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政治学习方法>

政治唯物论知识点

芷琼分享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政治唯物论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唯物论知识点:三观

  一、物质观

  物质观的学习首先要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其中要注意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正确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还要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意识观

  意识观是考研政治中特别重要的一个考点。学习意识观,首先要理解意识的概念,从意识的发展、意识的产生来理解意识的概念以及本质。意识在考试中考查往往不是单一的,是和物质的关系连接在一起考查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三、实践观

  实践观的复习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这个考点非常重要,文都教育老师提醒各位考生,对于这一知识点不仅要理解,还要记忆。实践的基本形式多以客观题出现,考生能分清楚所给题目属于哪一种形式即可。生产劳动实践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强调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科学实验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其次,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再次,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都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辩证唯物论的三大观,包括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相信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辩证唯物论三大观在考研政治中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在文都教育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在大脑中建立起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知识体系,以便在答题的过程中结合材料快速定位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并且熟练地运用相应知识点准确解答。

  政治唯物论知识点:真理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观上的唯物论)  原理: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有这个特点的只有社会实践。

  (3)实践不仅是主观和客观联系的"桥梁",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所谓直接现实性,就是实践能够把主观的认识变为客观现实,即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所以,只有实践的结果能验证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和不确定性(相对性)(真理标准的辩证法)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这就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

  ①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

  ①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此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不能完全驳倒或证实现存的一切认识。

  ②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③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价值及其特点、价值评价、价值选择  (1)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2)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与多维性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

  ①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

  ②人的需要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

  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②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③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3)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所谓价值评价,就是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实践改造后的意义、成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价。

  价值评价的特点是:

  ①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②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③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4)价值选择及其实现

  ①价值选择:客体可以在各方面满足主体人的不同需要,即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对客体价值进行选择。

  ②价值选择的实现:只要主体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是合理的,即不损害和不有悖于人类主体的根本利益,不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的选择就能够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易考分析题)  (1)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既区别又统一。

  (2)真理和价值首先是有区别的:

  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不能考虑人的主体需要和利益,而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保证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

  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而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

  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

  真理是一元的,它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选择。

  (3)真理和价值作为人类活动所追求的两个目标,二者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机的结合,人类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各种活动。

  方法论: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原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

  无论在实践还是在认识活动中,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都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两大根本原则。

  前者要求人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后者则要求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前者使人的认识和实践符合客观性,注重统一性,后者则使人的活动符合目的性,侧重多样性。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人的活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是人的活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既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又把人们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原则。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世界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关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的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方法论: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的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结合。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政治唯物论知识点:相关问题

  .世界本原是物质的(理解)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物质和意识关系(理解)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这一物质器官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二: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理解)

  (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总之,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映的根源(理解)

  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

  (l)立场不同。(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3)知识构成不同。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理解)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即那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对这个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6.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方法论)(运用)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l)要重视和调动人的精神能量。(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物质文明是基础,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

  7.一切从实际出发(方法论)(运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为什么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1)从具体工作来看,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2)从党的工作大局来看,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3)这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8.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方法论)(运用)

  (1)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前进的道路。

  (2)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对这一阶段基本国情的分析也是党的基本路线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理论的根据。

  (3)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9.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方法论)(运用)?

  第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第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

  第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第四,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10.规律的客观性(理解)

  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2)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中的本质联系。(3)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二: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还指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蔑视规律,违背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失败。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

  11.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运用)(方法论)

  一:"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规律办事。

  二:要坚持实事求是因为(1)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而且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2)在实事求是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1)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2)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要按规律办事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四:在新世纪新形势下,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

  12.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表现(理解)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观能动性包括三个方面:(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活动--"想"。(2)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做"。(3)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精神状态--决心、意志、干劲等。

  13.将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首先: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⑴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

  ⑵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⑶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第二: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条件出发,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一定因素制约:

  (1)客观因素--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2)客观条件

  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猜你感兴趣的:

1.政治必修4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2.高中政治唯物论知识点归纳

3.高二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4.高中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5.高二政治哲学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33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