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包身工》教案范文大全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作家夏衍于1935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情况。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年级语文《包身工》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年级语文《包身工》教案范文一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主题。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二.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以自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通过教给方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预习提示”,分析提示要点;阅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
①给课文划分层次。(培养分析能力)
②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思考和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③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
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
重点分析的片断:
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③ 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
④ 26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⑤ 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预习提示”弄清学习重点。
2.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
3.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饮食、劳动的情况。
4.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
目的:①让学生习惯于根据整个单元的要求和每课学习的重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②大致弄清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预习提示”,理解提示的要点。提问:“预习提示”有哪些要点?
老师小结:第1段三个要点:
(1)体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要求有真实性和典型性,能迅速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我们学过的报告文学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等。
(2)写作年代:1935年。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样真实的文章。 (3)中心思想:(见“预习提示”第1段第二句话)。
第2段的要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以记叙包身工一天生活为组织材料的线索,以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介绍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趋向作为配合。
第3段要点,本文写作特点:(1)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2)点面结合,既介绍面上包身工的生活、劳动情况,又对“芦柴棒”、“小福子”这两个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
二、师生探究:
1.《包身工》全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些什么内容?
同学讨论后,老师小结: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8段)记叙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况,描述她们恶劣的居住条件;介绍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说明包身工产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描述她们恶劣的饮食条件;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
第三部分(18-25段)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厂劳动条件的恶劣,揭露包身工所受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在中国的日本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
第四部分(26-33段)总结全文。概括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所受到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
2.请同学口头讲述包身工的生活、劳动情况。(参考“思考和练习”五的要求) 3。(1)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明确: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
(2)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
明确:三个原因: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3)由于吸收了廉价劳动力的滋养,日本纱厂的包身工制度有很大的发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明确:从日本纱厂的发展看,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由一个厂,不到两万锭子,发展到有六个纱厂、五个布厂,25万个锭子。从包身工人数看,上海三十间日本厂,包身工人数按最少占50%算,也有二万四千人以上。
五、布置作业: “思考和练习”一、二题。
板书设计(可用课件逐部分显示出来)
一、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廉价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二、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论及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
三、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四、全文总结,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指出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分析:(1)1-4自然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2)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3)21-23段“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惩罚”这一段的叙述。
目的:让学生了解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写法和选材的典型性,并赏析语言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全班同学朗读1-4段。
老师提出下面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可用投影机显示,或用小黑板列出)
(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
A 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 B 先写地下再写楼上
C 先写群体再写个人 D 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答案:D)
(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凶恶)
(3)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地方狭窄、空气污浊)
(4)分析描写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a 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乱哄哄)
b 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住的地方太狭窄)
c 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高三年级语文《包身工》教案范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理清两条线索、区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
2.本文选材上点面结合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三课时)?
疏通字词(早自习)?
1)生字注音?
蠕动(rú)拎着(līng)弄堂(lòng)游说(shuì)?
赚(zhuàn)抹(mā)嘈(cáo)执拗(niù)?
簿子(bù)籼米(xiān)莴苣(wō?jù)揩地板(kāi)?
搽粉(chá)蹒跚(pán?shān)皮辊(gǔn)谄媚(chǎn)?
骷髅(kū?lóu)噩梦(è)怔住(zhèng)锭子(dìng)?
2)词语解释?
【拎着】提着。?
【弄堂】方言,胡同,小巷。?
【褴褛】?衣服破烂。?
【游说】文中指四处活动,用谎言劝说别人。?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揩地板】擦地板。?
【蹒跚】因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第一课时?
1.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这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负的人能惨到什么程度。上节课,同学们和薛老师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间地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7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
-
(板书):包身工。?
2.时代背景?
包身工是怎么一回事话还得从头说起。在20世纪30年代,具体来说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这个时候的中国是个什么情况:国民党统治黑暗,民不聊生;军阀混战,黑天暗地;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中国的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和天灾的影响,农民生活极为痛苦。在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村女孩沦为了包身工。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就是包身工产生的时代背景。?
3.解题:什么是包身工?
对课文的8-11段和35段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
问题1:包身工的来历怎样,或者说包身工原来的身份是什么
明确:来历:贫困农家女(贫穷困苦,无路可走)?
问题2:他们是怎么直接沦为包身工的
明确: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供给住食,介绍工作)?
问题3:包身工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实质:赚钱机器(失去自由,劳无所得)?
问题4.包身工的命运怎样
明确:命运:极其悲惨?
(副板书):时间:20世纪30年代?
地点:上海东洋纱厂?
来历:贫困农家女?
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
实质:赚钱机器?
命运:极其悲惨?
通过对以上信息的总结:包身工是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的东洋纱厂等外国工厂里为外国人做事的一些女工。他们原本是一些贫穷困苦、无路可走的农村女孩,因为被诱骗而签订了包身契,失去自由,劳无所得,沦为赚钱的机器,命运极其悲惨。?
4.作者介绍?
这些女孩的痛苦遭遇和悲惨命运是怎么被揭露的,咱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作家,一个进步作家,他从事过工会工作,后来又曾经长期居住在工人区,因为经常和工人打交道,从工人的口中得知了包身工的事情。这位作家了不起,做了一个作家该做的事情。本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经过长期艰苦的调查研究和实际考察,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这些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这位令人尊敬的作家就是夏衍。?
(板书):夏衍?
夏衍,本名沈端先,1900生,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曾经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解放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他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他的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改编鲁迅的小说《祝福》和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他一生著述颇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夏衍选集》?
5.关于报告文学?
夏衍当时得到一些有关包身工的材料,正好有一位同仁叫做沈西苓同志要写一个以上海女工为题材的电影剧本,夏衍就把包身工的有关材料给他。夏衍认为这件事,用电影的方式来揭露效果要比文章的方式好,更能引起观众“灵魂的震动”,后来明星电影公司,把这个故事拍成一部电影叫《女性的呐喊》。可是这部电影因为当时环境的限制和官方的删剪,效果并不好。夏衍对这部作品不满意,决定自己动手,非把这个人间地狱揭发出来不可。于是,作家又经过几个月的补充侦察,掌握了更详实的材料,他本来是想写一部小说的,可是作者最后把他所了解的都写在了我们手中的这篇文章里却并不是小说,而是报告文学。?
什么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作者为什么用报告文学这种体裁而不用小说。因为作家觉得小说具有虚构的特点和经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所谓小说家言,不足为信。作者怕人们觉得这种事是作家杜撰的,在生活中不会发生。而用报告文学这种形式就会显得更真实,更有震憾力,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更能引起人们“灵魂的震动”。?
(副板书):报告文学:新闻性文学性?
小说:虚构夸张?
6.包身工的一天?
交待了有关包身工的背后故事,下面接着讲包身工的故事。从哪里说起?就从包身工这一天的生活说起。一天的生活是从起床开始的,咱们也先从起床说起。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3段。?
问题1: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什么信息
明确:起床时间:四点一刻(早)。居住坏境:挤、差、脏、乱。工人状态:精神麻木。可归纳为:恶劣的居住条件。?
接下来是早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2-13段。?
问题2:总结一下这两段中的信息。?
明确:饮食质量差、数量少,环境差。可归纳为:恶劣的饮食条件。12段倒数第一句话,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吃完了所谓的早餐,他们就该上工了。大家快速阅读25-27段和32段。同学们只从纱厂内的自然环境和人为惩罚两方面来分析。?
问题3:包身工在工厂内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会受到哪些惩罚。?
明确:自然环境:三大威胁音响、尘埃和湿气。人为惩罚:1、工厂: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2、带工老板:殴打、饿饭、吊起、关黑房间。这些可以归纳为“恶劣的工作环境”。?
(板书):起床恶劣的居住条件?
早餐恶劣的饮食条件?
上工恶劣的工作环境?
7.结束语?
说完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我不知道同学是什么样的感受。在保护人权的口号响彻全球,人道主义旗帜插遍世界的今天,每当我说起他们的故事,对他们悲惨命运的同情,对他们苦难遭遇的不平,对这种野蛮剥削制度的愤慨之情油然而生。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咱们下节课再讲。?
第二课时?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讲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通过起床、早餐和上工三个场景,我们了解了他们的苦难遭遇和悲惨命运。他们就是在恶劣的居住条件,恶劣的钦食条件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这种非人的生活。今天咱们继续来讲包身工的故事,我们先来看几个实例。?
2.芦柴棒的故事(重点讲解生病挨打那一段)?
有一位包身工,咱们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只知道她十五六岁,有一个外号叫“芦柴棒”,她为什么会叫?“芦柴棒”,那是因为她瘦得像芦棒梗一样。就是这样一位女孩,当她生病时,会得到怎样的“医治”?(17-20段)?
问题1:文章倒数第四段中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动词有哪几个。?
明确:抓、摔、踢、泼。?
问题2:有一个动词是描写“芦柴棒”的,是哪一个
高三年级语文《包身工》教案范文三
1.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这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负的人能惨到什么程度。上节课,同学们和薛老师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间地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7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
-
(板书):包身工。?
2.时代背景?
包身工是怎么一回事话还得从头说起。在20世纪30年代,具体来说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这个时候的中国是个什么情况:国民党统治黑暗,民不聊生;军阀混战,黑天暗地;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中国的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和天灾的影响,农民生活极为痛苦。在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村女孩沦为了包身工。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就是包身工产生的时代背景。?
3 解题:什么是包身工?
对课文的8-11段和35段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
问题1:包身工的来历怎样,或者说包身工原来的身份是什么
明确:来历:贫困农家女(贫穷困苦,无路可走)?
问题2:他们是怎么直接沦为包身工的
明确: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供给住食,介绍工作)?
问题3:包身工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实质:赚钱机器(失去自由,劳无所得)?
问题4.包身工的命运怎样
明确:命运:极其悲惨?
(副板书):时间:20世纪30年代?
地点:上海东洋纱厂?
来历:贫困农家女?
直 接 原 因:骗订包身契?
实 质:赚钱机器?
命 运:极其悲惨?
通过对以上信息的总结:包身工是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的东洋纱厂等外国工厂里为外国人做事的一些女工。他们原本是一些贫穷困苦、无路可走的农村女孩,因为被诱骗而签订了包身契,失去自由,劳无所得,沦为赚钱的机器,命运极其悲惨。?
4.作者介绍?
这些女孩的痛苦遭遇和悲惨命运是怎么被揭露的,咱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作家,一个进步作家,他从事过工会工作,后来又曾经长期居住在工人区,因为经常和工人打交道,从工人的口中得知了包身工的事情。这位作家了不起,做了一个作家该做的事情。本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经过长期艰苦的调查研究和实际考察,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这些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这位令人尊敬的作家就是夏衍。?
(板书):夏衍?
夏衍,本名沈端先,1900生,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曾经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解放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他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他的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改编鲁迅的小说《祝福》和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他一生著述颇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夏衍选集》 P51《包身工》背后的故事?
5关于报告文学? ?
什么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作者为什么用报告文学这种体裁而不用小说。因为作家觉得小说具有虚构的特点和经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所谓小说家言,不足为信。作者怕人们觉得这种事是作家杜撰的,在生活中不会发生。而用报告文学这种形式就会显得更真实,更有震憾力,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更能引起人们“灵魂的震动”。?
(副板书):报告文学:新闻性文学性?
小说:虚构夸张?
6.包身工的一天?
交待了有关包身工的背后故事,下面接着讲包身工的故事。从哪里说起?就从包身工这一天的生活说起。一天的生活是从起床开始的,咱们也先从起床说起。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3段。?
问题1: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什么信息
明确:起床时间:四点一刻(早)。居住坏境:挤、差、脏、乱。工人状态:精神麻木。可归纳为:恶劣的居住条件。?
接下来是早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2-13段。?
问题2:总结一下这两段中的信息。?
明确:饮食质量差、数量少,环境差。可归纳为:恶劣的饮食条件。12段倒数第一句话,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吃完了所谓的早餐,他们就该上工了。大家快速阅读25-27段和32段。同学们只从纱厂内的自然环境和人为惩罚两方面来分析。?
问题3:包身工在工厂内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会受到哪些惩罚。?
明确:自然环境:三大威胁音响、尘埃和湿气。人为惩罚:1、工厂: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2、带工老板:殴打、饿饭、吊起、关黑房间。这些可以归纳为“恶劣的工作环境”。?
(板书):起床恶劣的居住条件?
早餐恶劣的饮食条件?
上工恶劣的工作环境?
7.结束语?
说完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我不知道同学是什么样的感受。在保护人权的口号响彻全球,人道主义旗帜插遍世界的今天,每当我说起他们的故事,对他们悲惨命运的同情,对他们苦难遭遇的不平,对这种野蛮剥削制度的愤慨之情油然而生。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咱们下节课再讲。?
第二课时?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讲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通过起床、早餐和上工三个场景,我们了解了他们的苦难遭遇和悲惨命运。他们就是在恶劣的居住条件,恶劣的钦食条件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这种非人的生活。今天咱们继续来讲包身工的故事,我们先来看几个实例。?
2.芦柴棒的故事(重点讲解生病挨打那一段)?
有一位包身工,咱们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只知道她十五六岁,有一个外号叫“芦柴棒”,她为什么会叫?“芦柴棒”,那是因为她瘦得像芦棒梗一样。就是这样一位女孩,当她生病时,会得到怎样的“医治”?(17-20段)?
问题1:文章倒数第四段中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动词有哪几个。?
明确:抓、摔、踢、泼。?
问题2:有一个动词是描写“芦柴棒”的,是哪一个
明确:跳?
身体没力,却能跳起来。强烈的对比使这个场面描写达到了高潮,寒风的冷,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相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悲惨。?
问题3:同学们想想这些吃人的家伙为什么要这样给她“医”病
高三年级语文《包身工》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2.课后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