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提分秘诀

文琼分享

  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近年各地的高考试卷古诗文分值都在30分以上,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不少同学在文言文翻译上总会丢分,其实文言文翻译也是有技巧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提分秘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 词 义 不 明 出 错

  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和词类活用规律,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择,不熟悉词的通假现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识,这都会导致错译实词。

  如“沛公军霸上”译成“沛公的车队在霸上”。错把“军”作名词,译成“军队”好像没有错。其实,这里的“军”字已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作“驻军”讲,译句应改为“刘邦把军队驻扎在霸上”。

  2 虚 实 混 淆 错 难 免

  虚词实词混淆,不熟悉常用虚词的用法,这是导致错译虚词的主要原因。

  如“金玉之贼,人民是金”,有人会译成“金玉的低贱,人民是宝贝”。显然“之”被译为助词“的”“是”,被当作判断动词,却不知“之”还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因而该句应该被译为“把金玉看的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

  3 固 定 句 式 拎 不 清

  不熟悉固定句式,不善于分辨特殊句式,是导致错译句式的根本原因。

  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有人把“无乃不可乎”译成“这不是不可以吗”,把表示揣度语气的“无乃……乎”同表示反问语气的“不亦……乎”混淆了。主语句应译为“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

  4 单 复 数 不 区 分

  单数复数不分,这是翻译人称代词常见的错误。区别人称代词是单数还是复数,主要靠联系上下文。

  如“相如回止之”,有忽视对人称代词“之”的单复数选择,把这一句译成“蔺相如坚决挽留他”,这就错了。如果联系上文,把“舍人相与谏”中的“相与”和“臣等不肖,请辞去”中的“等”字,作为对人称代词“之” 的单复数选据的依据,断定这里的“之”应为复数,译成“他们”这就正确无误了。

  5 省 略 部 分 不 增 补

  省略句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却没有补译出来。

  例如“触草木,尽死”,翻译成“蛇触及草木,全死了”这不符合逻辑。如果把原文的省略成分补全,那么就应译为“(蛇)触及草木,(草木)全枯死了”。

  6 该 译 词 语 被 删 除

  原文中本不该删除的词语,无意中被删除。

  例如“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有把“其孰能讥之乎”译成“谁还会讥笑他呢”,这样翻译就把“其”字漏掉了。要落实这个“其”字,这句话就得译成“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7 照 搬 注 释 不 变 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中的“牺牲”其注释是指“猪、牛、羊等”。有直接译成“猪牛羊、珠玉、丝绸……”。其实,这里的“牺牲”是古时祭祀用牲口的通称,翻译时不能照搬注释,应变通一下,把全句译成“祭祀用的牛羊、珠宝、丝绸等物品”这就比较妥帖了。

  8 倒 装 句 式 不 调 整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在翻译时,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有译成“寻找一个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没有找到”。

  这样翻译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因而该句正确的翻译应是“寻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9 专 有 名 词 可 “保 留”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要翻译。

  例如“承蒙国恩,除臣洗马”,如果机械地把“洗马”译成“太子的属官”就多此一举了。这里的“洗马”是官名,保留不译。

  10 无 中 生 有 添 内 容

  一般地,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不能根据个人好恶增添一些内容,否则就造成失误。

  例如“秦人开关延敌”,有译成“秦国人大摆空城计,打开关门想诱敌进城”。这里的所谓“大摆空城计”等,就游离原文太远。应该译成“秦兵打开关门迎战敌人”。

  文言文翻译一般都有若干关键点,翻译时格外注意关键词(要关注词语活用、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现象)和特殊句式(熟悉四大句式的特点,尤其是省略句和倒装句),掌握得分的技巧,然后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汇总

2.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3.高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4.2019高考语文的备考建议 高考语文的三大提分技巧

    上一篇:高考文言文翻译实用技巧

    下一篇: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常用技巧总结

    36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