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什么是综合性学习?它是集传统听、说、读、写和素质教育倡导的搜、炼六种基本能力训练为核心,以实现跨学科、多领域的语文学习和运用,获得语文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目标的训练活动。 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篇一
【摘要】受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固执地认为语文教学就是完成我们的教材上的课文的学习,而忽视了能够提供丰富语文教学资源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综合性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通过组织学生调查颍上推剧,我得到了这样的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开展,使学生文化视野得到开拓,了解了语文的课外延伸;找到了自主研讨合作的学习空间,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开始关注热爱地方文化,成功构建起了大语文课堂。希望通过此文引起同行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视,也让他们认识到我们的周边都有无穷无尽的能为语文所用的资源,而民俗文化就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关注这项重要的语文资源。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颍上推剧 积极影响
【正文】《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致力于课程内容的革新,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闭塞的乡村,我们的周边都有无穷无尽的能为语文所用的资源。受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固执地认为语文教学就是完成我们的教材上的课文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的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殊不知,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等同。生活的舞台有多宽广,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宽广。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绝非一学期几十篇、一个初中学段二百来篇的课文的学习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大量的成天文数字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但是,很多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时,重视了课文的阅读教学而忽视了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尽管我们每年的中考都加大了综合性学习的考察,一般都在10--20分,2012年的中考试题中的写便条,就是考察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即使这样依然没能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虽然部分老师也想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课,但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难以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这种现状势必影响到学生学语文的知识面、主动性,更无法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此,我特以我开展的“调查颍上推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一些收获,来谈谈本人的一些浅薄的认识。并以此文和同行共同商榷。
《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时间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中教材有三个单元涉及到民俗文化中的地方戏曲的内容,分别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次民俗文化综合性实践活动是符合初中生语文学习特点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我在开展“调查颍上推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得到以下的认识:
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开拓了文化视野了解了语文的课外延伸。
1、学习了书本上所没有的推剧的知识,以下是学生收集整理的推剧资料:花鼓灯歌舞的后场小戏“弦子灯”后来派生出一种新的剧种――推剧,也称四句推子。全国稀有剧种之一,载入《中国戏曲大辞典》,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颍上推剧是民间代代口头相传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她产生于颍上县,流行在沿淮农村。推剧艺术来源于民间小调,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习惯、民风民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反映群众追求国泰民安、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展现沿淮地区人民的礼仪风情和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推剧艺术风格热情奔放、诙谐幽默、洒脱大方,其旋律、唱腔、身段、手法,充分体现了淮河人民淳朴、粗犷、开朗、乐观的性格特征,具有显著的地方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她是淮河戏曲的瑰宝。这种了解与学习恰恰体现了语文的知识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知识面加宽。在不断地走访和查阅知识的过程中也丰富了社会见闻,养成了收集筛选编辑资料的好习惯。
2、收集到部分推剧的唱词,
例如:《送香茶》中,秀英欲借送香茶之名,到宝童屋中倾诉爱慕之心。秀英的唱词是:
穿一条绿绫裤对龙对凤,穿一双绣花鞋格外的喜人;红绫子绣鞋绿叶帮,鞋帮上又绣满面子的花;鞋尖上又绣朵大牡丹,牡丹旁边我绣上哈蟆;不走路它不响,走一步一吱哇走二步二个哇;
秀英我走了二三步,亲娘来我的妈妈,那蛤蟆咯咯哇哇,咯咯哇哇,一个哎哟哇喝来哟哎哟个来哟??????
这段唱词用当地方言唱出来,真是韵味无穷;若改成普通话呢?恐怕就没法唱了吧。
以上是学生整理和收集的具有地方性和文学性的推剧唱词。古人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走向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平台,不是坐在教室之中只通过教科书获取知识。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也会播放了一些优秀的推剧唱段视频,比如播放推剧名段《杨八姐闯幽州》,给学生们欣赏,他们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在对唱词的品味推敲中,学生的培养了自己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在了解颍上推剧的同时,学生们对中国各地方的戏曲也有了知识性的了解,比如:他们了解了川剧的三种变脸技艺:抹脸、吹脸、扯脸。他们也学会欣赏中国古老的戏曲 ――昆曲。
二、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自主研讨合作的学习能力。
1、自主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相当一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做事缺少恒心和毅力,对自己和他人缺乏应有的责任。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明显增强。学生们都有一个共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学生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在许多公众场合,比如图书馆文化馆,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学生也开始有了开始与人交往,表达自我的渴望。课外阅读更是深入学生心,部分学生一面主动借书阅读,一面还请管理员指导上网。 活动强化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体验: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堂的学习,语文学习工夫在课外。作为教师就是应该给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和情境。此次活动搭建一个语文学习的平台。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产生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2、合作共享资源能力明显提高。
综合性实践活动激励了学生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成了主人。从活动的安排到制定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均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达到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推剧艺术,活动前我设置了表格,把学生分成三组:材料组、走访组、赏品组,确定四项活动内容,三个小组承担了不同的职责:
材料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利用在双休日到图书馆文化馆查阅和推剧相关的资料,做摘抄笔记、拍摄一些图片。 学生听馆长有关推剧知识的报告,做好记录。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进一步调查推剧。组员定期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整理筛选编订,向全班同学公布调查结果。
接着走访组的成员借助材料组对推剧艺人的调查资料,认真审核讨论,决定分成甲乙两组进行走访。甲组走访居住在二中路孙井桥巷的推剧第三代传人-------曹树芝老艺;乙组走访杨湖镇展洼村的唐派第四代传人刘电云。返回整理访问记录。小组成员随意从身边调查100人,了解推剧在社会的影响,小组合作写调查报告。
赏品组从材料组那里得到他们收集的剧本,进一步深入探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观看推剧表演视频,写观后感。因为推剧是民间代代口头相传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有些原始唱词网上查询不到,于是在组长的带领下再次进入文化馆图书馆寻找第一手资料。收集整理品味唱词,体会唱词文学性和地域性。
活动第四项:小组成员做活动总结,撰写“如何保护传承推剧艺术?”的文章。
三个小组有明确的合作分工,资料共享,进行思想和见解的交流。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人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交换想法后,不只是每人有两种想法,而是每人原先的想法也得到修正、补充和提高,同时,甚至产生第三种新的想法。本此活动中学生们就是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合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技能。
3、学生自我认识评价能力得到增强。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活动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学生置身于综合性实践活动之中,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正确的认识。评价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要对学生的活动结果做出或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而是要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评价的目的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掌握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关注家乡的风俗文化构建起了大语文课堂。
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家乡文化与语文教学具有一种紧密的联系。它不仅蕴涵着丰富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又兼具人文性、社会性、知识性和伦理性。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以及吸取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实现这一意义必须依靠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第一,活动为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提供一种新的渠道。家乡文化成为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既便于把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都带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也便于深层次地挖掘教师、学生的主体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这是切实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剂良方。
第二,活动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运用好家乡文化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提升学生的人文主义修养和人文精神,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和发展。
第三,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感情。走访组的学生采访颍上推剧艺人曹树芝,在这位老人的身上学生们发现了乐观自信淳朴,这也是颍淮老百姓的品质。这位老艺人家境贫寒,学生们感受到什么是草根文化,他们也切身的意识到民俗文化发展的步履维艰,激发了他们传承发扬我们的民俗文化的心愿。在调查日志中许多同学表达了这一心愿。比如:走访组的学生在感受中写道,活动感受最深的就是,多才多艺的人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普通老百姓一样,但同时又拥有高雅的生活情趣,推举要传承,推剧艺人要关注。这也是本次实践活动一次巨大的收获。
中国古代教育在学习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就也充分体现了综合性,《中庸》就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孔子编撰的《诗》、《书》、《礼》、《乐》、《易》、《春秋》也是中国最早的“综合化”语文教科书。孔子创立了一套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智德双修、内外兼通、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融才智教学与道德教育为一体,集内在教化与外向达行于一身;寓教于本性内心,寓德于仪礼外形。孔子创立的这种基本教育理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实现了德智体美、知行体用、文化技艺等的完整综合。因此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就在在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我开展的“调查颍上推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把传统的理论圣人的思想科学的贯穿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