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

燕纯分享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一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疏通诗意,感悟诗歌思想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展开想象,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诗中意象,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相爱却不能相聚相守,不免让人扼腕叹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秦观发出的一种宽慰,一种无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有“一字千金”之称的《古诗十九首》,看看里面的《涉江采芙蓉》表达了怎样的相思?

  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专指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的19首作品。《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评价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三、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疏通大意,表达诗歌的内容,总结主题

  明确:诗歌写的是抒情主人公在采芙蓉的时候,不知道将所采芙蓉送给谁,他所思念的人在远方,抒情主人公不由自主的回头望家乡,可是她看到的是无法计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烟云的山阻水长,抒情主人公从眼前想到将来,不免忧伤不已。

  主题:表达了游子的离别相思之情。

  文本探析

  找意象

  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给我们塑造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意象:芙蓉、兰泽、芳草,让人感觉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情感的单纯、美好。

  抒情主人公:通过“采之欲遗谁”、”“还顾旧乡”、“忧伤以终老”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孤独、惆怅、忧伤的抒情主人公。

  赏析诗句

  ①“涉江采芙蓉”和“采之欲遗谁?”

  我们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面说,江南有采莲的旧俗,那是一个风流的季节也是一个热闹的季节。可是这种欢乐美好刹那间被一声叹息声所改变,主人公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可是又能送给谁呢?这一朵朵美好的鲜花送不到远方的爱人那里!将人物放置在欢乐美好的背景中,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是以乐衬哀的效果。我们还把它叫作反衬。“以乐写哀,以哀写乐,更增其哀乐”。回顾我们学过的运用了反衬手法的诗句有哪些?“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画面。

  明确:“还顾”动作感和画面感非常强,如果不是思念至极,恐怕不会情不自禁地回头望家乡吧?可是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无法计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烟云的山阻水长。让我们看到一个孤独、忧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合作探究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到底是男子还是女子,说说你的观点和依据。

  (生讨论,找代表发言)

  生1:是女子,因为只有女孩子才喜欢采一些花花草草,依据是“涉江采芙蓉”。

  生2:是男子,“还顾望旧乡”,古代只有男子才出来游历求学,女子一般不出远门,既然望故乡说明是远游,由此判断是男子。

  生3:前两句女子,后两句男子。从前四句和后四句关系来说。

  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二

  导入:

  背诵: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渐入课文

  1、《古诗十九首》简介(集体朗读)

  2、题目——《涉江采芙蓉》的理解:“芙蓉”

  芙蓉本是荷花的别称。魏晋时期的诗人文士曹植、潘岳、鲍照均作过《芙蓉赋》直至唐代,荷花还常被叫作芙蓉。如大诗人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中的“芙蓉,即为荷花。锦葵科的木芙蓉晚出,因其红艳如荷花,故借用其名。但唐人对两者还是有严格区别的,日芙蓉,即指荷花;曰木芙蓉,即指我们今天所说的芙蓉花,一般不相混淆。宋人则不这么讲究了,如文同的《芙蓉》、张来的《芙蓉》便是吟咏木芙蓉的。大约自宋代起,鲜有人将荷花叫作芙蓉了。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3、采芙蓉为何?

  三、赏析全诗:带着上面的问题集体朗读全诗—— “遗”远方的“同心”者。

  所以采芙蓉是作者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 (大致把握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一)逐句分析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2)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3)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4)诗歌描写“多芳草”和“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1)这两句的语气如何?(2)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却又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1)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三

  【教学目标】

  1.背诵这首诗。

  2.解读这首五言诗。

  3.了解这首诗美的意境并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

  2.感悟本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手段】

  “七三四”语感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驻足岁月的长河,我们常常会感慨:有多少分离,就有多少思念,有多少思念,就有多少忧伤。今人常祈盼,古人亦“涉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十九首》,共同去感悟《涉江采芙蓉》中无际的思念与弥漫的忧伤。(1分钟)

  一、认读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写在笔记本上 。 (2分钟)

  2、学生再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同时参考注释,查阅字典,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实词,写在笔记本上。(2分钟)

  (多媒体投影)

  参考:

  芙蓉( fú róng) 欲遗谁(wèi)

  芙蓉:荷花 泽:湿润的洼地 遗:送

  二、朗读,解析语句

  1、教师做朗读解析指导(2分钟)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下面来练习朗读,同时解析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每一句都要读准并要理解正确。

  读解全诗。

  = 1 GB2 ⑴ 找同学朗读一遍全诗,同学评价,教师点拨。

  = 2 GB2 ⑵ 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研究断句和结构,每人至少感悟一、二句。然后全班讨论。(6分钟)

  读解参考:

  “涉江/采芙蓉”读作升调,要读出一路涉江采摘行程中的无限期待、欣喜的感情。

  “兰泽/多芳草”读作降调,要读出采到鲜花、兰草后的欣慰与踏实的感情。

  “采之/欲遗谁”这句用设问语气读,声音放轻,语速放慢,从朗读中渗透出一点似有若无的伤感。

  “所思/在远道”中“所思”声音略拖长,读“在远道”时需略带沉重,用重音降调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第一句读升调,第二句读降调,声音拖长,语速放慢,要读出些许失落与惆怅,仿佛觉得浩浩长路,虽然牵系着那女主主人公的心与爱,却无法牵起望断天涯的他乡与故乡。

  “同心/而离居”末字要以平调拖长,表达出因无望而带来的无奈。接着重读“忧伤/以终老”依然用略平的降调读,表达出岁月沧桑,生活煎熬已使得抒情主人公心如止水、哀莫心死的感情,凸显其无望无奈中深陷忧伤、终老无望的形象。

  = 3 GB2 ⑶ 背诵全诗,课上检查(2分钟)

  三、品读 鉴赏语言

  1、学生齐背全诗。(1分钟)

  2、逐句解读鉴赏诗歌, 师生交流,讨论。(5分钟)

  = 1 GB2 ⑴ 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提问:这两句诗是诗歌的起句,有何特色?

  参考: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的“芙蓉”谐音为“夫荣”,“芙蓉”即“莲花”,“莲”谐音“怜”,“怜”即“爱”。由此可见,采莲女子内心充溢着无穷无尽的爱恋。同时“芙 蓉”“兰泽”“芳草”又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 2 GB2 ⑵ 鉴赏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高三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大全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

2.《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3.高三语文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教案

    42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