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元素化合物如何复习
化学学习原则是根据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总结化学学习经验,而对学习化学提出的基本法则。那么,在学习上有什么方法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元素化合物如何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元素化合物如何复习
1、学习课标,解读教材编写用意。课程标准按性质的不同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编排为“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两个内容,教材对应旧教材中的卤族、氮族、氧族、碳族、碱金属等,以及镁、铁、铜等元素。教材的编排弱化的“族”的概念,对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只强调学习和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突出的一些特征反应,与课标保持一致。在苏教版教材中,主要介绍基本的或典型的化学事实,如物质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物质的用途及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社会的联系,并不追求知识的知识性和连贯性,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2]。
2、利用“建构主义”的原理,科学整合复习教材。单一的命题或者事实按照一定逻辑或者线索组织成块的知识。与其让高三同学单一复习某种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如将这一单一知识组织成块,让高三同学对元素化合物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结构体系。高三对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就不能对课本内容简单重复,而要从更高角度对各章节考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整理,形成完整清晰的体系。
3、利用线索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整合成块。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零散,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找出一定方法可以整合。
首先,用分类、价态思想组织元素网络图,同一元素在单质及化合物中有化合价高低顺序,金属元素按照金属—氧化物—碱—盐,非金属按照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如此,将硫元素转化线理清,碳和氮元素的复习套用该转化模式将水到渠成。又如二氧化碳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理清后,二氧化硫与其有很大的相似,在此基础上通过化合价的分析,抓住共性和特性,高三同学的逻辑思维方面是可以互相联系的。
其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由结构决定,性质又决定其存在、制法、用途及保存方法。金属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易失去,体现强还原性,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保存时不能接触水、空气,因此放于煤油中,同时可以说明金属钠与烷烃中的碳氢键不反应。
4、科学指导,督促高三同学自主学习。衡量教学效果的强弱,是看高三同学收获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因此,在了解高三同学的基础上必须及时跟进落实到位,以完成教与学整个过程。
5、合理规划时间,督促高三同学自主梳理。在高二的暑假,采取学案引导方式,分发学案,让高三同学在假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发挥高三同学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并按小周期时间督促高三同学梳理章节内容。根据个人掌握特点,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作横向或者纵向比较,并归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共性和特性,或者整理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并总结,将其内化,建立扎实元素知识体系,为二轮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6、抓典型,强化训练。复习备考过程中,精选例题,强化基础知识及知识规律应用。选择的题目尽量有梯度,能覆盖较广的知识面,针对该阶段及上阶段复习内容。再者题目应有发散性,可以让高三同学练习其他模块知识。
7、定期检测高三同学掌握情况。在复习该块知识,采取不同检测的方法,促进高三同学掌握,如课前方程式检测或者五题选择题检测。可以采取周练的形式,将高三同学遗忘的知识点滚动出现,做到每周一小练,每月一大考,扎实高三同学元素化合物知识。
提高化学成绩的高效率方法
1、如果是基础差的学生想要提高成绩,那么必须从基础性的知识抓起,比如学生们可以选择把高考中化学设计到的知识范围内的课本统统复习一遍,每一课后面都有类似于小结的部分,学生们可以把习题也做一下,这样能更加的巩固你的知识。
2、在通读化学课本的时候,小编建议各位把你看到的方程式或者难题通通总结在一个本子上,然后分门别类的标注好这是哪个单元的知识,这样就不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回去翻了。是比较省时省力的一个方法。
3、方程式在化学这门科目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大题的部分,一般都需要用到方程式来解题或者是证明。在记忆方程式的时候,小编建议各位把方程式的配平或者是反应特点之类的内容都要记忆清楚,甚至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这样的记忆下来,大家可能会对化学变得更加敏感。
4、在化学部分的题,其实真正像数学那样难的题没有很多,但是化学最重要的在于一个“细”字,再就是学生们要学会总结,把自己的平时在做题的时候遇到的难题或者是错题都总结在一个本子上,这样会帮助学生们加深记忆。
5、在做题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练习题,如果你的基础不怎么好,那么一定要选择简单一些的题目,等到记得基础逐渐扎实了,再去向高难度的题目前进。
6、化学习题是学生们一定要做的,在最开始,小编建议各位可以根据自己薄弱的点来做针对性的练习题和专项训练,最开始时可以先把速度这个事情放在一边,主要抓质量,等做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把速度提升上来。
学习高中化学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序言》中提到: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问题。
方法二:觉察异常,发现问题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于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装固体物质,容器的口总是向上的,而《序言》[实验4]中,盛装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其管口却是要略微向下倾斜,这是为什么?
方法三:善于对比,发现问题
化学事实往往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气和臭氧均为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中物质?其性质是否一样?”又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氢气必须“早通迟撤”,而酒精灯加热却要“迟到早撤”,这是为什么?能否调换顺序?
方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一一加以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课本中有谈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说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方法五: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鬼火现象?”等等。
方法六:探求因果,提出问题
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这是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