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备考资料>

陕西西安历史简介

淑娟2分享

西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陕西西安历史简介_关于西安的历史,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西安历史简介

西安历史

西安是国2113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5261有周、秦、4102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1653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这是中国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也将西安地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建国以来,世界上已经有200多位国家首脑和政要访问古都西安,包括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德国总理、法国总统、英国女王、日本天皇、韩国总统等。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经济生活中,农业生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焚毁树木,开垦农田,种植粟等旱地作物。当时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头、兽骨、鹿角和陶片等制造的。除粮食生产外,半坡人也已开始种植蔬菜。家畜饲养业在当时已出现了,当时养的牲畜有猪和狗两种,以猪为主。打猎、捕鱼也是当时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

1957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就地建成了西安半坡博物馆,于1958年4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也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博物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栏及起防护和泄洪作用的大围沟等遗迹,比较完整的保留的半坡原始社会村落的原貌。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

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的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廉颇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旧唐书 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 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西汉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马王莽正式称帝,曾改都城长安为“常安”。

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新城大兴城。

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之后年间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宫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西安市明城墙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

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赵匡胤统一中国后,曾经有意迁都长安,最后由于部下反对,只得放弃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元初,长安城的范围依然沿用韩建“新城”,并使用京兆府的名称。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为安西王,镇守其地,建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遂该京兆府为安西路。后来由于发生安西王叛乱,安西国被撤。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又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据李好文在《长安志图》中所绘《奉元城图》,四面仅各一门,南门偏东,北门偏西,东西两门也不对称,城内建筑也无对称格局。市场集中在城内西北隅,有马市、羊市和秦川驿等。东北隅有太子府(明秦王府)、城隍庙、察院等。马可波罗于至元十二年(1275年)游历于此,写到:“城甚壮丽,为京兆国之都会……此城工商繁盛,产丝多,居人以制种.种金锦丝绢……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价值甚贱。”

明代形成了今天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东北隅开始营建秦王府。秦王府时称“王城”,后讹为“皇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分别修建鼓楼钟楼,其位置也与元代的敬时楼和钟楼无异。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标西巡西安后,曾经提议迁都西安,不过他回到南京之后便病死。

清代西安城内设置依旧,但在城东北修建一座满族驻防城,在城东南修建了汉军驻防城,以及增加了钟楼西南的总督布院署等。庚子之变时,慈禧和光绪西逃驻跸西安长达一年时间。

1911年10月22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也爆发了武装起义,占到总城面积约四分之一的满城被起义军攻陷并焚毁,成为西安城内的一处死角。

1921年冯玉祥第一次督陕,在原秦王府城(八旗教场)修改房屋,驻扎军队。

抗战前夕,国民政府曾经建立国民政府西京筹备委员会。

抗战时期河南等地失守,大批难民沿陇海路涌入西安,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和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带。尚仁路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区,西安城内的商业重心也开始集中到了城市的东部。

在中共长征之后,陕北地区成了苏区,西安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前线,在此发生了西安事变。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属陕甘宁边区辖市。

1950年改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3年1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管辖,西安市属西北行政委员会。

1953年3月12日,改为中央直辖市,为全国12个中央直辖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为省辖市。

拓展资料:

既然西安地理位置,国家政策都不错,为什么经济(相对)不行?

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有些人就只能看到经济不好,西安经济是有多不好被这样看不起,全国24都被唱衰到这种程度,说西安是三线四线城市的是有多瞧不起西安,什么历史是西安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的,也太自以为了解,就只知道个历史,真实的数据资料,西安的商业市场表现,科技教育医疗军工政治排名都是全国前列,这些客观的不相信,摆一大堆主观的东西来证明这座城市有多不好,事实上对这座城市的现状和未来根本就不了解。

之前有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当时觉得要说的实在太多,突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在这几天在军训,有很多时间来把这个问题的思路疏理清楚。才疏学浅,只能以自己微薄的一点点知识略答一二。

一.地理位置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腹地,在封建时代前期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关中处在四大关隘之中,易守难攻。同时其自身灌溉条件优良,良田千顷,八水绕长安,是农业经济发达的天府之国,后方还有陇蜀的肥沃平原,因此成为帝王建都的首选。此外,关中平原还是扼守中原和西域的重要节点,在历朝历代同西域交流,征战的年代,如周之于犬戎,秦汉之于匈奴,唐之于西突厥,西安有着控中原以进取西域的重要战略地位。

西周,秦,西汉,隋唐,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强盛的几个朝代都建都于此。

封建时代的后期,北方几经战乱,关中平原历经数个朝代的建立和消亡以后,再也无力承担一个封建大帝国心脏运转的严重负荷。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西安洛阳的条件已不如漕运更加方便的开封,经济优势不如身处江南的南京。同时,异族的威胁已不再来自西域,而是来自北方的蒙古大草原,西安不如北京更有战略优势。

自唐末以后,西安已不再作为封建大帝国的首都,但其安全险要的地理优势仍然可以作为偏安一隅的守成之地,依旧挡的住百万雄师的进攻,也撑得起根基尚不稳的割据政权,是封建帝王躲难的首选。庚子年慈禧光绪两宫西狩,西安做了将近一年时间的临时国都;在抗日战争的八年时间,日本人也不曾跨过黄河一步,只能隔河兴叹,定期派飞机来轰炸西安。

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以后,海权时代已然到来,西安作为内陆城市的地理位置更显尴尬。沿海城市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在英国人的不平等条约下纷纷开埠,资本主义相继萌芽,凭借其沿海的地理位置,由籍籍无名纷纷变的声势显赫,上海更是由松江府的一个小小辖县摇身一变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武汉,长沙,重庆,南京由于沿长江,也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纷纷发展起来,凭借其省府和沿江的地位,近代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哈尔滨,长春,大连身处中国边境,在日俄以及伪满洲国的建设下也都纷纷变成被称为东方莫斯科之类的大城市,繁华几乎如上海。

而西安,一座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身处中国大陆深处,畏缩在明城墙内的一座小城,在海洋时代完全找不到发展之路,只能依赖着陕西省会和西北中心的政治地位,和刚刚通车的陇海铁路慢慢发展。国民政府设立的陪都西京筹备建设委员会对西安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抗日战争难民和救国救难物资的涌入,使得西安从近代历史的低谷开始重新走向崛起。

建国以后,国家开始了对西安的大力投资,国企军工高校纷纷落户,苏联的156个援助项目有17个落在西安,成为落户项目最多的城市,比中部六省的总和还要多。交通大学,华东航空学院相继动迁来到这里,计划经济时代的西安开始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大放光彩。然而好景不长,进入八九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放开市场经济,先沿海,再沿江,再沿边的逐渐开放使得一批城市率先发展,一直到90年代才开放内陆省会城市,西安这时才接触到市场经济和外资的触角。然而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凭借国家政策优势和靠近港澳的地理优势迅速崛起。市场经济时代,劣势的地理位置导致西安再一次错失了发展的机会。

二.经济问题

西安在中国的地位自古以来都不是依靠经济,可以说自封建时代以来西安就是依靠政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的地位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大城市。农业经济发达的江南通过大运河经东都洛阳将物资粮食供给辗转运至长安。自唐末长安失去首都地位以后,西安的地位一蹶不振跌入历史低谷,(顺道说一句,作为长安的物资转运站,东都洛阳也失去了其意义而逐渐被荒弃,北宋直接将都城定在了漕运更为方便的开封。)唐末朱温将长安城尽数拆毁,西安沦为偏安西北边境一隅的小城,在乾隆年间甚至西北王的身份都曾让位于兰州,直到1932年陇海铁路通西安,民国政府设立陪都西京,西安才开始走向复兴的道路。

汉唐等古中国首都大都在长安,宋迁至开封,随后基本为北京,为何有这种迁徙,为何不选择南方地区?

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是自然环境和人事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决定人事,人事又反作用于自然环境。

概括地说,从西周以来,到宋之前,几乎所有统一的中原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大陆腹地、四塞之国,并且主要就是在关中和河洛两个盆地之中二选一。


陕西西安历史简介相关文章:

陕西西安历史简介

西安的历史传说故事不为人知

西安唐朝的历史资料

西安概况导游词

西安的历史传说故事不为人知(2)

西安历史传说故事

关于西安的简介导游词

西安简介导游词

描写西安历史的精彩散文

陕西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47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