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高效解题方法
物理是公认的最难的一门学科,而高三学生往往遇到物理考试的时候总是会觉得束手无策,那面对这种情况高三学生在高考的时候有什么高效的答题解题技巧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高效解题方法_高考物理答题技巧与方法有哪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高深度思维能力,造就一个有强大分析能力的大脑,不论什么题目,就都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种能力只有在思维训练中才能得到提高。必须自己“悟”。“悟”是一种深度思维的习惯,坚持多想一下,也许就会“顿悟”。不妨从以下六方面尝试:
1.编织知识网络
“悟”的前提和基础是弄清基本概念和规律,编织系统和立体的知识网络,这也是高三复习的首要任务。一道题不会做有两种情况,一是知识点不会,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有漏洞;二是概念和规律都知道,但不会运用,这些都是要在做题中逐步补充完善的。所以复习的第一步是重视看课本或者教辅材料里面对知识点的归纳。
2.研究高考题型
高考题目已经定型,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平时复习就不会盲目,复习内容才能学会取舍。拿来几套历年的高考题,周末的时候研究一下,极其必要,这比做多少重复劳动的效果好得多。
3.课上头脑风暴
高效率的复习方法是紧紧抓住课堂,积极开动大脑主动思维,带着质疑听老师的讲解:老师推理严密吗?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老师是怎么想到的?要大胆参与课堂讨论,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经历了自己的深度思维,才能对一道题目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出什么题都会做。
4.课下独立悟题
精选一道老师所留的高考模拟题,先不动笔,而是先阅读这道题,然后按下面的步骤来“悟”。
(1)悟题意:阅读题目,审题,然后确定题目中的研究对象是谁,找出已知条件,思考有没有隐含条件,未知条件是什么,题目要求什么结果等,判断出题者的考察意图。
(2)悟情景过程:想象题目中叙述的情景,尝试描述这个情景,说出变化的过程。通过这种训练,使题目情景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清晰,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3)悟解题思路方法,悟一题多解:悟解题的整体思路,找出列方程的依据,总结解题的方法,努力寻求更多的解法及其中最简单的解法,在此环节中充分展开自己的发散思维,形成头脑风暴。
(4)悟题目变式:思考如果改变题目中的条件,题目又该如何解,解法有何不同。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提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对这一类问题理解更为深刻。
通过思考“改变题目的条件”,此题实质变成了很多道同类型的题,看起来只在一道题上做文章,实质解决了一大类题型的问题,真正实现走出题海的理想。此环节关键是悟“变”,变解法,变条件,一道题,要充分利用它的价值,做到不管以后它穿什么“马甲”出来,都能认识它,都能解决它。
(5)悟解题收获:做完一道题目,还没有结束,还要总结解题的收获,总结解题的方法,重温解题的思路。没有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就没有达到做题训练的最终目的。
5.在错题中淘金
在考试中,做错题很正常,而且暴露出问题是好事,因为这是解决问题的良机。关键要寻找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正确的思路是什么,要把走过的弯路甚至是错误的道路梳理一遍,在错题中淘金。改错切不可只在卷面上改正答案,那并没有解决问题。
6.及时回顾“三清”
要学会反思和回头看,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复习课堂上讲过的习题,重复老师的思路,自己再把老师讲的题“悟”一遍,穷尽一道题的来龙去脉,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这叫“天天清”;每周六都对这一周的内容回头看,做到没有疑问点,这叫“周周清”;每月再巩固一次,这叫“月月清”。
1.挖掘隐含条件
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
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
热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绝热变化等。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做先变加速后匀速的运动等,而画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是解析计算题的常规手段。
3.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
现在的物理试题中介绍性、描述性的语句相当多,题目的信息量很大,解题时应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4.要谨慎细致,谨防定势思维
经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表述物理情境时精心设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以此形成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愈大,同学们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
在审题过程中,只有有效地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才能迅速而正确地得出答案.有些题目的物理过程含而不露,需结合已知条件,应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前不要急于动笔列方程,以免用假的过程模型代替了实际的物理过程,防止定势思维的负迁移。
(一)、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1、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产生的背景。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在开普勒三定律基础上产生的。
2、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如a=F/m以及I=u/R不能理解为简单数学式。
3、掌握物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如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动力学和功与能是从不同角度研究物体运动。
4、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应范围。如电场中对E=F/q(定义式)及E=KQ/r2(点电荷的电场)两公式的理解等。
5、依据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问题和进行判断。如缓冲运动、薄膜干涉等物理现象的解释。
(二)、情境想象与推理能力
所谓情境想象,就是要将物理过程想象成纯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实验中总不能排除干扰或非本质因素,必须借助思考过程的“纯化”或“简化”想象出理想情景。这种舍弃或简略称为舍象思维。舍象主要是逻辑思维,运用特有的逻辑规律,采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进行严格推理过程所得出正确物理规律。如理解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将情境想象和推理结合起来。
(三)、分析综合能力
首先要明确分析的具体目标,即明确研究对象,用什么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其次是首要掌握解答物理问题时常用的分析方法。如分步分析、结构分析、图解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第三,进行分析过程中注意几个问题。以力学为例:1)、分析物理过程。2)、注意受力分析。3)、挖掘隐含条件。4)、注意用能量观点处理问题。第四,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环节与程序。例如力学问题,首先考虑能量转化,功和能的关系,然后再考虑用动力学原理、牛顿定律。
(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能够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电学中电流输出功率与内外电阻的关系;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及面积的意义等。第二,要掌握常用的几种数学方法:图象法、极值法、列方程等。特别是用图象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可使问题变得简明、直观。在直线运动、气体性质、振动和波等章节尤为突出。
(五)、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表现在如下几点:
1、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A、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需要证明什么问题,测量什么物理量。
B、依据哪些已知的知识来进行证明和测量。
C、测量的方法。
2、要具有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
A、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器材。
B、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合理操作规则。
C、实验原理和步骤。
3、整理数据和获得结论。
实验后要对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计算和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处理数据要尊重客观事实,决不能乱凑数据。
4、了解误差的概念。
A、知道影响实验准确度的因素。
B、懂得怎样判断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三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三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三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三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
(3)系统性增强。高三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三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在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