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2021七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

跃瀚分享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虽然辛苦,但也伴随着快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一、《饮酒》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适的特点。

2、诗歌写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超脱,是因为“心远地自偏”。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君“指代诗人自己。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见”字用得好,它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飞鸟入林的景象,联系上下文,赏析这两句。

不仅指傍晚时分的平和景色,还寄托了诗人的寓意,表达诗人想摆脱官场的羁绊,重新回到大自然的人生理想。(或返朴归真的理想)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此”指的是什么?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此”指作者的闲适的田园生活。

9、“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说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记怎么说了吗?

不是,因为作者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到了隐居生活的乐趣,就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了。

10、品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层含义。

作者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现自己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11、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七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

1.字词

惊惶(huáng):惊慌,恐惧。

苛(kē)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jiǎo):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hān)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quán):弯曲。

呜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2.内容结构

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情。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一开头就点出“30里高”,表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第二部分(第2-32段),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体,按时间顺序和地点的变化又可以分为四层。

第1层(第2一ll段),从当天下午写到天黑之际,从山沟写到山脚,记叙“我们”同瑶民的攀谈交往,表现红军纪律的严明和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帮助。

第2层(第12—22段),从天黑以后写到黎明之前,从山脚下写到半山腰,记叙陡山峭壁的高、险和红军在雷公岩前露宿,表现登山的艰苦和红军的乐观精神。

第3层(第23—30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从雷公岩写到老山界山顶,记叙山路的崎岖难走和红军的坚强意志,点明红军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

第4层(第31—32段),在山顶休息以后,从山顶写到山下,记述了红军下山的情景,表达了胜利到达营地的喜悦。

第三部分(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他政治上主张革新,曾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专政和藩镇割据。王叔.新失败后,他屡遭放贬。本文就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的时候写的。后经人推荐,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著有《刘宾客集》,也称《刘梦得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背诵默写

1.本文紧扣“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由此引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惟吾德馨。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3.结尾点题句是:何陋之有?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主人生活环境清雅的骈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表现陋室主人生活雅致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

7.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作者运用典故,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诸葛亮,一个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

11.文中实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注意字词读音

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诸葛 西蜀

四、古今异义

1.谈笑有鸿儒 古义:大,渊博。 今义:大雁

2.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

五、一词多义

1.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何陋之有?(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则:有仙则名(则:就,那么)

至则无可用(则:却,但是)

六、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 名词做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显灵,有灵验。 形容词做动词。)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 方位名词做动词)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扰乱;劳:使……劳累。使动用法。)

七、特殊句式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判断句,是,动词,表判断。与现代汉语中判断“是”相同。)

译: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它简陋了。)

2.何陋之有?(倒装,宾语前置,正确应为“有何陋?”)

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2021七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2021初一语文复习提纲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

    112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