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10天如何学习地理
高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很多学生经过一模、二模、三模几次考试之后,以为自己成绩没有再提高的可能,变得极度松散。其实只要考前10天能好好学习,分数还是能提高许多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地理学习方法,希望给同学们提供参考。
高考地理学习方法
高考地理考纲中规定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题难度有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尽管取消了题型比例以及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的比例强调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但总体应该和去年高考地理试卷结构、题型、题量保持基本稳定,考查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仍会占到一定比例。
重点主干知识是试卷的主要考点,如:各类等值线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经纬网地图的应用和分析,区域地理的特征和差异,日照图的判读分析,天气系统的分析,气候类型判断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循环与水资源问题,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人类在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人类活动空间格局的区位分析,区域国土开发和整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但试卷不可能是教材知识的简单再现,会充分体现命题的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论证的能力,如识记、理解、分析归纳与综合等,识记能力要求的题目会不断减少,理解能力要求的题目会保持基本稳定,运用能力要求的题目的比重会增加。自然地理偏重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人文地理偏重科学观点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反思,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区域研究方法的运用,着重考核学生的地理素养。
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突出人文精神,同时命题表现地理学科独特的特点,地理图像力求新颖,命题角度也会更加科学。因此考生面对新问题、新情境要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克服紧张、焦虑等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尽快进入状态。
1.高考前10天学习地理的方法
对照考纲列出的考点要求进行回顾,检查自己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自己知识的疏漏处,及时查教材、地图册进行补救,特别注意课本中的一些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它们往往是解题的关键。还需要看以往作业中的错题,发现问题并改正错误,才能取得进步。考前有针对性地看看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漏洞。这个时候不可埋头做题、不注重效果,可在每天1:30—3:30做适应性训练,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做题状态。
2.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
目前,选择题多以中心问题的形式,做错第一题,往往会导致一组题目做错,失分相当可观,所以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审一组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审每一个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值得注意的是,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或与题意不是最贴切,千万不可被一个“好的”或“正确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还有一点提醒: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3.要关注哪些地理热点问题
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地理学科相关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等都可以成为热点。如:印度洋海啸、南北极和珠峰考察、能源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资源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中西部地区的崛起、三农问题、国土整治、我国人口问题、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根据这些知识所设置的问题,重在考虑与书本知识的结合。
高考地理中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