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考辅导资料>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热点时事素材十篇

於宝2分享

  合理的引用作文素材非常有助我们的写作分数的提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热点时事素材十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点时事素材十篇

  1. 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

  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坚定文化自信、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文明起源问题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尤为引人瞩目。5月28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布了17年来的研究成果(相关报道见第六版)。正如专家们所指出的,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坚定文化自信、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1年,“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被正式提出,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2016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4期完成结项,目前累计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出版专著80余部,实现了预先设定的多项目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用丰富的证据和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中华文明独立起源的客观事实,使“中华文明西来说”等谬论不攻自破。探源工程以翔实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距今5800多年前,黄河、长江以及西辽河流域已经进入初期文明阶段。这一时期中华先民所创造出的农业技术、陶器、玉器、青铜器、建筑等不仅工艺高超、规模宏大,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后来的中华文明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脉相承。在独立的基础上兼容并包,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证明,统一的多民族的现代中国格局,根基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期。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已形成一个以中原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元一体格局。不论是苏秉琦的“满天星斗说”,严文明的“重瓣花朵式”,还是张光直的“中国相互作用圈”,韩建业的“早期中国文化圈”,都以大量考古学证据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文明共同体。从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经济模式的群体之间,就已发生频繁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统一的趋势在这一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蔚为大观,最终在秦汉时期实现了实际的统一。从此,统一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多元一体”的特征是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活力、连绵不断的生命力所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文化传统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直接的内在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民族稳重内敛、注重传统、爱好和平、重视礼节的民族性格,肇始于中华文明的早期,与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独立发明农业的文明之一,农业发展需要定居和长时间的培育技术,精耕细作、春种秋收培养出勤劳节俭的生活态度;农业经济定居的特点使农业民族不需要将领土扩张至不适合农业的区域,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很早就形成了;农业社会注重内部秩序,于是中华先民发明出礼的概念,崇敬祖先、遵守礼制的传统源远流长。总之,中华文明是本土原生的文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深植于中华文明的早期源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丰富成果,刷新并深化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

  领袖强调,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今天,我们追根溯源,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就是要让历史告诉未来,从中华民族筚路蓝缕、顽强坚韧、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文明史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undefined

  2.开启品牌强国新征程

  近年来,“国货崛起”不仅成为热门关注话题,更成为实实在在的趋势:从智能手机到白色家电,从洗护产品到穿戴品牌,从高铁“名片”到移动支付,自主品牌和中国制造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

  日前,环球网在历经5年纵向研究后发布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对自主品牌的正面印象净值从2015年的22.8%一路攀升至2019年的83.8%。自主品牌脱颖而出,在一些观察者眼里,一个重要因素是占据市场消费主力的90后和00后更有本土情怀,此外许多自主品牌有主动“触网”的新媒体优势,也有深入基层末梢的线下销售渠道,更容易接触各类消费者。进一步地说,自主品牌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走强,获得越来越多的信任和好感,重视质量和创新、勇于开放发展等原因其实更为关键。

  创新为魂,质量为本,诚信为根,这是任何品牌都绕不过的市场法则。我们经历过“票证经济”时期的物质短缺,经历过“山寨”横行时的质量低劣,但也见证了像海尔张瑞敏怒砸冰箱、武林门火烧温州鞋这样重视质量和诚信的重要时刻。自主品牌形象持续向好,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产品质量、设计能力和科技含量的实质性提升,符合广大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正是靠着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守卫质量、做大品牌,中国制造才实现了从贴牌到创牌、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讨论国货崛起,同样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国门开放之初,势单力薄、质量较差的自主品牌一度非常被动。但是,“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从上世纪90年代联想等国产电脑品牌的兴起,到近年来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经济全球化引燃国内市场竞争,鞭策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管理升级中锤炼本领、开拓蓝海,完成了从“一叶扁舟”到“巨型战舰”的蜕变。无惧竞争、主动同高手过招,到国际市场里配置资源,打造更多质量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拳头品牌,自主品牌就能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到国际舞台上一展拳脚,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

  品牌不仅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支撑,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当我们欣慰于自主品牌美誉度提升,也应清醒认识到,国际知名品牌数量还不够多、实力还不够强。早在2014年,领袖就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近几年,从力推创新驱动发展到攻坚核心技术,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到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打击假冒伪劣……各方团结努力,正在加快培育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品牌,中国向制造强国、品牌强国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遇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大家要对中国品牌有信心,对中国民营企业有信心。”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丁世忠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中国企业在自主创新、质量提升、转型发展、责任建设等方面奋起直追,努力冲上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一定能为国家产业版图注入新活力,让中国品牌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

  undefined

  3.坚定信心,打赢蓝天保卫战

  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绝不是吹响冲锋号、打几个冲锋,就能大功告成的

  遇到重污染天气袭来时,别丧失信心、改弦更张,轻易地否定和调整治污大方向

  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是三大影响因素;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排放强度,是大气重污染形成的主因;工业、机动车、燃煤、扬尘,是四大污染源;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是PM2.5四大类组成成分……近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阶段性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汇聚全国2000多名一线专家参与的联合攻关项目,如同给大气污染状况作了一个“全身CT”,使人们对雾霾的来龙去脉,看得更为清晰。对病根全面检查和诊断的结果,表明前几年的药方是对症的。2013—2017年“大气十条”实施,设定的“京60”(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60微克/立方米)目标曾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结果为58微克/立方米。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启动,采取了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等举措,初战告捷,成效明显,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9.3%,PM2.5浓度同比下降9.3%。最新攻关研究成果使得各地各部门有信心持续照方抓药、标本兼治,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子继续走下去。

  不过,大气污染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治环境污染的沉疴,不能指望药到病除,过程中必然会有曲折和反复。例如,去年秋冬季,由于区域气象条件较差、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等因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PM2.5浓度同比不降反升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很严峻,天不帮忙、排放增加时,雾霾就可能比较重。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绝不是吹响冲锋号、打几个冲锋,就能大功告成的。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这是绝不可取的做法。如果不能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定力,动摇、松劲、开口子,以牺牲蓝天白云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将来付出的代价必定是“难以承受之重”。领导干部尤须谨记:如果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将来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将被严肃追责。

  治理污染要动真碰硬,也要依靠科学,不能蛮干。对大气重污染病因的精细分析,为下一步精准治理提供了依据。比如,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组分的监测分析表明,硝酸盐区域性污染十分突出,在PM2.5组分“黑名单”中已排到第二,其浓度快速上升,成为PM2.5爆发式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硝酸盐主要来自氮氧化物排放,这表明加强机动车、电力和供热行业排放等领域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迫在眉睫,需要进一步对症下药。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必须打好打赢。在蓝天白云较多的日子里,别自满松懈、放松要求;遇到重污染天气袭来时,别丧失信心、改弦更张,轻易地否定和调整治污大方向。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鲁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我们将迎来更多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undefined

  4.有个体意识,也要有全局观念

  在今日中国的现实语境下谈全局观念,很容易招来拍砖乃至讥笑。一个传统上如此重视集体归属感的群体,又刚从“狠斗私字一闪念”的年代走出来不远,很多人还沉浸在对“无我”的反思之中。追求个性的张扬,强调多元与多样,思想的松绑,仿佛才刚刚开始。有什么必要在肯定个体意识的同时,强调全局观念的“也要”?

  这正是社会治理的复杂性所在。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哪种观念像个体意识与利益诉求一样,如此席卷人心。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到“我的地盘我做主”,从“言利未必非君子”到“无利不起早”,个人利益已经成为很多人处理社会关系的出发点。或含蓄或直白,或温和或激烈,对个体的强调,迅速在社会价值谱系中全线展开。

  观念的演进,源自奔流的实践。个体意识勃兴的背后,是告别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进程。明确的权利主体和利益边界,是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也正是因为对个体利益的尊重,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才赢得了亿万人发自内心的推动。只有集体没有个体的时代一去不返。

  然而,“全局”从来不会因为对“个体”的强调就不复存在。辩证法的伟大在于,它永远提醒我们认识到问题的另一面。垃圾焚烧厂建在你这里不行,建在我这里也不行,但它总要建在一个地方,否则必然是垃圾围城;修桥修路修车站,拆你的房子不行,动我的奶酪不许,但它不可能修在空中,除非大家都不过桥不走路不出远门。一边抱怨雾霾遮天,一边不愿安步当车节能减排;一面痛骂就医难买房贵,一面又都想挂专家号住豪宅,这样的“通吃心态”,不止是在初级阶段的中国行不通,在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地方,恐怕也都会碰壁。

  一切都让个人听命于集体,强调个人为“全局”无条件牺牲确属苛求;但“我满足了,才是公平,我满意了,才叫正义”,肯定也非理性。如果每个人都想着一己之私的最大化,完全以自身的感受衡量社会进步,“各私其私,绝无国民同体之概念”,不仅难以发育出良好的社会,也难以长久维持个体的利益。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利益多元的时代。如果我们承认权利和利益的多元多样,欢呼由此带来的文明进步,那么也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不同的利益都要尊重,个体与整体必须协调。近年来,无论是地铁禁食的争议,小区文明养犬的讨论,还是公共场所禁烟引发的热议,一系列公共事件无不提醒我们,个体行为并非是可以肆意奔突的河流,权利是有边界的。正如谚语所说,你挥舞拳头的权利止于我的鼻尖。懂得不同主体的妥协沟通,才能形成多元共存的利益格局。

  社会的发展,将个体的尊严和福利推上了空前的高度,但也要看到,超乎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的个人主张,可能成为国家之痛。对“从摇篮到坟墓”高福利制度的过度追求,让欧洲国家掉入高成本、高税收的陷阱,社会危机由此而生。同样地,在中国进入快速城镇化的当下,要求取消所有城乡差别,在教育、医疗、户籍制度等方面实现绝对的均等化,不仅是脱离历史的,也是超越时代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以后,传统的权利概念经历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即绝对的、排他的权利须受到某种限制,以服从公共利益的需要。这个过程也是作为个体的公民重新进入社会的过程,是意识到权利之上还有社会责任的过程。无视他人权利和社会整体利益,脱离时代的语境,抽象的权利只能在现实中逐渐风干。

  不要总让“个体”与“全局”彼此排斥、互相追尾,不要总将对“全局”的考量,放在“个体”的对立面上。标签盛行的地方,理性容易枯萎;思维陷入绝对时,真理即成谬误。如果说,个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只是公民意识成熟的第一步,那么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还需要每一个人更多秉持目光四射的全局观念,更多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

  undefined

  5.有“问题意识”,也要有“过程意识”

  曾有学者慨叹,我们遭遇了一个“问题的时代”。从大都市恼人的雾霾到田野间空心化的村庄,从“蚁族”、“蜗居”难圆梦想到“舌尖上的安全”屡现危机。翻开报纸,相关讨论不绝于耳;打开网络,种.种质疑迎面而来。一时间,问题让人烦恼,问题使人愤怒,问题令人“绝望”。

  如何看待我们时代的问题?

  “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领袖的要求,是对问题应有的态度。“问题是时代的声音”,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可以说正是在解决问题中步步向前。如果眼里没有问题、心里没有期待,也就不会改革、难言发展。有“问题意识”,是认识能力提升的表现;能畅所欲言直面问题,更是时代社会的进步。

  然而,过犹不及。如果“唯以问题识天下”,群情激愤中,任“问题焦虑症”裹挟成极端情绪,固化为狭隘认识,演变为偏执思想,将人人变成易燃易爆品;如果“只让问题遮望眼”,心灰意冷间,让“问题悲观症”驱逐社会自信心,抵消发展正能量,吞噬我们的幸福感,“问题意识”本身就也成了问题。

  今天的中国,发展很快,矛盾高发,问题不少。我们固然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但也不能期望万年之事、朝夕解决。将问题拖成历史问题诚不可取,毕其功于一役也绝不现实。任何时候不能忘了,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各种问题,不切实际的空头支票,超越阶段的夸张口号,或是“一招就灵”的万能良药,不是天真幼稚,就是轻浮狂躁。

  历史无非就是问题的消亡和解决,现实也无非是问题的存在和发展。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关键是要把问题放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观察,与国情对接、跟现实对表。一年一度的春运最为典型,一个多月34亿人次出行,而人均拥有的铁路,还不到一根香烟长度。现代化的速度提升了,过程却无法压缩,再加上不断增大的人口规模、水涨船高的期待诉求,都使问题的存在有客观性、必然性,问题的解决有复杂性、长期性。

  希望找到一个总开关,按一下就解决所有问题,肯定是空想。但在充满纠结的生活中,几乎每一个问题的细节里,倒确实暗藏着一个“哲学按钮”,按下那个按钮,被遮盖的意义就会一目了然。比如,农民工问题。过去十几年里,2.6亿农民相继进城,接近俄罗斯和日本人口的总和。他们的生活要在短时间内超越“绿皮车、编织袋”阶段,子女教育与就业,自身医疗与住房,十几年积累的问题要一下解决,即便是奥林匹克山上的希腊诸神,恐怕也无能为力。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消化问题同样需要时间。用辩证法的方式考量社会进程,才能还原事件的真实意义。

  解决问题的愿望迫切,可以理解,更应该重视。不过,如果能多点“过程意识”,会更有利于看到主流、形成共识。比如教育公平。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占三分之一强。异地高考理应破冰,可如果不加任何限制地开闸放水,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即使翻番,也无法满足如此激增的就读需求。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不正是在这样的日拱一卒中,才逐渐逼近问题的最终解决?

  抽象的价值,存留在理论之中;具体的公正,则需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不像喊喊口号那样简单。医疗改革既需协调利益魔方,更需面对海量刚需和分布不均的现实;收入分配改革“分好蛋糕”理念明确,具体调整却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知易行难,在当前中国,尤其如此。不存在一种简单化的理念,可以立竿见影搞定所有“中国式问题”。30多年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正是从哲学层面上理清了问题与过程的关系,才摒弃了急于求成的冒进,拒绝了休克疗法的诱惑,找到了正确的逻辑和顺序。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有时候,我们的确感到被问题“追着走”、“推着走”。这可以理解,转型期中国问题一大堆,公众和舆论更加敏感,未来的改革之路肯定也充满挑战。但也要看到,正是在对问题的不断突围中,国家社会得到了实质性改善。既有“问题意识”,也有“过程意识”,才能让改革者有更多回圜余地,才会对未来更有信心。

  6.有“权利意识”,也要有“法治观念”

  这些年来中国社会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如果说,当年一部《秋菊打官司》的电影,曾让人们充满好奇,那么今天,“讨说法”已经成为社会口头禅。从主张经济、社会、文化和消费者权利,到捍卫政治、环境、食品安全和纳税人权利,“权利意识”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深入人心、影响社会、改变国家。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自由平等意识、网络媒体勃兴提供的多元表达平台、民主政治进步造就的个体意识启蒙,所有这一切,成为人们权利意识的萌发、表达和伸张的“时代注脚”。与之相伴,“权利意识”的高涨,也为树立法律权威、培养法治观念、发掘公民意识,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成为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一元钱”官司的较真,厘清的是社会是非观念;“物权”概念的普及,调动起创造财富的热情;“环境权”的主张,增强着生态文明的群众基础……

  与此同时,时代的洪流往往泥沙俱下,在极短时期内高涨的权利意识,也呈现出某种“初级阶段”特征。正如《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指出的,“一部分人只注重享受权利,不注重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导致公众权利意识强与社会责任意识弱并存这一现象的存在”。飞机航班延误,冲上跑道拦飞机;发生医患纠纷,把棺材花圈抬到医院;网上讨论辩论,动辄粗口相向,乃至暴力威胁……一些人为了维护个人权益,无视他人权益,罔顾公共利益,甚至更进一步,把他人权益、公共利益当作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这种走岔道的极端方式,将“权利意识”异化为“交相害”而非“交相利”的行为,让人遗憾,也发人深思:权利的风帆如何行进,才能抵达文明的彼岸。

  “在一个多少算得上是文明的社会里,一个人所能够拥有的一切权利,其唯一的来由是法律。”法学家杰里米•边沁的结论一针见血。“权利意识”的伸张,离不开“法治观念”护航。在法律的条款中去寻找依据,权利的主张才能水到渠成;在法治的框架下予以推进,权利的实现才能顺理成章。反之,把“权利”当作为所欲为的通行证,认为有了利益诉求,就能够理直气壮地去冲撞底线、挑战规则、突破边界,整个社会又如何做到和谐运转?

  一个成熟的社会,有许多不言自明的遵循:在高速公路开车,尽管车是自己的,但是不能超速行驶;在城市里盖房子,尽管土地使用权是自己的,但依然要服从市政规划。这些常识的背后,是对个人权利的清醒认知——没有什么权利是绝对的。任何个人权利的行使,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惟其如此,自己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他人的权利才能得到维护,社会的福利才会趋于最大化。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爬坡中,法治观念必须“跟得上”权利意识的步伐。一边是权利意识已经成为人们的惯性思维,一边是法治观念尚未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其间的落差,很容易造成社会生活的失序。没有对公共规则的遵从,我行我素的自由,就会导致“组团式过马路”的乱象;缺乏对法律程序的敬畏,对化工项目的异议,很可能演变成行为失控的骚乱。那种只问结果不计手段、“以错纠错”式维权,看似“高效有力”,却会让更多人不讲文明、不守规矩。在这个意义上,权利如果不能正确行使,不仅不能成为法治进程的铺路石,反而可能变成社会动荡的导火索。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任何社会行为一旦脱离法治视野,便不可能带来公共福利的实质增进,也难有公平正义的真正实现。今天,如果说,“权利意识”的启蒙我们已经完成,那么“法治观念”的启蒙还在路上。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深层原因所在。既要“权利意识”,也要“法治观念”,二者彼此砥砺、相互促进,才能让法治精神融入社会治理和社会生活,使“权利意识”成为构建现代公民人格、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础。

  undefined

  7.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领袖就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努力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作出一系列部署,为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新要求,为留住美景和乡愁、建成美丽中国描绘了新愿景。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也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力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一个鱼虾绝迹、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农村,定难承载游子乡愁,更不可能承载起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党的十九大擘划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建设目标。所以中央领导明确要求,认真学习领会领袖生态文明思想,就要深刻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必须以问题为聚焦,切实解决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就连续曝光了山西三维集团往农村违法倾倒工业废渣问题、陕西四川等地农村垃圾无人管理问题。应看到,近年来各地城市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城镇地区的环境有了明显好转;而广大农村地区,则由于垃圾和污染物集中处理能力差,环境监管力量薄弱,环境治理呈现明显短板。只有对这些问题给予及时治理、有效治理,“垃圾围城”“污染下乡”才不会成为困扰城乡发展的痛点。

  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必须以效果为导向,在久久为功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领袖曾专门批示,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点赞。从2003年到2018年,浙江省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累计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74%的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的建制村全覆盖,41%的建制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浙江的示范,正是全国行动的有益参照。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一定可以创造更多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生动范例。

  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必须以责任为抓手,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落到实处。从陕北农村到河北正定,从福建到浙江,领袖始终对农村居住环境、生态环境高度重视。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富民之策,到“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兴农之举,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领袖亲自谋划、亲手推动、亲自示范,为广大干部树起标杆。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是党中央对亿万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各地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才能绘好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新图景。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让新时代的乡村富起来、美起来,新的征程已然开启。放眼广阔大地,跨越千山万水,美丽乡村建设一定会成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诠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的新见证。

  undefined

  8.前进的时代需要英雄

  家国情怀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由许多与我们有着共同信仰的人们彼此确认的情感联结

  为了应对高原地区的体能训练,一餐能吃20个包子;常年与雪山为伍风沙做伴,脸上晒出了“高原红”。西藏高原上90后女兵袁远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我爱你,中国!”为了这句朴素的告白,为了那份像火一样藏在心底的信念,多少军人像袁远一样,在和平年代默默守卫边疆,付出青春年华、奉献一腔热血?

  近期走红荧屏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爱你,中国》,记录着激情燃烧的当代军旅传奇,向人们诉说我们时代的英雄故事。“沙场之花”袁远、“雪域雄鹰”周宇峰、“草原战狼”满广志、“雷达兵王”刘卫民、“冰花男神”张书辉……有血有肉的人物,心有大我的情怀,至诚报国的志向,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强烈的“英雄的气息”,让这部纪录片产生如此撼人的情感、引来如此强烈的共鸣,上线10天就获得3300多万次点击。正如网友的感慨:“他们不过是平凡人,却替我们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为他们点赞。”

  英雄不应该站在云端和神坛,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亲情的普通人。在展现军中英雄报国志的同时,也记录下他们的儿女情、英雄泪,让他们的选择和坚守在家与国的“双线叙事”中更显不凡与崇高。中国空军第一人王文常,随身携带着与妻子谈恋爱时收到的百余封情书;驻守黑河的“冰花男神”张书辉,已13年没有回家过春节,每年冬天带着战士们建冰哨、刻冰雕以解乡愁。这是记录更是唤醒,是表达更是传递,它激发了人们心中深藏的种子,以一组负重前行的时代英雄群像,焕发出整个社会的爱国情怀与英雄精神。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谭清泉在大山深处坚守40年,是导弹发射场上的“定海神针”,被人誉为“年龄越来越长,贡献越来越大”,这是精忠报国的价值血脉;王文常29年翱翔长空,3次与死神擦身,却驾驶歼击机安全飞行5000小时,刷新中国空军的纪录,这是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满广志从小立志“绝不仅为吃饱穿暖,还要干成大事”,在训练场上激励将士“赢我才能过关,胜我才能打仗”,这是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这里,家国情怀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由许多与我们有着共同信仰的人们彼此确认的情感联结,让观众在我和祖国之间发现了“我们”。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些身着戎装的当代英雄,传承的是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民族英雄的火种,是中共一大、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今天,无论是攻关核心技术还是脱贫攻坚,无论是推动转型升级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仍需要征服“雪山”“草地”、跨越“娄山关”“腊子口”,需要用爱国情怀和英雄精神汇聚起磅礴力量。

  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每个向上的民族都需要英雄精神的滋养。这是儿女对母亲的诉说,这是青春书写的誓言,这是热血铺就的长路,这是生命熔铸的丰碑。新时代,新长征,英雄精神永远是照亮我们前路的灯塔,爱国信仰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号角。

  undefined

  9.匠心品牌不容假冒抹黑

  面对“流量明星”“网红产品”的诱惑,坚守诚信、坚守匠心,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短短不到半年,章丘铁锅走出了从红极一时到鲜有问津的过山车行情。今年年初,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章丘铁锅一夜成名,“三万六千锤”成为这款网红商品的底气,最火时一天就能卖出上万口锅。但在此之后,当地各种小作坊一哄而上,甚至有人用机器冲压冒充手工锻打,导致铁锅品质良莠不齐、品牌真假难辨。结果,章丘铁锅的口碑直线下滑,消费者越来越不买账。

  从“难买”到“难卖”,章丘铁锅的遭遇令人唏嘘,却也启示我们:话题是商品大卖的机会,但品质才是基业常青的根本。作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章丘铁锅之所以能够凭借一部纪录片而成为“网红商品”,正源于其严格的制造流程、过硬的产品质量。十二道工序,一千多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直到“勺底铮明颜色白”……一锤一击的背后都是匠人精湛的手艺、独运之匠心。消费者愿意花重金购买的,也是这份沉甸甸的对品质的执著。

  东西再红,品质撑不起公众期待,就会被打回原形。据调查,在整个章丘,高峰时期生产铁锅的村民也不过百余户,一人一天最多完成一口锅,然而,在网购平台上搜索“章丘铁锅”,排名靠前的月销量竟然达到近5000笔,甚至不少标注为“章丘手工铁锅”的商品,发货地并不是山东章丘。这已经公然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的诚信原则,是对消费者赤裸裸的欺骗和侵权。都只想着赚“快钱”,就会扰乱市场,让真正匠心之作失去孕育空间。

  事实上,在章丘铁锅刚刚走红之时,面对消费者堵门买锅的热情,以及远远超出生产能力的订单,当地的一些经营者保持了应有的冷静,还发声明请大家理性消费,“不要让过火的市场使行业不健康成长”。“章丘无锅”,一时成为尊崇品质、坚守本业的佳话。但是,少数从业者的坚守,挡不住更多人涌入这个市场,结果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市场规模看似越做越大,但是口碑、定位却越做越低。这说明弘扬工匠精神,不能单靠工匠个体的自觉和坚持,还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更多制度支撑,维护诚信经营的环境。

  章丘铁锅是一块金字招牌,要维护好这块金字招牌,还得在品牌的授权、监管和维护方面做足文章,提升产品标准,优化行业协作,以诚信经营规范整个行业。目前,章丘铁锅正在积极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尽管取得地理标志之后,就能名正言顺打击“李鬼”,但这还只是迈出了品牌保护的第一步,下一步还需构建行业标准,明确章丘铁锅的质量红线,将那些非章丘、非手工的“李鬼锅”逐出市场。

  打响地域品牌,也需通过制度安排令工匠精神体现在产品溢价上。比如,黑龙江的五常大米、上海南汇8424西瓜等农产品都建立了品牌保障与推广制度,以诚信保障品牌,以优质畅通市场。古话说,“忠厚不折本”。进入消费升级时代,厚植工匠精神的产品,自然会得到消费者的追捧,在市场中获得高溢价。而那些盲目扩大生产、跟风炒作,甚至背离诚信、践踏法律的,则会被无情淘汰。

  章丘铁锅的经历,仿佛一个现实中的寓言,讲述了一个朴素道理:面对“流量明星”“网红产品”的诱惑,坚守诚信、老老实实经商,坚守匠心、认认真真做产品,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undefined

  10.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不仅在理念上举起维护世界多边机制和自由贸易体系的大旗,更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

  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需要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很多家庭有了新的节日“打开方式”。一边是,泰国大米、阿根廷牛排、法国葡萄酒等全球美味越来越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登上普通家庭的年夜饭餐桌,人们坐在家里就能品尝世界风味;另一边则是,出国过年成为新时尚,在国外看舞龙舞狮、逛春节庙会、观春节灯光秀,浓浓的年味被传递到世界各地。既有“引进来”,又有“走出去”,这既丰富着传统节日的内容,也从一个侧面折射着,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正大踏步走向世界。

  对于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始终都是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过去一段时间,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了少有的“逆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世界将走向何方,是更加开放多元,还是更加封闭单一?人类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不断为推动经济全球化作出努力。中国不仅在理念上举起维护世界多边机制和自由贸易体系的大旗,更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扩大开放的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数据是最客观的说明,在去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19%、降至多年新低的情况下,中国吸引的外资总量逆势增长3%;在世界贸易扩张势头进一步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创历史新纪录,货物贸易增速快于美国、德国、日本等贸易大国和主要经济体平均增速。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所言,中国扩大开放“为当今世界增加了确定性和希望”。

  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需要进一步开放。前不久,有外媒文章观察到,春节期间,出境游的中国游客对“爆买”少了几分热情。文章站在当地百货商场的角度作出判断,“中国游客把钱包攥得更紧了”。这样的判断,可能只是个误解。一方面,中国关税总水平去年从9.8%降至7.5%,通过电商实现全球购,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国外的好产品,何必舟车劳顿、不远万里从国外把物品“背”回来?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开放,让中国企业看到了差距,找到了消费需求,进而促使中国企业苦练内功,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让中国老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又能促使企业提升自身实力,中国没有理由不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如果说“买全球、卖全球”的规模曾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水平的主要指标,时至今日,对外开放不仅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这一要求,既是中国对外开放提质增效的未来方向,也是让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的具体努力。从各个自贸区纷纷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形成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清单外所有市场主体“非禁即入”;再到各地对标国际一流,狠抓营商环境,一系列规则制度层面的创新突破,让中国构建起了强大的开放“磁场”。特斯拉在上海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电动汽车超级工厂,宝马在沈阳投资新建第三工厂,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相继诞生。可以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

  中国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世界将继续看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将继续看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中国决心。而这,也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巨轮驶向更开阔的水域。

    21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