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高考练习题及答案
对于准高三的考生而言,及时研究和分析高考试卷,不仅有利于把握高考方向,更能够在学习中将考试重点逐一击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高考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选择题(每题4分)
1、《红楼梦》第八十三回中,给林黛玉看病的王太医这样描述林黛玉的病情:“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伤及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气不流精,凝而为痰;血随气涌,自然咳吐。”据此分析,中医的重要理论来源应该是
A.五行学说 B.天人感应
C.切脉之学 D.伤寒杂病论
2、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3、教科书描述某一古都:“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一百万,外国人可能占三分之一。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如果有机会拜访这座城市,你会因为众多的佛寺而感到震惊。宴会上常可看到外国女子组成,坐在骆驼背负的平台上表演,演奏着类似吉他的琵琶。”这最可能是哪一座都城?
A.东汉的洛阳 B.唐朝的长安
C.北宋的汴京 D.清朝的北京
4、两位士族出身的文人,回忆了时代和家族出路。甲文人虽然看到战乱使其家族前途未卜,但他相信,如果他的子弟想要出仕为官,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乙文人对于士人家族的前途同样感到渺茫,但他所处的时代,官员们几乎不可能为其后代子孙的仕途提供庇护。请问,甲、乙两位文人最可能分属于哪一朝代?
A.元朝、明朝 B.元朝、清朝 C.魏晋、宋朝 D.汉朝、唐朝
5、中国历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可能发生于何时?
A汉代.匈奴侵入山西 B.唐代吐蕃入侵河西
C.宋代西夏入寇陕西 D.明代蒙古入侵河套
6、建置沿革深深的打上了时代发展烙印,通过对某地区建置沿革的研究,可以了解其历史发展演变历程。福建建置的沿革顺序是“福建节度使——福建宣慰使司——福建布政使司”,其对应的朝代顺序是
A.秦朝——唐朝——明朝 B.唐朝——元朝——明朝
C.唐朝——元朝——清朝 D.宋朝——明朝——清朝
7、以下有关“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中”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 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8、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度 D.以法治理国家
9、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幕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不正确的是
A.书桌上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B.墙边放着一排装有火药的火器
C.书柜上摆放着印制的《史记》等书籍
D.墙上挂着绍兴和议后的《宋金对峙形势示意图》
10、在历史上,新疆和西藏地区成为正式管辖行政区,分别始于
A.元朝、明朝 B.汉朝、元朝
C.汉朝、唐朝 D.秦朝、汉朝
11、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绵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利。”以上材料说明
a.乾隆认为中外通商是对外国的恩赐
b.乾隆不了解英国和世界,盲目自大
c.乾隆希望加大中国土特产品的出口
d.乾隆批准将澳门开放为通商口岸
A.abc B.bcd C.ab D.cd
12、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a. 商品经济繁荣 b. 市民文学兴盛
c. 印刷工艺提高 d. 专制政治强化
A.abc B.abd C.acd D.bcd
二、非选择题(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28分)
材料一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秦札》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2) 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目的。
(3) 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与朱熹有何不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作用的认识。
14、阅读下列材料(24分)
西部地区是中国古代最初的政治和经济重心。历朝政府都非常重视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稳定。
材料一 (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 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三国志》
材料三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筑长城。据《汉书》记载:“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x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材料四 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乃国家兴亡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寖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金史世宗纪》
材料五 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元)许衡《鲁斋遗书》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
(2) 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参照材料在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3) 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
一、选择题(每题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A B C C B D C D B C A
二、 非选择题
13.(1)(6分)核心是以“仁”为中心,目的:调解与和偕人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制度。
(2)(6分)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本质目的: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3)(6分)李贽反对坚持儒家思想,认为不应该心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时代特征是:封建社会日趋衰落。
(4)(10分)儒家思想对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安定具有积极作用。介在封建统治下,儒家思想日益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14.(1)(6分)由畜牧业转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8分)抵御匈奴侵扰,实施军事、政治管理,保护商人往来,有利于民族交往和经济发展。
(3)(10分)原因:
契、女社会文化落后于中原,要统治中原,必须学习中原先进文化。
内容:
政治中心南移,采用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接受汉族文化风采。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主权力的渴望强烈。
(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二、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基)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三、评价
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2.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3.进步性:
(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4.局限性:
(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民主。
(2)小国寡民体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等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
高三历史高考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