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物理>

力的分解教案范文

燕纯分享

  力的分解 (resolution of a force) 将一个力化作等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力。分解的依据是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见静力学公理)。这个问题一般可有无数组解,只有在另外附加足够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确定解。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力的分解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力的分解教案范文一

  【教学设计】

  《力的分解》第一课时

  西安市中铁中学 段彩凤

  邮政编码:710054

  《力的分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安市中铁学校 段彩凤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中第五节《力的分解》,是继第四节《力的合成》后,对力的矢量性、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应用,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具体内容有力的分解的概念、力的分解的法则、在实际问题中分解力的方法、唯一解的条件、矢量相加的法则等。应分为两课时学习,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合力和分力的定义,知道了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理解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难度不大,但对如何在具体问题中分解力,尤其是如何确定分力的方向出现困难。

  【设计理念】

  本节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我的设计理念是从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模型,再走向生产生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大量丰富的实验和情境:台秤上提升物体,斜面上放置物体,圆规上悬挂钥匙、在斜面和挡板间放置篮球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和认识具体问题中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轻松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初步掌握一般情况下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分力的方向。

  (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分力。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领会“等效替代” 。

  (2)通过探究尝试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掌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猜测与探究享受成功的快乐。

  (2)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验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在具体问题中正确确定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2、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

  难点:1、分力与合力的等效替代关系。

  2、 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方法】

  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大量丰富的实验和情境,让枯燥的知识生动起来;学生分组探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给学生分组展示机会,调动学习热情,分享成果;联系实际,收获成功的快乐。

  【教学手段、方法】

  导学案+实验探究体验+合作讨论+多媒体

  【教学用具】

  电子台秤一个、带有细线的滑块一个、圆规一个、一串钥匙、自制斜面一个、自制带有竖直挡板铺有海绵的斜面一个、滑块一个、足球一个、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2分钟)

  故事引入:一天,小明和家人去郊游。在路上,他们看到一辆货车不小心陷入了路边的泥坑中,很多大人在后边推,可是怎么也推不出来。这时,小明主动请缨,说:“我来试试!”只见他找到一根粗绳,把它的一端绑在车上,另一端绑在旁边的大树上,然后在绳的中央位置处稍一用力,竟然将车缓缓拉了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四两拨千斤’”

  那么,是不是小明学过功夫,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学完新课,我们再来解答这个问题。

  活动设计:教师讲故事,课件出示情景,学生听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3分钟)

  活动设计:教师叫两位学生分别汇报自己的复习学案和预习学案的内容,其他学生纠错。

  设计意图:复习合力、分力的关系,力的合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合力和分力的“等效替代性”的理解,加深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初步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力的分解法则,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

  二、新课教学

  1、自主学习(4分钟)

  师:通过预习,我们明确了力的分解就是已知合力求解分力的过程,力的分解的法则也是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是我仍然有几个疑问:(课件出示问题)

  为什么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分解一个大小、方向确定的力,如果没有条件限制,为什么能得到无数组分力呢?

  当已知两分力的方向,得到的分力是几组呢?具体怎样作图?

  活动设计: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带着问题阅读教材64页的内容,必要时可以画图;叫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已知两分力方向时,力的分解图。三分钟后,叫学生依次回答问题,教师纠错,课件出示答案和作图方法,并强调问题答案。

  设计意图: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力的分解的任务是什么,并且清楚当已知两个分力方向时,如何作图分解力的方法,为后边的教学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10分钟)

  师: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设想当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中,如果能设法确定合力的分力方向,就能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确定的分力了,而且我们还可以用学过的三角形知识求解出两个分力。

  活动设计:学生分为四组,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要求学生在十分钟内完成学案上本组的任务。强调:学习伽利略的研究思路:观察——猜想——实验——结论;最后的分力要用合力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表示。

  任务布置和仪器提供:

  第一组:分解斜向上的拉力。提供仪器:电子台秤、带细线的滑块

  第二组:分解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提供仪器:斜面和滑块。

  第三组:分解物体对三角形支架的作用力。提供仪器:圆规和重物。

  第四组:分解竖直挡板和斜面间物体的重力。提供仪器:带有竖直挡板铺有海绵的斜面、足球。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与探究享受成功的快乐;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小组展示(15分钟)

  活动设计:每个组派两名学生上台展示,分别从小组的观察、猜测、实验的设计、实验现象、结论、合力的分解结果进行展示,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外组成员可以提问。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4、随堂检测(6分钟)

  活动设计:师生共同总结在具体问题中分解一个力的三个步骤:

  ⑴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⑵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个分力.

  ⑶ 根据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5分钟内完成学案上的两个随堂检测题。教师公布答案,并简单讲解。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步骤,并通过练习,熟练解题思路。

  力的分解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的分解

  2、知道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会作力的分解图

  3、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大小

  4、会分析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利用力的分解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从而确定分力的方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精神与科学严谨态度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力的分解方法,会作力的分解图并利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大小。

  重点突破:互动探究及自主探究部分均安排学生作图及计算,使得学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教学难念】

  根据问题受力情况分力力的作用效果,从而确定分力的方向。

  难点突破:以实验的手段,化不可见为可见,使感觉变看见,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小组探究,自主探究,深刻体会什么是力的作用效果,及如何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教师:非常荣幸能来富春中学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我们先邀请两位男生上前与老师一起完成一个小游戏。

  师生互动:邀请两位男生模拟拔河进入相持阶段,握紧绳子用力拉,然后教师用两根手指从绳子中部往边上一拉,结果把两个男生都拉过来了。

  教师继续点燃气氛:老师不仅可以用两根手指轻松拉过两个男生,还可以单手拉动大客车,可惜这个就不能现场演示了,大家看一段视频吧! (播放视频)

  教师留下悬念:为什么老师能“四两拨千斤”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了。

  教师明确课堂内容的意义: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过,有时候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替代,这就是力的合成。实际中又有很多情况下一个力能产生多个作用效果,为了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我们又必须用几个力去代替这一个力,这就是力的分解。比如,刚才两位同学拔河,老师在绳子中部施加了一个横向的拉力,这个力就同时产生了拉动两位同学的作用效果,要解释这四两拨千斤现象就必须学习力的分解知识。现在我们从简易点的情况入手研究力的分解。

  [师生互动探究一]

  (图片展示:拖拉机拉耙,人拉箱子!)

  教师疑问过渡: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片,这里物体都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这个拉力对物体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呢?

  教师:接下去我们用实验进行探究。

  师生实验探究:我们将一小车放在测力台秤上标一下指针位置,小车的一端用细绳连接着力传感器,同学们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读出拉力值,小车另一端用细绳通过滑轮挂钩码,即给小车一个斜向上的拉力。这里我们挂上重为4.9N的钩码,请同学们在学案上记录下F=4.9N

  教师提问学生1:同学们在台秤和传感器的读数方面观察到什么现象?请描述一下!

  (传感器原先无读数,现在有读数了,台秤读数减小了)

  教师继续提问:这说明该斜向上的拉力对小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一个竖直向上拉小车的效果和一个水平向右拉小车的效果)(教师适时表扬与鼓励学生)

  力的分解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般步骤,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根据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

  分析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践体验,讨论交流,用物理语言描述出力的分解的方法。

  教学用具

  物块,橡皮筋,弹簧秤,铅笔,细线,钩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观看汽车自动上下坡视频

  【过渡引言】:相信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程之后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 力的分解

  新课教学:

  【设问】:(回顾、铺垫) 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法则?

  【学生回答】: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原来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 引导学生】 而已知物体的合力求分力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力的分解。

  【板书】1、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引导学生】那么,力的分解又应该遵循什么定律?

  【学生思考并回答】:也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2、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

  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过渡引言】不加限制条件,一个对角线可以做出无数组平行四边形,即一个力可分解为无数组不同的分力. 如右图

  在实际问题中, 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一个已知力究竟要怎样分解?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把一个重物悬挂在橡皮筋上。

  1、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重物对橡皮筋竖直向下的拉力F产生了什么效果?

  3、这样的效果能不能用两个力F1和F2来实现?方向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我们是否可用分别沿两条橡皮筋伸长方向的的力共同作用来达到同样的效果。即:F1和F2两个力来等效替代力F?

  如果F1和F2作用的效果和F作用的效果相同.F1和F2就是F的两分力.(多媒体演示分解过程).

  在实际问题中,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其作用效果,从而确定两分力的方向,再来进行分解,就可以得到唯一确定的解.

  【板书】3、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过渡引言] 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如图所示小球所受重力G效果如何?从重力G的作用效果来看如何分解重力?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实际作用效果分析:如果没有重力,

  物体会与斜面和挡板间有挤压吗?不会!所以重力的两个实际作用

  效果就是一是使物体与斜面间有挤压,一是使物体下滑从而使物体

  与挡板间有挤压。

  【教师引导学生]:我们是否可用分别沿垂直于斜面和挡板并过小球与其接触点方向的的力共同作用来达到同样的效果。即:G’和G’’两个力来等效替代力G?

  G’和G’’作用的效果和G作用效果相同,G’和G’’就是G的两分力。(多媒体演示分解过程).

  我们再来探究两个常见实例:

  【实例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的作用,且F与水平方向成θ角,如图所示.怎样把力F按其作用效果分解?它的两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如何?

力的分解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高一物理《力的分解》教案

2.力的分解课后练习题和答案

3.高一物理必修1力的分解疑难解析

4.教案计划精选范文5篇最新集锦

5.部编版高中必修四《柳毅传》教案范文3篇

6.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范文

7.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范文

8.教师培训计划精选五篇教案范文1000字

9.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

10.高中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精选教案范文3篇

    4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