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2)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篇二
内容摘要:综合性学习是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然而,由于受到各种不良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结合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作一探讨,主要包括:综合性学习的含义、特点及目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教学策略等方面内容,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存在问题 完善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据此,笔者在十年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理论(包括综合性学习的含义、特点、目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总结和反思,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有效教学的策略,旨在加强综合性学习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使初中语文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理论探讨
1.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含义
十年新课程改革实践表明,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教学为中心,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展语文教学空间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利用其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积累的知识来勾勒语文学习的课题,并对这些课题做出自主与合作的研究探讨,进而达到对于语文知识的有效创新以及灵活应用。
2.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首先它具有综合性。正像新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包括语文听、说、读、写诸方面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还融入了自然科学、社会文化以及人类自我生存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它可以利用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与规范的休闲观赏性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
其次,它还具有开放性。新课程标准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等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视野有极大的拓宽,同时还可使学生接触到除了语文文本之外的其他方面的影视知识、传媒知识、网络知识和生活常识等。综合性学习的语文课堂不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小课堂,更多的是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课堂。教师不但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还将指导学生由学校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开放性教学。
再者,它还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学习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带着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工具,查找、收集和处理信息并解决问题,又带着实践中生成的新课题回到语文课堂,师生共同探究。这就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切切实实的加强,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性。
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首先它包括知识和能力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不仅可以掌握语文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其他学科中与语文相关的知识,还可获得策划活动、组织团队、分工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其次,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学习还可获得良好的情感、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体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起必要的爱国情感、助人精神、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念等。
再者,它还包括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设定。学生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时,要通过调查访问、查找期刊文献、收集网络信息等过程,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及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方法。
二.初中语文开展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性学习通过其自身所具备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教学特点以及其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为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师生对开展综合性学习缺少正确的认识
例如,一些语文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把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当作可有可无的补充性知识,而不能引导学生全面重视。一些语文教师还认为综合性学习只是迎合新课程改革需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设定的,并非是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这就导致了综合性学习在实际操作中成为形式。
又如,一些功利性强的学生也认为参与综合性学习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中考的作用不大;很多学生家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开展校外综合性学习也并不支持,尤其是一些自主上网收集资料和一些调查研究的活动更是反对,怕学生上网打游戏,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再如,一些教师还认为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教育部分与校内教学无关,它只不过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一项课外活动,从而不进行精心的指导和辅导。这就使得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相关语文知识的的缺失,学习觉得力不从心,从而不利于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
2.语文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缺少精心设计
例如,目前的综合性学习教师仅采用学科课外活动、针对活动的作文课、活动后单一的自主作文这三种教学模式,这样不仅没有达成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还导致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厌烦情绪。
又如,教师在活动设计中还存在着偏离语文教学方向的问题。综合性学习涉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必须围绕语文教学来开展,任何把握不住教学尺度、忽视语文教学的中心地位、偏离语文教学方向的活动设计都是不恰当的。
再如,为迎合新课程改革,某些综合性学习仅停留在形式上,其内容缺少明确的合作探究主题,致使一些社会实践和休闲观赏性的学习。因缺少教师有效的指导,造成活动后缺失总结交流这一关键环节,将综合学习引向了玩乐性学习。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标视角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才能确保综合性学习的顺利、有效进行。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篇三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突破了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学习活动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一方面应努力在组织、指导上狠下工夫,另一方面必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这是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的保证。一年来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觉得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当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专家提醒我们,过程就是目标。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关键要注重全过程的考查,并且重点考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的态度,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对过程评价采取了形成性评价(即档案评价)的做法。教师在学习活动之前要求每个学生备好一只袋子,将本次学习活动的计划、提纲、笔记、体会、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等,都收入其中,并进行一定的归类整理。完成后首先在合作小组内交流,然后交给老师查阅。这一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能力,具体操作上采用量化评分办法,其评价比重可设定为0.5。评价办法可在小组评定基础上,最后由教师评定。在过程评价中,我们特别提醒教师,只要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上能大胆、积极、主动参与,进行合作、探究,就可以记满分。对学生不能责备求全,不希望每次学习活动都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能力提高。学生哪怕有一点点最佳表现,一点点成效,都要充分给予肯定,给予满意的评价。
二、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综合性学习重在过程评价,强调的是学生会学,而不一定要学会。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完全排除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相反,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所以,我们在重视过程评价的同时,重视终结性的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某次专题活动结束进行的汇报交流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口语交际一般由合作小组评定,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情境,提出学生承担的交际任务的要求,让学生根据个人实际,轻松、愉快地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特别要关心、关注那些学困生的口语交际,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以鼓励为主。书面写作由教师评分,学生作文只要根据活动的专题要求,写实实在在的事,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抒发真实的情感,都可以给高分。
三、上好综合评价课
语文综合性学习通常都应提前一周或两周布置,让学生活动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以便完成学习任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时数一般是3~5课时,教师可以从实际需要考虑。但每次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外,教师还必须安排好讨论课(实际上是口语交际)、写作课和评价课。其中评价课是每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当精心备好课,努力上好课。这种评价课是对一次学习活动的综合评价,是一次全面的总结。当然这种总结与评价,可以由教师讲,更多的则可以由学生讲,让学生参与评价。因此,这种评价课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教师组织这种评价课,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二是评价学生参与的过程,三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与成果。突出表现的应予以充分肯定,存在问题也应实事求是,但仍应以鼓励为主。实践证明,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课,不仅是对一次学习活动的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更是对所要探究问题的延伸和扩展。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必须采取新的评价措施。只要教师坚持全程评价、正面评价、主体评价和多样评价,就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