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论文

芷琼分享

  课堂教学是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论文篇一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二、高效课堂的实施

  解放思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在实践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总结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教师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的使用。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教师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三、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些见解偏差,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一)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

  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二)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三)语文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用大胆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总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论文篇二

  一、对有效语文课堂的认识

  (1)课堂定位要准。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就要认识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形式上来说主要就是“听、说、读、写”,为什么不同教师会教出不同效果呢?除了组织形式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要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有效语文课堂设计,除了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个可行的目标。这可以从“名师”经验中总结,但无法从“优秀教案”中抄袭,是结合自身教学特色和学生接受情况而确定的。

  (2)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在表面上看可能会损失教师一定的“讲课时间”,学生做得也不太理想,但要知道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看到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山东省荏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要看到他们学生的主动性,而他们学生的主动性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有一个过程,给学生养成时间的。

  (3)不要以“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创造。“集体备课”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可以让老师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可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教师统一教案教法,不是适合于每一个课堂的。教师面对的是有自主能力的个体,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同一个教师教同一个内容都会有不同的方式。教学,是不能太公式化的,需要灵活优化。不考虑教师的个体特点而大谈素质教育改革,又怎能指导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二、建设有效课堂的做法

  (1) 让学生挖掘文章背后的内容,有助于有效课堂的建设。如学习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抒情性强,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出了江南冬景之美,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江南水乡。文章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不了解郁达夫的经历,又怎么让学生去理解他的这篇文章,怎么让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笔者在教学之前,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写一篇短文《我心中的郁达夫》。学生在收集资料写了相关短文后,又给他们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分组推荐代表进行小组评比。这个过程让学生对郁达夫有了更深的理解,接下来的《江南的冬景》课堂自然高效。

  (2)激发学生文学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通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来影响每节语文课堂的效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要怎样学,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如此美妙的诗句我们可以随意举出多种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这次学习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了一次仿写,让学生用“填词”的方式来写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念奴娇”。虽然不是每个人的诗句都让人满意,但通过评比,让班级里掀起了一次“诗潮”,学生相互的玩笑间都带了诗句的味道。我想,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不是某节课的课堂有效性提高,但却给了学生能够让每节课效率都能提高的能力。

  三、有效课堂建设的反思

  (1)课堂提问要大小适宜、多少适量、难易适中,最好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只有让他们在能完成的情况下做任务,这个任务才对学生的学习有意义。

  (2)教师是课堂节奏的调控者,尤其是在让学生积极参与时,课堂上可能会产生一些设计时没有想到的切入点,或是出现影响到教学“主题”的“事件”,这时老师要能灵活把握,及时调整教学过程的偏差,恰当取舍。

  (3)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先进行“泛读”“联想”“要点整理”,还可以为学生预先设计一些他们在预习时可以解决的“问题”,课下布置,课前提问,提高学生预习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不是某种模式,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是专家、教师在探讨时产生的“收获”。虽然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方案,但最终起作用的应是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这是要结合每个教师自身特点的,法无定法,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326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