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物要求的不仅仅是记忆一些基本的知识,更是一些需要理解与运用的知识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一
自由组合定律
名词:
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6、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二
1.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2.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排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3.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和翻译(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两个过程。
4.遗传密码是指mRNA上的碱基排序。
5.密码子是指m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7.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基因型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三
1.蛋白质基本含义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组成的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物质。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氮元素。
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按一定顺序结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再由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肽链按照其特定方式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就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
2.原子数
由m个氨基酸,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n个—COOH,至少含有n个—NH2,肽键m-n个,O原子m+n个。
分子质量
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a-18(m-n)
基因控制
基因中的核苷酸6
信使RNA中的核苷酸3
蛋白质中氨基酸1
3.蛋白质组成及特点
蛋白质是由C(碳)、H(氢)、O(氧)、N(氮)组成,一般蛋白质可能还会含有P(磷)、S(硫)、Fe(铁)、Zn(锌)、Cu(铜)、B(硼)、Mn(锰)、I(碘)、Mo(钼)等。
这些元素在蛋白质中的组成百分比约为:碳50%氢7%氧23%氮16%硫0~3%其他微量。
(1)一切蛋白质都含N元素,且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2)蛋白质系数:任何生物样品中每1g元N的存在,就表示大约有100/16=6.25g蛋白质的存在,6.25常称为蛋白质常数
(3)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高分子。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序列和由此形成的立体结构构成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具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
4.蛋白质性质
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通过肽键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质分子中存在着氨基和羧基,因此跟氨基酸相似,蛋白质也是两性物质。
(1)水解反应
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经过多肽,最后得到多种α-氨基酸。
蛋白质水解时,应找准结构中键的“断裂点”,水解时肽键部分或全部断裂。
(2)胶体性质
有些蛋白质能够溶解在水里(例如鸡蛋白能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
蛋白质的分子直径达到了胶体微粒的大小(10-9~10-7m)时,所以蛋白质具有胶体的性质。
(3)沉淀
原因: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加入有机溶剂、加入重金属、加入生物碱或酸类、热变性
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如果向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
这样盐析出的蛋白质仍旧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因此盐析是个可逆过程.利用这个性质,采用分段盐析方法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
(4)变性
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等作作用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凝结起来.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们恢复成原来的蛋白质.蛋白质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性.蛋白质变性之后,紫外吸收,化学活性以及粘度都会上升,变得容易水解,但溶解度会下降。
蛋白质变性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也就失去了它们生理上的作用.因此蛋白质的变性凝固是个不可逆过程.
5.蛋白质的功能
(1)蛋白质是构建新组织的基础材料,是酶,激素合成的原料,;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
(2)是合成抗体的成分:白细胞,T淋巴细胞,干扰素等,提高免疫力。
(3)提供一部分能量。
(4)调低血压,缓冲贫血,是红细胞的载体。
(5)形成人体的胶原蛋白。眼球玻璃体,视紫质都有胶原蛋白。
(6)大脑细胞分裂的动力源是蛋白质;脑脊液是蛋白质合成的;记忆力下降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四
1.化学元素的种类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最基本元素是C,基本元素是C,H,O,N,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Zn,Cu,B,Mo。不同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其含量相差很大,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元素的含量不同。
2.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C,H,O,N,P,S6种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约占细胞总量的97%,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能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关系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水
水在细胞中含量最多,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叫结合水,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叫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是各种反应的介质,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能够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2.无机盐
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和酸碱平衡。
3.糖类
糖类主要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根据水解情况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4.脂质
脂质主要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很多脂质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
5.蛋白质
蛋白质主要由C,H,O,N4种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氨基酸分子的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叫做肽键,表示为-NH-CO-。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的化合物叫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的化合物叫多肽。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每种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次序不同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具有以下多种重要功能: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催化、运输、调节和免疫。
6.核酸
核酸由C,H,O,N,P等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根据核酸中所含五碳糖的种类不同,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和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五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养料O2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废物CO2淋巴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一般不超过1℃)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文章:
10.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