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次检测学习成果的机会,也是一次发现漏洞、适应高考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苏州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苏州市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试卷
语文 2023.11.6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 80 年代中后期的文艺理论百花园里,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最终成为了最绚烂夺目的 那一朵,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即“文学审美反映论”这一理论命题本身的提法并非“无懈可击”。有学者认为,若只把文学理解为对现实的一种反映,无论增加“形象”还是“审美”等修饰词,
都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对文学本质的全面把握。受限于时代境遇、学术视野等因 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还未能有机融入到文学反映论之中,到 90 年代才有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 80 年代中后期得到的新发展是深化性而不是突破性的。
诚如马克思所讲,问题意识、现实情怀永远是话语重塑、范式革命、体系构建最根本的内驱力。 诸多新思想、新方法于 80 年代中后期提出或形成,但只有其中一部分经过岁月洗礼后还 能够被认可、 被传播,而文学的审美反映论恰好是“流传至今”的理论资产之一。无论留下了多少遗憾,它们都是 一代学人在这一阶段勤于思考、不懈探索的思想结晶。
(摘编自张永清《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的发展与深化》,有删改)材料二
文学虚构世界的建构是作家面临的基本问题。作家如何看待与处理他在现实世界中经历的人物和事件,如何建立文学虚构世界的模型,体现了他的本体论诉求。
非虚构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科幻文学似乎都与“现实”有关,但是再现的层次以及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非虚构类作品依托现实世界,如传记、回忆录、日记、书信、纪实文学 等,虽 然不排除各种讲故事的技巧,它的基本要求是“写世界”.“坚持事实……不要凭空捏造”。现实主 义文学分明是一种虚构,但是它追求文学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同构关系,或者说,它追求文学本体 论与认识论的一致性。科幻文学兼有认知性与实验性,即科幻文学建构的幻想世界虽然是指向未来的, 具有乌托邦性质,却也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类比与隐喻。可对作 家来说“现实”只是一个表象,它 存在于作家的意识之中。不同的作家对“现实”有不同的理解,而文本对“现实”又有不同的处理, 因而形成不同的文学世界。
文学现有的存在方式、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的变化使得文学研究需要从先前对“文学是 什么”的本质追问走向“文学怎样存在”以及“文学可能是什么”“文学应该是什么”的多重思 考。文学 活动涵盖了作者、读者、语言、作品、世界、媒介等各个环节,形成不同的叙事模型、精 神模型及 语言模型。文学是人的一种超越性的活动,表达了人们超出现实状况的构想与目标。
越来越多的虚构世界也会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精神活动方式的一部分,进而成为人们关于现实世界的理解的一部分。因此文学本体论不仅包含了对文学存在方式的思考,也是对文学应然如此的期待与观照,因而也可以说是对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超越方式的反思。
(摘编自汪正龙《论文学本体论建构中的“世界”维度》,有删改)材料三
近年来,非虚构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潮流,正在形成多种向度的跨域“凝视”。一方面 中国当代作家重审中国现实,聚焦于“中国故事”,以“吾乡吾土”的情怀关注变动中的中国现实。另一方面,还有一批美国记者撰写非虚构的“中国故事”值得我们关注,他们以西方人的 眼光感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记录下了大时代洪流中微观个体的生命体验,但中西 文化的差异性也使得他们的观察难免偏颇。而海外华文的非虚构写作则提供了另一个观察视角。海外华文的写作者重新“凝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探索自己家族和民族的传统与根脉。 他们的写作较少“东方主义”式的民族偏见,又有跨文化的广阔视角,呈现出在海外的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和对历史的深情凝视。
海外华文非虚构与国内文坛的非虚构存在诸多差异。海外华文作家在跨域行走中对故国 和居留国的社会现实、文化体验都有更深的了解,也更容易从跨文化的边缘地带展开调研和写 作。这种主体性也使得海外华文非虚构中“自我”非常突出,形成一种从个体出发审视现实与 历史的眼光。在写作客体上,国内文坛非虚构写作的视野主要在国内,常见的题材诸如城乡对比、底层写作、关注边
缘群体等,海外华文非虚构的写作则偏于一种跨域视野。海外华文非虚 构更具有特稿风格,在“真实性”与“审美性”的平衡、叙事策略的多样尝试等方面,都有比较鲜 明的美国新新闻主义的纪实
主义风格和写实主义倾向。在写作受体上,更具有家族个人自传和个体记录的色彩,文学性相对较弱纪实性较强。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影响了海外华文写作者的思想与创作。海外华文作家在海外的生活与命运依然与自己的故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尝试用介入性的姿态进入 历史的缝隙,通过对海内外漂泊的生命个体的记录,呈现出真实的社会图景,在更具有跨域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同时,形成对中国历史的另一维度的叙述。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海外华文非 虚构写作由于其题材很难拉开与生活的距离,容易让读者怀疑其客观性,在史料文献的运用 上,如何把握好文学、历史、资料之间的关系,也是很难平衡的难题,海外华文写作群体较为分 散,写作质量稳定性不强,缺乏具有 高度艺术水准的代表作等,这些都制约着新移民文学非虚构写作的发展。海外作家身处国际交流的融 合地带,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海外华文写作应肩负更重要的文化传播使命。期待海外华 文的非虚构写作,能够以其独特的域外视 角和跨域身份,与国内外非虚构写作一起,用文学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我们呈现更为广阔的世界百态与精神图景。
(摘编自张娟《跨域“凝视”:新世纪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的困境与出路》,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还未能与文学反映论有机融合,所以“文学审美反映论”无法从根本上达到对文学本质的全面把握。
苏州市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试卷语文参考答案
答案
1. A2. D3. B4.①白居易的观点是认为文章应该为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反映现实而作,属于文学反映论的思想;②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观,诗文基于现实营造的文学世界 与现实世界是同构的;③现实情怀永远是文学发展的根本内驱力,但只把诗文理解为对现实的反映,不能够全面反映文学的本质。(第①点 2 分,②③答出任意一点得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结合材料并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5.①树立问题意识、培植现实情怀,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有机融入到对文学的理解之中;②从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展开对现实世界的多维度理解,以文学作为人类超越性活动的理念进行反思和创作;③树立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厚植家国情怀,正视文化差异,摒弃民族偏见;④充分利用跨域 身份在跨域视野下对中国历史、中国人的生活进行多维度审视与创作;⑤加强与国内文坛的交流协作,合理运用史料文献,重视作品的客观性,努力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得 6 分, 三点中需兼顾理论和实践,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结合材料并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 A7. D
8.①男人得知提亲一方患有小儿麻痹,坚决不同意,捍卫 女儿幸福的决心展现出男人对女儿的温情;②男人“哄 ”女儿下雪的时候给她找个好人家, 但面对单纯善良的女儿又心知很难找到,因此红眼流泪,流露出对痴傻女儿担忧关切和心酸 心疼;③男人用他的“血 ”换来女儿的“高兴 ”,展现出一位父亲对女儿坚忍而伟大的爱。 (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9.①小说摹写底层小人物的艰难生活,男人、女人为痴傻女 儿的婚事苦心操持,如同在昏暗的洞穴中行走,围绕“嫁女 ”过程种种难处的日常叙写,为 男人最后的“献血 ”(卖血筹钱)积蓄力量;②结尾揭示悬念,男人为给女儿办一场体面的婚 礼,不惜多次卖血来筹钱,最终作为丈夫、父亲的身份都重获认可,平淡无奇的过程有了陡 转,就像突然间阳光照亮洞穴,虽生活在苦难之中却勇敢地创造爱与希望,带给人极大的震撼与感动。(每点 3 分,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0. CEH11. C12. C
13. (1)太平国家的臣子,为国立功来履行职守,在官位上展现才能来接受职务。
(2)况且行谏的人违背圣上的旨意触 犯圣上的忌讳,如果不是陛下言辞脸色和悦,怎么敢尽情陈述呢?
14.韩非认为选官用人应遵 循天道、顺应人情,做到赏罚分明(依“法 ”用人);太宗认为选官择人应亲贤臣远小人(任人 唯贤);魏徵则认为乱世主要看才能,治世则须才德兼备(因势而变) 。(每点 1 分)
15. D
16. 残 春之夜, 风雨落花,写出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美好生命的短暂易逝(或隐喻自身满腹才华却屡遭世俗的摧折);驱马山川,则写出广阔的自然天地之中自我生命的渺小、孤独与不断劳碌奔走的艰辛与无奈;回望往事,汲汲功名却仍落魄潦草一生,因此诗人以“沧洲情更亲 ”表达自己遵循内心归隐山水之志,而摒弃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追求。(每点 2 分,结合诗句分析,兼顾“生命与自然、 自我与世俗 ”,言之成理即可)
17. (1)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18. C
19.①“被治愈 ” 中引号表示突出强调,强化了温馨的农耕生活场景带给人的内心感受,可以抚慰内心、 治 愈创伤。
②“ 电子榨菜 ”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一些农耕文明影视创作在内容上过滤了复杂的社会关系,都是过小日子的情节, 内容单一, 这就如同佐食的榨菜, 缺乏(精神)营养,生动贴切。
20.②删去“为重心 ”;
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后面加“ 内涵 ”或“价值 ”;
⑦将“提升 ”改为“加强 ”。
21.参考示例:这种感情绝不是虚无缥缈的;依然会怦然心动/仍然会心潮澎湃
22.选取全国代表性的景点, 内容富有画面感,能激发听众对祖国壮丽山 河的想象, 引发共情与热爱; 以问句引出泥土来源的话题,又以多个问句构成排比,展开联想,引人思考,增强语势;采用“是……还是……(抑或是) ”的句式以及词性相同、结构相同的短语,形式整齐,有回环往复的音韵效果,富有抒情性和感染力。
参考译文:材料一: 听说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 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 就能够 少用气力而建立功业; 顺应人情, 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 赏罚分明, 伯夷、 盗 跖就不会混淆。 这样一来, 黑白就分明了。太平国家的臣子, 为国立功来履行职守, 在官位上展现才能来接受职务。做臣子的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 胜任他们的官职, 而不 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 不需要对君主承担兼职的责任。 明君使职事不相干扰,所以不 会发生争吵;使臣下不兼任官职,所以各自都有擅长的技能;使人们不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 所以不会发生争斗。 争吵平息了, 擅长的技能表现出来了, 强弱之间就不会争胜, 如 同冰炭不在同一个器皿中一样, 天下没有人会相互伤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
材料二:
闰月, 乙卯,太宗在丹霄殿大宴亲近的大臣。太宗说:“魏徵与王珪尽心竭力地侍奉原来 的主人,所以我能重用他们。然而魏徵每次进谏, 我不听从;我与他讲话, 他也总是不做 应答, 为什么呢? ”魏徵回答说:“我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谏阻;陛下不听从谏阻而我如 果答话,那么事情便得到施行,所以不敢应答。 ”太宗说: “暂且应答而后再谏阻, 又哪 里妨碍什么呢? ”答道:“过去舜帝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顺从,而背后却说另一套。’ 如果我心里知道不对嘴上却答应陛下的意见, 这正是当面顺从。难道这是稷、 契侍奉舜帝 的本意吗!”太宗大笑着说:“人们都说魏徵行为举止粗鲁傲慢, 我看他更觉得妩媚可爱,正是因为如此呀! ”太宗问魏徵: “众位大臣的上书多有可取,等到当面对答时则多语无伦次,为什么呢? ”魏徵答道:“我观察各部门上奏言事, 常常思考几天,等到了陛下的面前, 则三分不能道出一分。况且行谏的人违背圣上的旨意触犯圣上的忌讳,如果不是陛下言辞脸色和悦,怎么敢尽情陈述呢? ”于是太宗接见大臣时语言脸色更加温和。十二月, 癸丑, 太宗与大臣们讨论安危的根本所在。 中书令温彦博说: “深愿陛下能经常像贞观初年那样, 那就好了。 ”太宗问: “朕近来听政有所懈怠吗? ”魏徵说: “贞观初年的时候,陛下一心 节俭,不倦怠地求谏。近来则营建修缮之类的事渐渐多起来。行谏都颇觉得触犯圣意,这就 是与当年的不同处。”太宗拍掌大笑着说:“确有其事。 ”太宗对亲近的大臣说:“近来朕裁决事务有时不能够尽依法令,你们认为这是小事,不再固执地启奏。凡事无不因小而致大,这是危亡的先兆。望你们经常为朕考虑到炀帝的灭亡,朕也经常为你们念及关龙逢的死, 如此还担心君臣不能相互保全吗? ”太宗对魏徵说: “ 因官职而去选择人才, 不可轻率随便。
任用一位君子,则众位君子都会来到;任用一位小人, 则其他小人竞相引进。”答道:“是 这样。天下未平定时,则对于一个人专取其才能, 并不看重和考察其德行;动乱平定后, 则 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不能使用。 ”
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重要吗
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非常重要。
首先,期中调研考试是对学生前一段学习情况的检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不足,及时发现漏洞和问题,从而进行补救和调整。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非常重要,因此期中调研考试的意义在于找出复习的漏洞,以便补救。
其次,期中调研考试可以帮助学生适应高考的考试形式和题型,为高考做好准备。高三的期中调研考试通常在形式和题量上接近高考,又充分考虑到新教材的特点,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模拟机会,可以帮助学生熟悉高考的考试形式和难度,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信心。
最后,期中调研考试的成绩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次评估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认真准备,取得好成绩。
高三期中调研的意义
高三期中调研考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收集信息:高三期中调研考试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关于高三学习的信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把握自己的学习节奏。
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期中调研考试,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掌握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提升学习能力:期中调研考试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找出学习中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考试。
增强学习信心:通过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更加坚定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改善学习方法:期中调研考试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出学习中的不足,从而改善学习方法,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考试。
提高学习成绩:通过期中调研考试,学生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更好地把握考试内容,从而获得更高的成绩。
此外,高三期中调研考试还有助于学校和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因此,对于学生、老师和学校来说,高三期中调研考试都是非常重要的。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
温馨提示:查看完整版高考试卷真题,可下载全文查看或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高考真题】即可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