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梦荧分享

做好知识点的归纳,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掌握知识。那么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应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01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②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蒸发的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五、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02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2、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5、体积的单位

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1、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m。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2、质量的单位:国际主单位是千克(kg)其他单位有:

3、托盘天平的使用

调节方法: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横梁水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上。

测量方法:将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大小,由大到小,用镊子向右盘放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侧摆的幅度基本相同,或者静止在中央刻线上;把右盘里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得到物体的质量。

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三、物质的密度

1、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

2、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密度的公式:ρ=m/v。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应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也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03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运动与静止: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比较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大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5、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不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

求平均速度需要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时间用钟表测量。

04第四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速还会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人耳听到回声的最近距离---人与障碍17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吸收。

三、乐音与噪声

1、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

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4、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感到的响度就越弱。

5、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造成的。

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6、乐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7、噪声是由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噪声的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

8、控制噪声的方法:1)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路径中隔离和吸收声波;3)阻止噪声进入人耳朵。

四、超声波

1、一般只有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

2、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3、超声波的应用:测距、测速、成像、探伤、除垢、粉碎。

05第五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m/s。太阳光传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约为8分20秒。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大约为空气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约是空气中的2/3。

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射向各个方向。漫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现象。

2、实像和虚像:能够呈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交点,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只能用眼睛观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3、球面镜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做凹面镜。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的利用: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的利用: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增大(减小);当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物体的颜色

1、光的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允许所有颜色的光都通过的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的色光。

4、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5、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么,这位同学通过这面镜子看到你的眼睛。(填“会”或“不会”)这是因为。

2.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的是水。(“发亮”或“发暗”)新

3.噪声也叫“隐形杀手”,现代城市在需要安静的环境附近常常有

如图3所示的标志。

4.如图4所示,物体的长度为cm

5.人们根据能够辨别出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

6.如图6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_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_____状态.

7.太阳光穿过树林,形成光柱是光的现象;雨过天晴,远处的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现象。

8.如图8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折射角。

9.如图9所示的寒暑表的示数是。

10.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像(填“实”或“虚”);如果小明以2m/s的速度走近竖直的平面镜,那么他的像相对他的速度是。

11.如图11甲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请你指出

存在的两处错误:

(1)、.

(2)纠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

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g.

12.等质量的两个实心物体,若两物体的体积之比是4∶3。那么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质量之比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对应的括号内)

13.美丽的诗句中也有物理:“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两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14.某辆汽车以4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行驶完一半路程时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已知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

A.10m/sB.5m/sC.4.8m/sD.6m/s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16.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

17.如图17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18.如图18所示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19.图19中,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图中的()

20.如图20所示是钟表在平面镜中的像,则实际时间为()

A.11∶55B.12∶05C.5∶25D.6∶35

21.潜在水中的人从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他看到的灯跟灯的实际位置相比较()

A.低一些B.高一些C.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2.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B.8cmC.6cmD.4cm

23.加热一定质量的水,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23中实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只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aB.bC.cD.d

24.一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纸将

透镜遮住一半,则()

A.屏上不能成像B.屏上成像是原来的一半

C.要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D.屏上仍成原来的像,但比原来的暗

25.如图25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则()

A.乙的密度大B.甲的密度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

2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出现放热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熔化为水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D.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了

27.某自动扶梯用20s可将站立于扶梯上的人送上楼,扶梯不动时走上去要30s,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需要时间()

A.50sB.10sC.12sD.20s

三.作图题(共14分。要求:用尺规规范作图,误差不能过大,有作图痕迹,)

28.在图中,AO、BO'为点光源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S'的位置,简述求作方法(6分)并画出光路图(2分).

29.如图29所示,由点光源S发出的某一条光线射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反射光线过点P,折射光线过点Q,试在图中按题意画出光路图。(2分)

30.在图30中,根据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

适当类型的透镜。(4分)

四.探究与实验题(每问1分,共24分)

31.如图31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

便于确定。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

支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5)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

好成倒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32.张华和同学到东海岛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32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32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32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把物体放在2倍焦距外,在光屏上能够观察到的像是、立的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2)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时蜡烛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范围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3)把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的位置,(填“能”或“不能”)在屏上看到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4)由实验可以得到的规律是: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透镜,像的大小逐渐,当蜡烛位于时,可以在光屏上接收到像,并成实像;当蜡烛位于时,不能够在光屏上接收到像,并成虚像.

五.计算题(9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及公式)

34.实验室中有一种瓶子专用于测定液体密度,这种瓶子叫密度瓶.若瓶子的质量是10g,装满水后,水和瓶子的质量是20g.装满油后,油和瓶子的质量是18g,求这种油的密度.

二、13.A14.C15.D16.A17.C18.A19.C20.B21.B22.C23.C

24.D25.B26.C27.C

三、28.第一步,反向延长入射光线,交于一点S即为发光点;(2分)

第二步,作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2分)

第三步,分别连接S'O、S'O'并延长,OA'O'B'即为反射光线。(2分)

说明:第二、三步用其他方法做对同样给分。

30.甲图凸透镜,乙图凹透镜。

四、31.⑴像的位置⑵大小⑶不点燃重合⑷虚⑸10

32.⑴水平台或水平桌面右⑵62203.1⑶不变。

33.⑴缩小倒实照相机

⑵大于2倍焦距投影仪、幻灯机

⑶放大镜

⑷远离变大焦点以外焦点以内。

34.解:水的质量:

m水=20g-10g=10g,……………………………………(2分)

瓶的容积:

V=m水/ρ水=10g/1g/cm3=10cm3,………………………(2分)

油的质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方法

一、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任何知识,首先你要对所学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物理本身就是一门特别有趣的学科,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有一只小虫在飞,他伸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这个故事你信吗?另有报载,英国的两位物理学家布拉格顿和钦特里,为了进行实验,便进到面包房里的烤箱内,将烤箱的温度逐渐升高,直到烤箱内干燥空气的温度升高到160度才停止,他俩竟然在里面停留了几个小时,然后又安然无恙地走出来了,这可能吗?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具备物理知识,因为物理知识就是帮助我们了解自然、解释自然的,你们看,物理学竟然是这么神奇有趣!

二、学会观察 物理学是一门和实验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物理学中规律性的知识都是从物理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重视观察和实验,对学好物理知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实验能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增强观察物理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巴甫洛夫说过:“应该学会观察,不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如何观察物理实验呢? 观察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于眼睛直接观察,二是通过仪器进行间接观察。

三、重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中,主要学习力、电、光、热、声的初步知要学习到许多重要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等。对这些基础知识,要做到力求理解,不能局限于只记住结论。当学习到某个物理知识时,必须想到跟它有关的具体物理事实,明确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主要的应用。每学习一个概念或规律时,都必须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即为什么要引入它,它是从哪些现象中用什么方法分析、概括出来的?在此过程中具体使用了哪些实验装置?用了哪些思维方法进行研究的? 它有哪些主要的实际应用?它跟一些相关的物理知识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越深刻透彻,知识的掌握才越持久牢固,知识的应用才越灵活自如、得心应手。在应用中,要特别注意的是物理意义的理解及适用范围和条件。

四、联系实际学物理 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基础理论,发现新的科学规律,为发展生产服务。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密切相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初二的同学学习完力的概念后,联系生活中踢球、推墙等实例,你会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更深的理解;而通过推门这一天天做的动作,体会换用不同作用点、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力,其效果显著不同,又可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三要素的认^1.要善于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做有助于提髙学习物理的兴趣,更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试想,当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大难题时,你该会有多高兴!

五、认真做好练习做练习的过程,既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理解、掌握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进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又可以在练习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5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