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知识要点梳理

燕纯分享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知识要点梳理,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语文知识要点梳理一

  如何理解重要词句是高考阅读常考题。新《课标》对此的表述:“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高考要求:“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义”,“能分析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命题角度一:理解词句的语境意义

  ★词离不开句,句离不开篇,同一语言,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这不同的意义与情感。特级教师章熊说:“离开语境的语意理解,往往都是错误的。”

  【上下文语境】

  示例1:“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国,也只有屈原、李白等才能和他媲美。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掰指计算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烈。那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对的。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摸一下诗人出没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

  (《歌德之勺》张炜)

  学生答案:今天以不同以前的方式接触歌德,接近伟大的灵魂。

  分析:得0分。答案语言颇多,但就是没有告诉读者“另一种方式”是什么方式。结合语境,上段是写作者通过阅读歌德作品的方式;而这“另一种方式”是指作者来到了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手摸一下诗人出没的东西”,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

  答案: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答“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

  【文段意义或情感的语境】一段话往往都有一个中心或表达的主要情感,这个中心或情感对段内语句的内容与情感有约束作用。

  示例2:如何理解“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3分)

  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 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结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王清铭《杏花春雨江南》)

  学生答案:这句词意境美,诗句承载的朦胧浓郁的情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分析:得1分。文章开头道: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作者运用“杏花春雨江南”诗句流传一事,是为了支撑开头这个说法。所以读者之所以获以共鸣,源自诗句意境的优美与诗句让人感受柔情与思念情结。

  答案:诗句展现江南杏花春雨的优美意境,让人感受柔情与思念情结,激发读者情感共鸣。

  忠告:对句子语意或作用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去体味与把握,千万不可无视具体语境仅凭过去的或通常的理解去想当然。

  命题角度二:理解词句的修辞功能

  重要句子,往往是概括行的句子,语句往往含蓄。而含蓄的句子,又往往采用修辞手法,语句有谁能生动蕴藉的特点。而能否品味隽永语句,捕捉情感指向与思想内涵,是见语感能力强否的突出体现。

  【注重段落情感指向】应用修辞是为了使文章更能生动地表情达意,段落中的情感态度与思想的表达是修辞使用的最终目的。

  示例3:划线处为什么要“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来描摹古遥天蔽日树?(3分)

  相关语段:

  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A)四周的古树遥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有考生写:“巨大的笼子”这个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写出“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的情景。

  分析:这仅得2分,生动形象是修辞的语言修饰功能,但表情达意的功能没有体现,从文后的情感修饰词“疲惫”“无奈”等可见父子俩神情的焦急、无奈,可见组综合是用无形的网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

  【参考示例】凸显了迷路的父子俩受困于密林之中欲出而不可得的那种焦急、无奈的心境。

  命题角度三:理解词句的结构作用

  重要语句,往往还在结构上承担了起承转合的作用:1.文首句:①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②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③埋下伏笔设置悬念④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⑤总领下文;2.文中句:①前后照应②承上启下(过渡)③为下文作辅垫;3文末句:①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②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③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考虑语句的位置与在文章的地位】思考两点:(1)表达什么意义(2)结构起这什么作用。

  示例4:文章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目的何在?(3分)

  相关语段: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有学生答:表达出作者成年后对生活的感悟。

  分析:这只得1分。结尾的位置,我们还要在整体上思考:(1)是否在回扣开头或标题;(2)是否设问启思,在引导读者思考;(3)是否在升华主题或深化情感。

  正确答案:还要加上:回扣(或呼应)文题;深化文章中心(或主题)(注:中心:掩门、叩门等人与人之间的不经意的点点关怀与温暖,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示例5: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析。(3分)

  相关语段:

  在满天满湖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给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区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学生答案:强烈表达了对和平团圆的期待(或渴盼)。

  分析:得1分,考生仅从字面语意中感受作者思想或情感,而没有结合结构位置,体味作者的用心:(1)此为结束语,起着篇末点题的作用,让读者明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2)此为结尾反问句,启人思考,给读者留置思想的空间。

  参考答案:(1)此为反问句,强烈表达了对和平团圆的期待(或渴盼)(2)此为结束语,起着篇末点题(或卒章显志)的作用。(3)此为反问句,启人思考,意味悠长。

  【强化训练】

  一、如何理解划线句子。

  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音乐无法定义。不同的音乐可以被每个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迷分享,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古典或是现代、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别。在感人至深的音乐中我们常常迷途甚至错位,但音乐宽容大度,它知道自己所能在人们心上激起的回声,是“喜欢”的标准。

  答案示例: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或音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能满足不同年龄的不同人的选择和需要。

  二、如何理解画线句子

  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答案: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都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

  高三语文知识要点梳理二

  短语的结构:

  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起来构成的(也称词组)。根据短语包含词语的多少可以把短语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简单短语的内部只有两个词,一种语法结构关系;复杂短语的内部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可能很多)的词,并且词与词的结构层次和语法关系都比较复杂。还可以从结构和功能这两个角度对短语进行分类,因此就有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别。

  从结构上划分短语指的是:

  根据短语内部两个词的语法结构关系划分短语,而要区分短语(词组)的类型要注意掌握三点:

  1、词性;2、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3、词的位置。

  短语的类型从结构上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补充短语)、并列短语(联合短语)。

  结构特殊的短语还有:

  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等等。

  常用的短语类型:

  (1)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两部分的关系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2)动宾短语:

  也称“述宾短语”。动宾短语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行为动作,后一部分是受动作支配的,前后两部分是支配关系,前一部分为动语,后一部分为宾语。

  例如:“端正态度”。

  (3)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偏正短语有两种类型:定中和状中。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如:“晴朗的天空”。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如:“忽然离开”。

  (4)中补短语(补充短语):

  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

  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例如:“安静几天”、“好极了”、“干得好”。

  (5)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

  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6)兼语短语:

  这种短语是一个动宾短语套上一个主谓短语的复杂短语。

  如:在“叫你去”中,“你”兼作“叫”的宾语和“去”的主语,因此叫“兼语”。兼语短语里的两个动词不属于一个主体,而是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主体。

  (7)同位短语(复指短语):

  由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从不同角度指称同一个人或同一事物,共作一个句法成分。可以是“名+名”,也可以是“代+名”,还可以是“代+代”。

  例如:“作家鲁迅”“为谁服务这个问题”“他们自己”。

  (8)介宾短语:

  介宾短语就是介词和宾语所构成的短语。介宾短语的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作状语。

  短语结构类型:

  一、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1、类型

  ⑴名+名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名词短语)

  ⑵动+动调查研究愿意并实行(动词短语)

  ⑶形+形光辉灿烂庄严肃穆(形容词短语)

  ⑷代+代我和他这样那样(名词短语)

  ⑸数量+数量四面八方千秋万代三斤五两(名词短语)

  2、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

  例如:工厂农村我你他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⑴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⑵大小顺序:省、市、县

  ⑶年龄顺序:老、中、青

  ⑷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⑸语言习惯: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盐酱醋

  3、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例如:姐姐和我(名词+代词)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代)

  二、偏正短语:

  前面的词来修饰后面的词,后面的词的意义是主体。(动词、形容词前的修饰语叫状语,名词代词前的修饰语叫定语)示例:不坚固一辆汽车伟大的祖国

  1.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1)定+中(名、代),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2)状+中(动、形),如:[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

  2.旧语法:“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新语法:统一为“的”。

  三、动宾短语:

  前面的词表示动作,后面的词是动作支配的对象。(动词支配的对象即宾语)示例:看清楚晒太阳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

  动词+宾语。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四、述补短语:

  前面的词的意义是主体(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词来补充说明前面的词。(即补语)示例:酷得很看透了

  A、动+补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五、形补短语:

  B、形+补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六、主谓短语:

  主语是陈述的对象(往往是名词、代词),谓语是陈述的内容(往往是动词、形容词)示例:上帝死了脑袋晕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结构形式:A名+动B名+形C代+动D代+形

  七、复指短语:

  两部分组成,语法地位一样,所指内容相同,意义上有复指关系,结构上是同位关系,在句中做同一成分。复指短语都是名词性的,中间一般不能加入虚词;加后意义有变化。

  八、方位短语:

  由名词或动词加上方位词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时间。

  九、量词短语:

  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

  十、介宾短语:

  由介词加上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组成。介加名、介加代、介加名词短语

  高三语文知识要点梳理三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高三语文知识要点梳理相关文章:

1.

2.最新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3.高三语文必背必修2知识点梳理

4.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

5.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6.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梳理

7.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8.高三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梳理

9.高三语文必背必修2知识点梳理(2)

10.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419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