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核舟记》期末复习试题
随着语文考试的即将来临,你做好应战的准备了吗?这份设计良好的试题卷将会有效的去检测出你的学习情况。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初一上册语文《核舟记》期末复习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新人教初一上册语文《核舟记》期末复习试题
1.生难字。
器皿(mǐn) 罔不(wǎng) 尝贻(yí)
二黍(shǔ) 轩敞(xuān) 箬篷(ruò)
石青糁之(sǎn) 多髯(rán) 手卷(juàn)
两膝(xī) 衣褶(zhě) 不属(zhǔ)
诎(qū) 楫(jí) 椎髻(chuí jì)
虞山(yú) 篆(zhuàn) 有奇(yòu jī)
2.重点词语解释。
(1)罔不因势象形(无,没有;依据)
(2)尝贻余核舟一(赠送)
(3)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原来,表推测)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5)高可二黍许(大约)
(6)箬篷覆之(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文中是“用箬篷”的意思)
(7)石青糁之(一种矿物的蓝色颜料,文中是“用石青”的意思)
(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两腮的胡须,文中泛指胡须)
(9)苏、黄共阅一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书画长卷)
(10)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11)佛印绝类弥勒(极;像)
(12)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1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
(14)珠可历历数也(分明可数的样子)
(15)居右者椎髻仰面(椎形发髻)
(16)左手倚一衡木(同“横”,横着)
(17)其人视端容寂(正)
(18)其船背稍夷(平)
(1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2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
(21)矫首昂视(举)(举)
3.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
(2)左手椅一衡木(同“横”,横着)
(3)约八分有奇(同“又”)
4.一词多义。
(1)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2)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表存在)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同“又”)
(3)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动词,做,文中指雕刻)中轩敞者为舱(动词,是)
(4)可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指画幅的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正)
5.古今异义。
(1)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靠近今义:比较,对比
(2)矫首昂视 矫 古义:举今义:矫正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尚,还今义:曾经
6.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使……弯曲)
(5)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7.重点句子默写。
(1)核舟小窗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句子是技亦灵怪矣哉。
(3)文中表现苏东坡相貌特征的句子是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5)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6)苏黄友好关系体现在:苏、黄共阅一手卷。
(7)写出一个带有“因势”的成语:因势利导;与“技亦灵怪矣哉”意思相近的成语:独具匠心;赞美核舟上所刻人物非常形象的成语:栩栩如生。
8.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没有一件不是就是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态姿态。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子下边的衣褶中。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总计整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制成的。
(6)嘻,技亦灵怪矣哉!
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一、课内阅读
1.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生活时代、姓名和精湛技艺,引出核舟的来历,第二段说明核舟的大小和格局。(6分)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写核舟的体积之小,突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6分)
3.文中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6分)
4.细读第二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船舱的格局。(6分)
船在中间处高起,上有箬篷覆盖,两旁各有四扇窗子,且能自由开关,有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分别刻有8个字。
5.文中最能说明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的四个字是袒胸露乳。(6分)
6.从课文第二、三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7.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试简要分析。(6分)
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部。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
8.作者用那么大的篇幅向我们介绍这只雕刻精美的核舟有什么目的?(7分)
反映古代艺人技术的奇妙精巧。
二、比较阅读
【甲】魏学伊《核舟记》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9分)
(1)佛印绝类弥勒(像)
(2)东安一士人善画(善于,擅长)
(3)猫则踉跄逐之(画卷)
10.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在《古汉语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11.甲文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了核舟的栩栩如生,乙文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画卷的生动、逼真。(6分)
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6分)
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三、课外阅读
观巴黎油画记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选自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3.文段中描写蜡人外形的句子有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描写蜡人神态的句子有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10分)
14.把“余亟叹其技之奇妙”译为现代汉语。(6分)
我连连赞叹他们塑造技艺的奇妙。
15.试分析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6分)
此句四字短语连用,形成结构相同、节奏匀齐的排比句,突出了蜡人的各具情态,形象地说明了塑造技艺的高超。
附译文:光绪十六年春阴历闰二月甲子日,我参观了巴黎的蜡人馆。看所制作的蜡人,完全模仿活人,形体神态、头发肤色,高矮胖瘦,没有(和活人)不完全相像的。从爵位很高的大官到工艺家们,凡是有名望的人,往往在馆里留下蜡像。有的站立,有的躺卧,有的坐着,有的弯着腰,有的含笑,有的哭泣,有的喝酒,有的下棋,骤然看见那些蜡人,没有(一个参观的人)不惊奇地认为那是活人的。我对他们的塑造技艺赞叹不绝。
看了初一上册语文《核舟记》期末复习试题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