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考辅导资料>

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总结

维维分享

知识是聪明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炎火;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进生活的荒径,就能够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1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露。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力量逐渐壮大,独立工人运动兴起。( 三大工人运动)

3.思想基础: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

4.主观因素: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二、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内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他还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积极进行斗争。

2.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三、初次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

1.评价: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他的时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2.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成熟,工人阶级力量不够,法国缺乏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 ②主观: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缺乏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③客观:反动势力力量强大。

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2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背景

1、客观:①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②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矛盾尖锐,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③一战加剧了我国的社会矛盾。

2、主观:①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并有农民作为同盟军; ②布尔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二、过程:

1.二月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布尔什维克党意识到革命的和平发展已经不可能,必须要用暴力手段夺取政权。

4.十月革命:11月7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攻占冬宫的信号,次日凌晨,东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齐获胜。 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5.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标志是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

会议内容:①在政治上,《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②在经济上,《和平法令》,退出一战。为俄国赢得时间,巩固政权,发展自己的实力。 ③经济上,《土地法令》,目的是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④组织上,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

大会结果: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确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

①性质: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对俄国:使我国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③对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对人类历史: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3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2、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实施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4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1966年“----”开始。

“----”的影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3、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宪法。

4、1984年,政府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5、加强基层民主建设:1998年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Eg:吉林省的海选制度。

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5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祖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回香港,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意义:标志着中国西学了香港被侵占了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收回澳门,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4、香港澳门回归的最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实力提高。其他原因:一国两制的构想;祖国统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英宗谱联合声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法律保障。

5、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79年元旦,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三十年来的真正停火。 ②1987年,开始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③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④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中国大陆。 ⑤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6、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阻力:a有利因素: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国际公认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双方不断增进了解。 B阻力:势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小归纳

高中必备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小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6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