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教材

梦荧分享

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那么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课本教材,仅供参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4.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6.耳聋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

1.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4.音调: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

5.响度: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响度的。

6.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三、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2.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3.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3)超声波测速器。(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分贝: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噪声的控制:

(1) 防止噪声的产生 或 消声 或 在声源处减弱;

(2) 阻断噪声的传播 或 吸声 或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或 隔声 或 在人耳处减弱。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题

一、透镜

1.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透镜叫凸透镜.它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_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透镜叫凹透镜.它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_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3.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在这根直线上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__________。

4.跟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将____________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____________;一般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_。它利用了___________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原理.照相时,物体离镜头比较________。

2.投影仪的主要结构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像的原理,投影仪中的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投影仪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_____________。

3.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___。它利用了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的像的原理.

4.实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聚而成的,所以物体和实像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平面镜和放大镜所成的像都是___________,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简称为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像距是指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必须把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__________大致在__________。

3.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u>2f),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像.此时的应用是_________。

(2)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u=2f),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像.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f

(4)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u=f)凸透镜__________像.

(5)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u

4、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烛焰在焦点____________;②烛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____________,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四、眼睛和眼镜

1.眼睛好像一架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

2.近视眼只能看清________的物体。产生近视眼的原因:由于晶状体__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_______,将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需要在眼睛前放一个__________透镜来矫正.近视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_数(填“正”或“负”).

3.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____的物体。产生远视眼的原因:由于晶状体__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_______,将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需要在眼睛前放一个__________透镜来矫正。远视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_数(填“正”或“负”).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_________。它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_________。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_的_________像,道理就像_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_________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天文爱好者使用__________来观察天体。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__________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做__________,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__________。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用来把这个像__________。

3.人眼能不能看清楚一个物体,物体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视角是被观察的物体的两端对眼睛的瞳孔所张的夹角,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楚.看的物体越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材分析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举出应用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三、进行新课

1.光反射的规律

教师:光传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实验一:

1.按照课本图2.2-3,让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八年级上册课本物理学习技巧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15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