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天龙八部读书笔记800字范文

巧绵分享

  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文学功底实在厉害,文字表达清晰、简练,文章结构严谨,剧情联系紧密,环环相扣。

  天龙八部读后感1

  我读过很多的武侠小说篇,有《侠捕》、《天龙八部》、《功夫》这些有趣的战斗篇,可当我看到一本《天龙八部》书的时候我觉得那些杨过、小龙女、成龙都没有什么意思了,只有一个叫乔峰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位英雄。

  一切的流言和非议都在乔峰义无反顾地赴死之际变得黯然失色,雁门关前,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以两截断箭准确无误地插入自己的心脏,完成了生命中华丽的最后一击。天地苍茫,雄关漫道,三军无声,朔风如刀。  在那样的时刻,他会想起什么?是草长莺飞、吴依软语的江南?是无边无际、纵马驰骋的草原?还是浅笑盈盈、情深切切的阿朱?他答应阿朱退出这纷纷扰扰的江湖,一起到关外牧牛放羊,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可是阿朱已经死了,杀死她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他——一个契丹人,在两军阵前,不惜成为辽国的罪人,以决死之心,用武力胁迫辽国的皇帝发下重誓,化解了宋辽两国的战祸,使无数生灵免遭涂炭,他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天龙八部读后感2

  以前读过金庸和古龙的一些小说,对金庸先生的小说感受一般,对古龙先生的小说却大为喜爱,尤其是《多情剑客无情剑》,小李探花的人格魅力让我深深折服,从此偏心古龙尤甚。

  于我看来,金庸和古龙,正如行书与草书。金庸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好人坏人一目了然,若似行书,虽也灵活变通,但仍可一眼看出个大概。而其故事便是人物的各种爱恨情仇相交织,线索分明,却又层层叠叠,如行书,笔笔气势相贯连,最后造成一个不可避免的或悲或喜的结局,读罢给人一种大局感,仿若在漆黑的夜晚里,站在城市的最高处,望着熙熙攘攘的人世,却欲语无言。

  而古龙笔下的人物,个性复杂,内心多矛盾,若似草书,谁也不知这一笔要拐到哪里去,或者下一笔又从哪里冒出来。其故事多由人物各种奇怪的性格癖好向前一步步推进、发展。其间,古龙更将自己的诸多人生感悟赋予到一个个人物中,让人感触良多。  个人觉得,金庸更多的是探讨人世中的命运,而古龙更多的却是追寻各种不同的人性,二者谁优谁劣,现下却是判别不清了。

  天龙八部读后感3

  挥洒自如施墨笔,博古通今真才子——金庸。 我脑海首先想到的是阿朱 。

  易容之精无人比,巧替乔峰救丐帮。 少林夺书受重伤,聚贤庄里芳心碎。 随夫解愁奔大理,上苍戏人为父牺。 ——乔峰。

  雁门关外祸根生,九死一生命幸存。 寄养农家强体魄,为学武艺别天伦。

  一入丐帮屡立功,中原盛赞伟乔峰。 打狗棒驱顽劣辈,降龙掌舞摄群雄。 丐帮祸起因康敏,挤走乔峰别杏林。 从此中原成混战,南来北往尽哀音。 南院大王寂寞频,阿朱一去了无音。 江南塞北群雄会,血溅关门了愿心。——游旦之。

  目睹无奈父惨死,一心报仇石灰撒。 无奈落入阿紫手,从此莫名为她迷。 铁头烙上依无怨,掏送双眼任不悔。 可怜阿紫心向峰,纵崖随去此生了。 ——慕容复。 大噪名气齐乔峰,倜傥风流塞段誉。

  北斗星移展神功,江湖人人见惧色。 权利熏人弃人心,无望美破疯疯嵿。 ——段正淳。

  天涯地角皆留情,江山美人集一身。 情人王妃恨爱之,叹息命送情人 计。 ——南海鳄神。 痛恨他人呼老三,四大恶人欲第二。 望收段誉为新徒,哪知弄巧成他徒。 爱面屡次救其师,无辜死于老大杖。 ——段誉。

  一走江湖历险途,王孙公子背贤书。 无量山中奇遇至,有情梦里叹嗟吁。 无心闯入曼陀庄,顿发痴情惹祸殃。 从此江湖波浪起,争风吃醋反无常。 凌波微步救书生,北冥神功化怨嗔。 纤指挥时因六脉,逍遥一世等无论。 段誉荣登大理皇,功成名就武林忙。 大辽西夏皆兄长,相处和睦话短长。 ——虚竹。

  相貌平庸栖少林,武功浅陋送佳音。 道逢星宿海中怪,强掳同朝擂鼓行。 普渡众生出本心,看人入劫起怜悯。 无端插手棋局乱,绝处逢生唤痛吟。 相救稚童获异功,仇家追溯躲皇宫。 天山传授折梅手,冰窖牵连起誓盟。 一入逍遥不自由,肩荷重任灭顽酋。 阴差阳错缥缈上,率领豪杰度春秋。

  天龙八部读后感4

  闲暇之日看了金庸先生的经典之作《天龙八部》。其实我是看了由它拍的电视剧,才萌发了看看原著的想法。说来有些惭愧,我开始只是准备随手翻翻,谁知拿到书之后,我却深深被它吸引了——它表达出来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我的想像。

  关于“天龙八部”这四个字,我特地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它是出于佛经,指八种有奇特个性和本领的神道精怪。我心里不免产生疑问:小说中并没有神仙怪物之类的事物,那么这书名的用意是什么呢?随着阅读的深入,谜底渐渐清晰起来……

  小说围绕着3条主线3个主人公展开。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很少有小说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描写,毕竟3个人的故事能说清楚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进行整合将他们有机的串联在一起,更是难上加难。不得不佩服金庸老先生的写作功力,能把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思并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见其造诣非凡。三个主人公,三种迥异的性格,三种不同的人生。一个是充满英雄气概和悲剧色彩的大英雄;一个是机智青稚,书生意味浓重的翩翩公子;一个是善良迟钝,却又好运不断的小和尚。无数英雄好汉,美女佳人,恶霸小人粉墨登场,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江湖。

  最具悲剧的主人公是萧峰,在血缘所属的契丹和养育自己的宋国中不断徘徊,内心挣扎。如果他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也许这并没有什么可以为难他的。偏偏他是一个拥有绝世武功的高手,他若是帮了其中一方,那么那一方赢得战争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他终归是不能逃避的,他不能做到两全,又误杀了自己心爱的阿朱,他只能选择自杀了结那让他痛苦矛盾的一切。他一生重情重义,却为这样的性格所累。

  有关段誉的部分,我个人觉得看的时候还是比较开心的。比起萧峰的沉重,他多的是年少稚嫩。他喜欢逍遥自由,不为外世所累。他喜欢文雅的诗词歌赋,不喜欢粗蛮的武功。对于脱俗出世的王语嫣,他会因喜爱而紧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少年的青涩。

  然而这样一个少年,却亲眼目睹了母亲和养父之死,家庭的变故让他一夕之间成熟了。本无意涉足政治的他,最后成了皇帝。从一个贪玩的贵公子到一国之君,他经历了痛苦的成长过程。

  虚竹,一个本该在少林寺里诵经礼佛的小和尚,意外习得了绝世武功。佛家思想的潜移默化,他并没有滥用自己的武功,而是想用“善”去感化心智被蒙蔽的众生。又因为他的善,他又阴差阳错的做了灵鹫宫的宫主。他单纯,朴实,不适合在江湖上打交道,却总是因祸得福。也许金庸先生是想通过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角色来阐述善有善报的的规律吧?

  仔细研究小说中的每个人物,无一不是金庸先生对现实理解而幻化成的形象。武侠世界的江湖便是现实中的社会,人生百态尽在其中。反面角色慕容复虚伪,冷酷的性格与暴戾的本性被隐藏在谦逊有礼的外表之下。对这一人物的下场的设定似乎并无悬念。古往今来,“邪不胜正”是永恒的主题,这满足了人们潜在的侠义之气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金庸先生也正是为了这一点营造了一个绚丽的武侠世界。段正淳风流倜傥,到处生情,使许多女子对他因爱生恨,这也影响到了他下一代的感情纠葛。我想这个人物也侧面体现了金庸先生对爱情,婚姻的思考。当然,“英雄配美人”,小说里出现的各有特性的女子也值得一提。善良,温婉的阿朱为了是萧峰放下仇恨,选择了牺牲。“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姐姐”王语嫣的出现正是为了突出段誉与慕容复的冲突而设定的。阿紫敢爱敢恨,但有时泼辣凶狠,让人不大喜欢。她的霸道伤害了她身边许多爱她的人,她也因此付出了代价。

  英雄,美女,武功,江湖……当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时,就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武侠世界。说到这里,我想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却如此取名为《天龙八部》的谜底也就此揭开了:正如金庸先生在书中说的“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书中出现的各种人物都可以象征现实世界中的一类人,武侠世界的江湖就如同先进的社会。虽然社会形态不同,但总有些东西是共通的。金庸先生笔下的“侠骨柔肠”,“古道热肠”在当今社会依然需要。这个社会不会成为“武侠世界”,但有了武侠中的“仁义和道义精神”,它一定会成为另一种境界的“武侠世界”!

  天龙八部读后感5

  偶闻金庸先生驾鹤西去,故作此文以致感怀,致敬老先生。

  《天龙八部》是我小时候就读完,甚至听完它的评书的一部经典之作,在我的眼里,《天龙八部》的故事情节精巧离奇、引人入胜,人物脉络庞杂而又各具特色,气势恢宏,反映了作者眼中江湖的横断面。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通过三个拜把子兄弟,以及慕容博、萧远山的抱负和恩怨情仇,有机的串联在一起。读完后,感觉到故事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畅快淋漓,心中向往的是江湖上的快意恩仇,也曾痴想拥有段誉那般运气,学会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那是何等的潇洒!

  同时关于佛教的方面,小说里涉及了很多,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细细想来,许是切合小说里的时间线,同时,在我们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下,佛教以至于少林寺一直给我们的是一种强大的象征,俗语有云:“天下武功出少林”而虚竹的一番奇遇也是让我唏嘘不已,他犯下僧规,但获得了强大的力量,而后面他与父母相认,生父亲竟是从小看着他长大,却没有认他的方丈玄慈,而母亲是第二恶人。一家团圆的时刻,竟与双亲离去,不到两个时辰。喜从天降,背瞬间而来,这对他是多大的一个打击,在我看来,他真的是一个可悲之人。

  而与虚竹有类似经历的便是萧峰了。在《天龙八部》中,萧峰是天下公认的豪杰,也是丐帮的帮主,但是由于时事的影响,以及他人盲目的行为,促使了他认知到自己身世的不对劲,于是他走上一条不归路,一条寻找自己身世的路,最后知道自己是外族人,是大宋的敌人,但是他没有因两国关系而对待他人,而是保持了一颗对兄弟的赤心,在我看来,他的确是真正的豪杰,心胸宽阔,不拘小节。

  写到这里,心中不免感慨老先生文采至巅的功力,愿老先生安好!《天龙八部》——传世之作,你,值得拥有!

相关文章:

1.《天龙八部》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2.《天龙八部》心得体会范文400字

3.西游记读后感精选范文

4.新版《绝代双骄》最新剧情观后感评价5篇精选

5.总书记四个全面精神解读

6.读那片星空,那片海心得感悟

    33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