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中《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燕纯2分享

  《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一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是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他在说秦伯之前,没有被重用,有着怀才不遇的怨愤,但在郑国危难之际,却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钱学森从1935年去美国,共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的时间可谓漫长,但钱学森连以一美元的保险金也不曾存过,因为他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待下去。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钱学森归心似箭,彻夜难眠。得知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当局用名誉、地位等挽留他,甚至还派特务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军方更是无理地吊销

  了钱学森参与机密研究工作的证件。美国海军的一个高级将领金步尔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面对美方的蓄意阻挠,钱学森不仅没有削弱回国的信心,反而更加坚定了报国的信念。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从此,他百折不挠,走过了将自己奉献给祖国,奉献给科学事业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见证了自己“此生惟愿长报国”的誓言。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李四光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巴斯德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作者及作品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前422),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汉代太史令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他根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大 主要作品 著有《左氏春秋》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晋国第一次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随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为自然了。

  课文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高中《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二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D.夜缒()而出(省宾语“烛之武”)

  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词类活用(例句)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动,使…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

  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4.且贰于楚也

  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

  9.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10.今老矣(老—老年人)

  11.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12.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13.君亦无所害(所害—害处)

  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好处)

  15.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16.唯君图之(图—计划、考虑)

  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五、一词多义:

  “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高中《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三

  一、《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品。

  二、正音

  氾(fá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若不阙(quē)秦 逢(páng)孙

  夫晋(fú),何厌之有 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

  三、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2.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4.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四、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意:“把……当做”,今意:认为。

  “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意:出使的人,今意:出行时带的包裹。

  3.共其乏困。 “乏困”,古意:缺少的东西,今意: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意:那个人,今意:成年男子的配偶。

  5.亦去之。 “去”,古意:离开,今意:往。

  五、特殊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晋军函陵 省略介词--于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烛之武

  3.许之。 省略主语--烛之武

  4.夜缒而出。 省略宾语--烛之武

  5.敢以烦执事。 省略宾语--这件事情

  6.许君焦、瑕。 省略主语--晋惠公

  (二)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1.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

  状语后置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2.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六、重要虚词总结归纳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 (的)

  ③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高中《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

2.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3.高一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

4.高一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汇总

5.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6.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7.高一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归纳

9.新东方高一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10.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41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