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改革答题技巧整理
如果问高考哪科最难背,那必须是历史。很多同学学习历史时都是背了又忘,忘了又背。辛辛苦苦记了很多,考试时一看到题目还是无话可说,或者答不到得分点,真是痛苦,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历史改革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历史改革答题技巧
研读大纲,回归课本
杜秋凤说,按照往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卷Ⅰ的历史命题情况,今年命题趋势与去年相比不会有大变化。立意上,将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会稳中有变,稳中求新。考生要仔细研读考纲,从题干、设问、答案着手,领会命题意图,把握高考导向。
此外,考生还要回归教材,固本消盲。根据课本目录厘清主干知识体系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及时反思自己的知识盲点和解题方法的误区。
杜秋凤建议,考生要学会“三看”:一看考过试卷的错题;二看感到不熟、理解不透的章节知识;三是看文物图片、数据、表格、地图及注释,并能前后联系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只要将知识盲点扫清了,并注意审题,考生自然就找到了高考成绩的增长点。
关注热点,综合分析
关注现实、情境立意是历史高考的常见模式。除人文主义、民生问题、经济转型等备考专题外,考生还要关注“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丝绸之路与全球化”等热点问题,并结合教材阐述其背后的实质及原因。
杜秋凤说,真题具有代表性,对每一道高考题,都要在限时、限量、限分值的条件下仔细分析,认真解答,力求准确。做完后,要琢磨每道题的立意、背景等,找出规律。
审清题意,注意逻辑
历史材料题(历史主观题)以其设问灵活、分值大等特点,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占有突出地位。
张艳萍建议,考生做题前一定要审清题意,明确出题意图和问题范围。然后,考生要带着问题读材料,边读材料边在题中找并划出有用的信息。要注意材料的出处、层次,顺手画上关键词,为答题做准备。
高考历史提分答题技巧
1.主观题多角度阐述
历史通常是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大部分组成,而且相比较选择题而言,非选择主观题所占分数较重,且对学生综合知识考察较多。因此,许多考生在面对历史主观题时,感觉有点棘手,往往不能很好的猜到出题老师的"意图",答题不全,导致失分。
为了在历史主观题上多得分,建议广大考生尽量多写。这里的多写,不是指将一个点深度阐述,而是指要围绕主观题的问题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最好是分点有条理的阐述,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这一建议也正好暗合了高考阅卷"踩点得分"、"不写不得分,多写不扣分"的基本原则。
2.利用好非选择题材料信息
除了主观题以外,历史考卷上的选择题也是考生必须翻过的一个"高山",但是高考历史涉及的知识点之多,覆盖面之广,想要完全掌握,真是一项"大工程"。阅卷老师当然也不会疯狂到细分到每个重要知识点一个选择题,出题时也是有所考量的,通常从主观题的材料信息中,可以找到几个选择题的答案,这也是一直以来的一个不言而喻的"潜规则"。
高考历史六种题型解题技巧
1、叙述型。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评述型。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6、开放型。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
高考历史备考建议
■ 新考纲内容解读
考纲模块删减仍需注意知识点内涵外延
历史学科开放性的题型,给了考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展开对二者关系的讨论。今后只会越来越多此外,整合历史知识、探求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也是今后高考考查重点。
高考概念类选择题占了相当比重,尤其要注意知识概念的内涵外延和中外知识的相互关连;熟悉掌握高考各题型的要求。
历史高考主观题题型及要求相对固定,平时通过训练高考历史的各种答题要求,注重近几年高考真题训练与总结。
■ 为什么删去这部分内容呢?
1.部分内容初中学过。
在初中历史必修课里,这一选考模块里所涉及到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内容都已经学过,所以,严格意义上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对必修的一种补充和深化。
2.这部分内容属于西方思想,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这一选考模块里,主要内容是西方的思想与实践,与我国的历史相比,距离学生所接触的中华文化比较远,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这一部分内容删去之后,不得不说,确实减轻了学生在历史学科的负担。
■ 剩余3个选考模块中,第一个最重要
这次大纲变动后,原先的6个选考模块删掉3个后,剩余“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3个选考模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块是第一个“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这是与如今所倡导的培养学科素养观念相一致的一个模块,要求历史要与实际相结合,也要关注当下热点。”
在这一模块的内容里,不仅有和当下热点结合的点,而且也是对必修内容的深化与补充,建议学生深入学习这部分内容。
保留“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个模块,是因为这是与国际关系结合比较紧密的模块,有利于关注和认知世界和平。
其中,这部分内容里面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影响非常大的,所以,学生很有必要学习这部分内容。
历史是离不开人物的,学习历史人物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很有帮助,所以,保留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个选考模块。
备考建议:
1. 科学对待历史和运用历史。
(1)历史知识。从历史素养的高度看,历史知识既是具体的,也是整体的,既是独立的,也需要前后贯通、上下相连、左右相逢,既要保证知识的完整和独特,也要对它进行消化、加工、提炼。知识与知识的“酶化”,是历史素养要求的知识观。
(2)学科能力。历史素养所要求的能力和历史学科能力是一致的,即准确描述与区分历史事实的能力,进行历史思维与按照历史规律进行阐释的能力。前者着重于史实的存真和历史脉络的厘清,强调真实以及对历史存在的敏感;后者着重于在运用史实基础上的思考和对历史的说明、解释,强调言之有据、论从史出。由此可知,具体的能力要求背后,都是在塑造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
(3)历史意识。历史素养所要求的历史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习历史的价值有明确的意识,二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价值衡量标准以及情感文化认同等。对一个问题,习惯于从具体材料出发,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宏观大势,结合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遵循诸如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对立统一、矛盾转换的辩证思路,就是具有历史意识的实际表现。
(4)历史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抽象的要求,而是渗透在素养培养的全过程中。历史素养所要求的能力,是在塑造对待历史的态度。2016年新课标高考试题中对现实热点历史性的思考,体现了以正能量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2. 全面认识学科能力考查的视角和方法。
(1)注重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强调批判性历史思维的运用。一要重视史料,具有证据意识。史料是构建历史事实的材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没有它历史认识就是无本之木。二要关注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现场。三要具有多重视角,强调求异思维。
(3)强调对历史信息的整合与重组。它不是对既有观点的背诵,也不是对史实的简单堆砌,而是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重新构建历史体系的过程。
3.在复习中,要学会整合历史知识、探求并解决历史问题,这是今后高考考查重点。
4.以“一点四面”为灵魂
(1)以“一点四面”为灵魂:一点——立德树人;四面——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能力。
(2)合适的复习模式:专题+通史、必修+选修。
(3)知识体系化:历史要素的完整(时空、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性质、内涵、外延等);纵向线索与阶段特征的梳理(小专题、单元);横向联系的挖掘;主干知识及拓展。
(4)狠抓关键能力:尤其是读懂试题的图文情景和要求;知识和信息的综合调动与运用;概括、分析、比较、评价、说明、论证、表述等能力。
(5)关键方法过手:认识历史的方法(唯物史观与多元史观);历史思维的方式(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阶段分析、逻辑推理等);历史的技能——阅读史料(包括文字、地图、图表等)的方法(材料的真实性、材料的中心、材料的有效信息、材料的关键信息材料的立场等);答题的技巧等。
(6)关于开放性试题(41题、选考题):开放性试题形式多样,其本质是考查创新能力、历史解释能力。注重训练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得出结论,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注意41题的答题格式训练。
提高学习的效率方法
经验一: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所有的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四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经验二: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
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
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
上课期间还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
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
经验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一、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二、学会用心。要自信。选“好题”,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分门别类。
高考历史改革答题技巧整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