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_中考政治总复习知识点(2)
中考政治复习计划
为增强我校政治学科中考备考复习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指导学生系统复习考点,夯实知识基础,提升应考综合能力,充分备战中考,特制订本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以社会时政热点为载体,以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为重点,全力提升中考备考复习工作效率,确保我校在2016年政治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阅读分析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较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基本概念不清,找不到解题的理论依据。审题能力不强,不能从材料中准确全面地提取有效信息领会题目考查意图,不能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作答片面不全或答非所问。不能规范、准确地书写答案,用语不够精当,不讲求条理或层次不清。
三、复习范围
七、八年级政治上、下册及九年级政治全一册。
四、复习步骤及方法
根据近年政治中考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及学情实际,采用九年级总复习阶段常用的“三轮复习法”逐步开展复习工作。
第一轮:基础复习
将初中阶段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融会贯通,夯实基础。
具体为:第5-8周复习九年级知识,第9-10周复习七、八年级知识。把重点知识作为复习的主体部分,注重知识的系统化。深讲重点,讲透难点,讲清知识结构及知识间的联系,从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四个方面全面总结、梳理考点,把重点知识归纳为“概念”类、“关系”类、“特点”类、“内容”类等,提炼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用结构图法、知识树法、页码标注法、关键词归纳法、列表比较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建构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每节课围绕考点,精选习题,开展对接训练,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学以致用。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对学生理解不透、掌握不准的知识点,进行透彻讲解,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第二轮:专题复习
本轮复习旨在教会学生建立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其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从第11周开始,使用大约两周时间,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时政热点,根据课本有关内容,精选习题,讲练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以题授法,教会学生正确识别关键词句,捕捉有效信息,准确分辨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提升审题能力。二是强化训练,教给学生解答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概括题、“启示”型题目、“认识”型题目、“漫画”型题目、“评析”型题目、“图表”型题目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思路,增强答题的针对性、表述的科学性、用语的学科化和书写的规范化,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第三轮:模拟训练
在第13-15周,通过模拟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和答题习惯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借助学校安排的模拟考试或自行编选习题,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题型开展强化训练,及时讲评,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应考能力。
中考前夕,给予学生充分的考前指导,帮助他们以端正的态度,良好的心态迎接中考,在考场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水平,提高成绩。
五、备考策略
一是开展分层教学。对中下水平学生,开展个别辅导,定目标、定内容,分层布置学习任务,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多鼓励,多表扬,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
二是提高教学效率。严管课堂,确保学生全员全程参与,让学生多记多练,讲练结合,使学生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准确熟练、举一反三。
三是关注中考动态。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新考纲,明确考试范围、考试内容、考试目标与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根据2016年甘肃考纲的新变化,搜集省教科所近年命制的中考真题,研究命题动向。重点关注2015年7月—2016年4月发生的诸如精准扶贫、九三阅兵、十八届五中全会、全国两会等国内重大时政,立足教材,紧扣考点,精选素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中考政治复习策略
一、关注考点,归纳知识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和中考命题的全方位改革,思想品德课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对学生高中阶段学习乃至终生学习影响较大的知识和能力。
中考前,政治教师要在想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克服无效劳动和重复劳动,学生要想在学习中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良好的复习方法是制胜的法宝。复习时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归纳知识,关注考点;突破热点,精选专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由于思想品德开卷考试时可以携带教材和现成复习资料,所以一些学生、家长甚至一些学校领导在潜意识中错误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事实上,开卷考试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社会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能力发展和提高的载体与基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应对自如。而且开卷考试的试题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答案不可能在书上原封不动地找到,而是需要学生对所占有的知识进行归纳、重组和提升。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没有对教材的胸有成竹和捻轻就熟地驾驭,学生是很难有完美的答案。况且,开卷考试有时间的严格限制,要形成正确的答案就需要有分析的过程和思考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也不允许学生漫无边际地找。如果全凭考试时应急查找,考试时间是绝对来不及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有一个较为清晰明了的记忆和掌握。
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主要是对基本的教学概念、定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扎实,知识遗忘率较高。有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础知识比较模糊,不能准确运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为此,要静下心来,针对这类学生成绩落后,加强基础知识薄弱部分的梳理,“重课本、理考点”,查漏补缺,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对《中考说明》中所列考点重视理解分析,要逐点扫描,逐个过关,扫除复习中的一些盲点,忌呆板机械记忆。
基础知识来源于教材,如果学生不熟悉教材,游离于教材之外,考试时就会手忙脚乱,想有好成绩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对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深入教材,熟悉教材,过好教材关。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逐个复习,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及逻辑结构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重要的基础知识要点可以进行必要的记忆,夯实基本功。
回归教材要做到“四读”,即读标题(包括课、节、目标题)、读概念、读引言和结论。读标题,可以大致了解教材的知识框架结构,脉络体系;读概念,可以掌握教材体系的内涵,掌握关键知识;读引言和结论,可以理清教材的精髓和落脚点。此外,《课程标准》和《考纲》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因此,学生也要仔细研读,明确中考的要求,把握能力要求,理解更新的中考改革理念,领会中考命题的原则。对照《考纲》的考点、例证性试题和样卷,确定自己的复习内容,及时调整复习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线索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的相关内容。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标准》和考试刚要的要求,引领政治课复习,指导学生对现有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一是对教材各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起知识网络;二是单元知识从四个方面进行整合,即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分别从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个方面去思考。三是对各年级的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教材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以“学会学习”为例,既涉及到“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考点,又涉及到“受教育是权利也是义务”的法律考点,还涉及到“正确对待学习压力,缓解考试焦虑心理”的考点,同一知识点涉及到三个年级的教材,所以我们要打破知识体系的界限,指导学生前后联系。再如“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这一话题,从道德角度来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道德要求每个子女必须做到的;从心理角度来看,能不能自觉地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自觉地赡养父母,就会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反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从法律角度来看,是子女应承担的责任,是子女必须履行的义务;从国情角度来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不和谐,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复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框架结构和逻辑体系,政治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梳理和归纳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树、图表等方法将每课、每节、每目内容串联起来,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和形成清晰明了的框架结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再是杂乱无章,一团乱麻。只有吃透教材,把握教材,过好基础知识关,才能很好地占有知识,考试时就能做到信手拈来。政治教师也可以通过“专题”的形式将零散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成条理和体系,通过一系列“专题”引导学生将点点滴滴的零散知识变成了系统化、体系化。
心理品质部分包括:①克服闭锁心理:表现、危害、克服方法。②悦纳自我:正确认识自我。③克服青春逆反:化解爱的冲突。④直面挫折:挫折难免、对待挫折的态度、战胜挫折的方法。⑤调控情绪:掌握调控情绪的几种方法。⑥培养意志:磨砺意志。⑦克服依赖(自立自强):自立、自强的含义、培养自立自强的方法。⑧自尊自信(自卑、自负、虚荣):原因、意义(危害)、方法。⑨克服从众心理:明辨是非、学会拒绝诱惑等。⑩克服考试焦虑、缓解学习压力:正确对待考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懂得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
道德品质部分包括:①孝敬父母:原因、方法。②尊敬师长:了解老师的职业特点、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③培养集体荣誉感: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④尊重礼貌: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尊重,礼貌是交往的的通行证。⑤珍惜青春、珍爱生命:珍惜青春、珍爱生命,珍爱大自然的生命。⑥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宽以待人: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道德。⑦竞争合作:作用、方法。⑧关爱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奉献社会。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核心、青少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个人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⑩树立崇高理想、艰苦创业:理解理想的重要性、懂得培养艰苦创业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
法律部分包括: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定义、特征):国家制定和认可、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②法不可违(一般违法与犯罪):违法的含义、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防微杜渐、防患未然。③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原因、五个保护、学会依法维权。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宪法的特点、树立宪法意识。⑤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了解公民的相关权利、熟悉法律相关规定、侵权表现、维权方式):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受教育权、财产所有权、智力成果权、维护消费权。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意义。
国情国策部分包括:①我国的发展现状(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基本路线、具体国情(人口、资源、环境、教育、科技)、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机遇与挑战)。②我国的经济建设: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个尊重、改革开放、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观等。③政治文明建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行政和人民有序参与。④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强国、民族精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学文化事业等。⑤生态文明建设: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⑥国策战略(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
二、关注热点,精选专题
纵观目前的中考试题,非常富有时代气息,越来越关注重大的现实热点问题,这在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基本上都是使用当年发生的国内国外重大时政作为命题的情境,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是政治课的生命所在,也是中考政治命题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备考复习时,要对一年来的国内外大事和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要把握它们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运用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分析。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关注当年的时政热点,注意找出它们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从理论上对时事进行多角度分析,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分析时政热点所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注重知识迁移。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提高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应对中考奠定了基础。
为此,临近中考,政治教师要在系统穿线、条块整理的基础上,把重要的知识点挑出来,重点复习,强化巩固。在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把握住“省道国道”,而不是“乡间小道”,对于一些可要可不要的、细枝末节的内容可以大胆删除;要抓住教材中的主干知识,重点核心概念和原理,结合《考试纲要》,根据考查的能级要求,与现实生活实际和热点做到巧妙接轨;要紧密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向以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关心本地区的热点、焦点问题,以此作为复习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和方向。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中考思想品德试卷都有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资料,突出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时代性、政治性和灵活性,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了解国内外大事,尤其在复习的后期阶段更要引领学生密切关注社会政治热点和生活热点,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相关专题,集中攻坚。
思想品德试题几乎都是围绕重要的时政热点来设计的,因此,复习阶段就要集中力量解决时政重点、热点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的问题,即专题复习(包括时政专题和方法专题)阶段,这一阶段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对中考方向的把握以及复习的效率。
时政专题是以时事“热点”为主线,跨越教材、跨越章节,重新组合基础知识,一直是思想品德学科复习的重点。每一年度国际国内的重大时政热点内容很多,而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容量又非常有限,复习的时间也非常紧迫,因而在复习时要关注热点,精选专题是基础,用好专题是关键。
从构成中考命题的题干来看:一是一年来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三是体现教材知识的重点。这三个方面交叉结合就是开卷考试命题的重点。近几年中考能力测试中,客观题中往往要考查知晓率很高的重大时事政治,这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问题不大;在主观题命题中,多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重大事件等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人点来创设情境,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重组、运用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当然还要考查学生一定的文字语言的驾驭能力。
教师在归纳和整理热点时,要吃透时政热点,把握其中心思想;要找准和挖掘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对时政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和思考。在建立专题时一般可以先为学生呈现背景资料,给学生提供相关“知识链接”;其次归纳和整理与背景资料有关的教材知识点;然后给学生剖析典型的例题,开阔学生眼界;最后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理解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中考政治复习方法
1、紧抓课堂时间
考虑到同学们课下由于要对初中语文诸学科进行同时复习,时间相当紧这一因素,老师提倡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在每一个45分钟内都要做到:对老师反复强调的问题要特别给予重视;学 习老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认真做好笔记,但要把握听为主、记为辅的原则,为了节约时间,老师提到的,书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再记笔记;最后尽量达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的效果。如此行之,只要在每周末或月末进行政治的总复习即可,这样同学们在课下便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去学习其他科目。
2、关注热点时事政治
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中考政治题中的前3-4道单项选择题一般是对纯时事政治的考查,热点时事也将作为背景材料在其他的题目中出现。这些必须引起同学们对时事的足够重视。从2007年的中考政治题中,不难发现有关未成年人的时事问题频频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告诉同学们要时时关心身边事,尤其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时事。中考语文考试说明提出,2008年中考时事的考查范围是从2007年的3、4月份到2008年的3、4月份,因此必须对此之间的时事予以关注。
3、正确看待开卷考试
有的同学认为,政治既然是开卷考试,考试前翻翻书,抄抄重点不就万事大吉了!张老师指出,千万不要存在这种侥幸心理。正因为是开卷,同学们才更应该重视。因为这样对政治的考查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照搬到试卷上了,它对同学们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可以在书本上抄写一些自己认为的或是老师强调的重点题目,但这样做只能是让同学们心里更有底,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安慰,碰到中考原题的几率几乎为零,因此切记不要将其视为救命稻草。
看完以上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政治总复习知识点和计划,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学习更多应对中考拿高分的其他课程呢,名师主讲视频课带你冲刺中考!(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体验学习哦!!!)
猜你感兴趣:
1.中考政治复习方法
5.中考政治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