坚持阅读之外,还需要做到的就是每天都要坚持练笔。俗话说,打不离手,唱不离口。齐白石一天不画画就感觉异样,我们写作也是如此。是每天都能写一写,长短不限。如我们晚上看了新闻之后有感而发,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可以有感而发,偶尔心灵的触动有感而发等等。但不论怎么写,都应从应试作文的角度来考虑,如加快写作速度,锤炼语言,为自己的高分多增加一些砝码。

4、坚持做题

有杂志曾登了这样一则消息,说有某位人士拿语文考试卷在四类人中同时进行了测试,这四类人是:杂志编辑、主攻中文的大学教授、高三语文教师、高三快毕业的学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成绩的是高三学生。难道真的是大学教授、杂志编辑的实际语文水平比不上高三学生?我看未必。其主要原因是高三学生正经历着题海战术,熟能生巧了,而编辑和教授们没有练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题海战术这方法虽有点不科学,却是不得不用的。否则,即使你有很高语文水平也未必考得好。

当然,练也不是盲目地练,作为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地练练自己的薄弱环节,已经掌握的知识就不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了。

三、强化记忆

语文学习离开了记忆的话,将是什么样子,大家可以去想想。我们有的同学成绩提高不快,就是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是在死学而不是巧学,学习效率提不起来,所以进步就不快。那么有没有提高学习效率的记忆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人都有记忆,但是善于利用它的则极少。一个人只要掌握了记忆的技巧,记忆力就会得到惊人的提高。下面我们就列举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借鉴。

1、要有“记住”的紧迫感

不少同学有这样的体会:课堂提问前看书,记忆效果比较好;考试之前学习,记忆效果比较好。其原因在于记忆的目的明确,因为害怕记不住,直接影响考试成绩。这种非记住不可的紧迫感,使得记忆的效果大大提高。

学习实践证明,记忆任务明确,目的端正,就能发掘出各种潜力,从而取得较好的记忆效果。一般来说,重要的事情遗忘的可能性比较少,就是这个道理。

不少学生总抱怨自己的记忆能力太差,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不端正,学习缺乏强大的动力,不善于给自己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因此在学习时,就没有“一定要记住”的紧迫感,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使得记忆效果很差。可是自己又不从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找原因,反而一味地怪自己的记忆力差,再去学习时,又缺乏“一定要记住”的信心,结果就更加记不住了,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有了“一定要记住”的认识,又有了“一定要记住”的信心,记忆的效果一定会好的。

2、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理解记忆就是要尽量通过思考,待对知识理解之后再记忆,这就不是死记硬背了。通过理解,将知识系统化,使所要记忆的内容纳入知识的体系之中,成为体系的一部分,这样就更容易记忆。如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黑板上写了20多个名词:信封、纽扣、杯子、碗、邮票、线、茶叶、勺、糨糊、剪刀、水壶、碟、信纸、针、炉子、筷子、笔、衣服、火柴、酒杯。让学生记三分钟后,进行默写。结果,凡是默写比较好的,都把20个名词按照用途分成了四组:与喝茶有关的(杯子、茶叶、水壶、炉子、火柴)写在一起;与缝纽扣有关的(纽扣、线、剪刀、针、衣服)写在一起;与吃饭有关的(碗、勺、碟、筷子、酒杯)写在一起;与通信有关的(信封、邮票、糨糊、信纸、笔)写在一起。由于这些学生能联系到自己掌握的生活知识,找到了这20个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记忆的效果就比较好。

3、要及时复习,反复复习

为什么要及时复习呢?因为遗忘过程有它的规律。科学实验证明,在学习材

料刚刚记住的时候,经过1小时再检查,发现只能记住学习材料的44%左右,而56%的内容全被忘记了;经过一天后,再检查,只记住了33%的内容,而67%的内容被忘记了,六天后,再检查,只记住了内容的25%左右。

可见,在学会和记住了某些知识后,紧接着的就是先快后慢地遗忘。因此,必须在还没有遗忘之前进行复习,反复记忆,以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使大脑的神经联系得到强化。

综上所述,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课后复习,反复复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对策。

4、注重兴趣、系统概括记忆

可通过编故事、口诀、谐音等方式把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可感,有利于记忆。如我们学过的句子成份口诀:主谓宾来定状补,各种成份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语前状后又补。碰到定补难分清,与谁密切就属谁。

在对材料分析的基础上,用列表、提纲的方式,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也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5、读写忆用,协同回忆

在记忆过程中,手、脑、口、耳等共同参与,效果更好。我们的要求的边读边写,边记边忆道理就在于此。如我们要求的“忆”,就是在重复识记的过程中,回忆再现。换句话说,就是在背记的过程中,不断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式很多,主要是要用自己复述、自己默写,自己校对,不断重复,直到背熟为止。不少同学在学习时,一遍遍地看书,很少合起来回忆一下书中的要点、思路等。结果书一看就懂,一放下就忘。由于书一看就懂,不费脑筋,所以大脑兴奋不起来,常看到有的同学看着书就睡着了。如果在学习时不断尝试回忆,把想出来的内容先写在纸上,然后再看书使头脑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的状态,记忆的效果一定会很好。当然,有的同学担心尝试回忆太费时间,实际上尝试回忆所用的时间是越来越少。表面上看尝试回忆是一种“信息的输出”,实际上信息在“输出”的过程中,又被进一步加工和强化了。尝试回忆次数越多,记忆越牢。如果急于赶进度,每天不去回忆好内容,看起来天天都学了不少新内容,但实际上忘记的内容也一天天地多了起来。如果算总帐的话,还是尝试回忆法的收获大,花费时间少,记得多。

6、文理交替,适时休息

要想提高记忆的效率,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文理交替,不要把内容相近的科目集中在一超学,而是将文理相互交错安排,减轻大脑的过度疲劳,使大脑得到休息。善于学习的同学,在安排学习内容时,很注意文理交替,以减少相互干扰。如,学完语文看物理,做完数学看历史等等。当然,在学习过程中,若穿插上一些文体活动,进行积极的休息,对记忆也是十分有利的。

四、能力培养

各位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在学习和做题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科学安排课前、堂上和课后学习的三个环节

(1)抓好课前预习环节

课前预习首先是自己独立地阅读新内容,初步理解,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准备过程。实际了预习是充分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过程。它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哪里是重点、难点,便可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做到心中有数。

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要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

(2)注重堂上听课环节

同学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是同学们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一节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学科的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听课中还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息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要力求当堂理解,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一堂课连一个问题都提不出来那肯定是失败的一堂课。

(3)抓好课后复习练习环节

课后应及明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记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课后要整理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加强记忆。在前两者的基础一做适当的练习题,提高复习效果。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是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个阶段总结一遍。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第二个问题是要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实在做不了,也不能拖太长时间,还是要及时问同学问老师,以争取更多时间做其它的功课。

2、加强思维训练,反复咀嚼答题要领、技巧

每个考点的题型一般都有规律可循,当然,答题也就有规律可循。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别人的解题方法,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总结出符合规范的答题方法。如,做一道鉴赏诗歌手法的题目,我们先做题,然后对答案,比较异同,我们答题的方向与出题者的思维方式还有哪些出入的地方,再去比较同类型的题目。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一类题的答题规律,第一步是分辨出技巧,第二步是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技巧,第三步是讲有何效果或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所有的主观题一般来说答题都有那么一个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它整理出来,灵活运用,就能够提高我们答题的正确率,提高我们的分数。

又如,我们可以把所有做过的题装订成册,重点在错题上反复背诵练习,这是使基础分讯速提高的有效途径。一种题型每做三道题就总结一次,再把总结出来的东西通过做题印证一下。定期将各种知识体系、解题思路与技巧在脑海里梳理、过滤一遍,记录在案的“陷阱”与思维误区也不放过。最重要的是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答题方法。它是达到目的的有效途径。

3、答卷注意信息准确,卷面整洁,答题规范

高三语文的学习方法梳理是怎样的相关文章:

高三学霸语文学习方法总结介绍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是怎样的

高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总结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

高三语文如何学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高三语文高效学习方法总结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高三语文学习技巧与方法

高三语文的学习方法及步骤总结

    45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