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五年级方法>五年级语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水教案(2)

嘉馨分享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水》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受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

  2、调查身边用水情况;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幅图:土地干裂,植物蔫蔫的,一个孩子也嘴唇干裂,正伸出了手……

  2、孩子在呼唤什么?(相机板书:水)

  3、谈话: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你们能想象到严重缺水的地方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水在他们的眼里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走进著名作家马朝虎写的课文中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1)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理解的词语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无法自己解决的用“?”作上记号。

  (2)想想水在当时那个村子的人们眼里是什么东西呢?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3、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纠错,长句或难读的句子留心指导,重点词句有意识引导学生多读几遍。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相机出示词语,并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初步理解。

  (2)提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村子?水在当时那个村子的人们眼里是什么东西呢?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围绕水的珍贵,课文向我们描写了哪几个画面?

  2、讨论(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百里路担水

  下雨天洗澡

  一勺水消暑

  3、小结,并齐读课文。

  四、指导识记书写:

  重点提醒“膝”:右边是上中下结构,下面不要写成独体字“水”。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受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再次感知,唤发情感。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马朝虎走进了他的家乡,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缺水)

  出示图片,直观感受“我生长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2、水在这个村子的人们眼中是什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理解“珍贵”: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怎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时间、生命……)水,在我们眼里是再平常的东西,在严重缺水的我的家乡,却成了最珍贵的了。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二、朗读感悟,体会缺水之苦,感受水的珍贵。

  1、提出话题:课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我生长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圈画画有关语句,多读读,品味品味,并在触动自己心弦的地方写写自己的感受;在自己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和同桌交流交流。

  3、组织交流,多媒体相机出示有关段落或词句。

  1)“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从以上加点变红的词语中,尤其注意那些数量词,从中可体会到缺水的严重,担水的辛苦。吃水人之多(一个村子的人),路途之遥远(十公里之外),水源之小(一处很小的泉眼),取水的时间之长(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取水的数量之少(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怪不得村里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样担过来的水你喝一口,品出了什么滋味?

  假如你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感情朗读。

  3)“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为什么期盼?(为储水,为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4)“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理解“风干”这个词吗?

  引出“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

  出示图片1:这是一株在阳光沐浴下,在溪水滋润下的狗尾巴草,它青翠欲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图片2:这是一株被晒干的狗尾巴草。

  看着这两幅图片,同学们一定想说——水,生命之源!

  是啊,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此时,最希望……?(学生自由说)然而,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我们也许只能“望窖止渴”了,此时的水弥足珍贵啊!——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三、朗读想象,感受有水之乐,倍感水的珍贵。

  1、雨中洗澡之乐

  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他们可能会欢呼些什么呢?

  雨水带给孩子的是快乐,带给大人们的呢?(也是快乐与忙碌[储水])

  对我们来说下雨极为平常,文中的人们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呢?(因缺水而长时间不能洗澡,因缺水而对水的渴望异常的浓,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感情朗读。

  2、勺水消暑之乐

  过渡:可惜这样美好的日子毕竟太少,当我们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跟前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也终于来了。

  1)出示: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多元解读:你读懂他们的“啊啊”大叫声了吗?他们在叫些什么?想要表达内心的什么情感?(舒服、痛快、幸福)

  就一勺水,还要分给四个人,却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奇妙的感觉,你体会到什么?(对水的渴望、知足)

  感情朗读。

  2)出示第五小节:(放课文朗读录音)

  听着这样的乐曲,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似乎回到了那个缺水的年代,回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中,回到了享受母亲一勺凉水淋漓的快乐时刻,回到了作者那时丰富细腻而动情的体验中。

  a、请同学们再用心默读这段文字,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在触发你感受的字、词、句旁边写上你的感受。(配乐。学生边读边思边想)

  b、交流感受

  c、师:同学们,作者这样真切的感受,都来自于母亲手中这小小的一勺水,正是这一勺水,从头顶倾注而下(生接读),正是在这一勺水的滑动中,我听得见(生接读)我感觉得到(生读),这小小的一勺水,它不多不少(生读)

  d、这水流遍全身,多么亲切,他滋润心田、弥足珍贵,让我们一起动情地读一读。

  四、学习最后一节,升华主题

  出示:“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母亲为什么不说“渴”而说“饿”呢?(“饿”说明我们对水是多么渴望。对我们来说“渴”还是可以忍受的,而“饿”是难以忍受的,说明我们缺水已经很长时间了……)

  母亲有没有为自己浇水?(没有)

  想想为什么没有?(水有限,没有更多的水来让我们消暑)

  她是怎样做的?(她是笑着锁上了水窖。)

  为什么会笑?(看到我们的表现要笑,为我们总算便服了笑,因为无耐而笑)

  小结: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的难受。在这种“乐”中,饱含着因缺水带来的“苦涩”,而这样更让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水的珍贵呀。这种写法叫“反衬”。(板书)

  五、拓展延伸,强化主题。

  课文学到这儿,你的心里一定感慨万千,请动笔写一写(小练笔)。

猜你感兴趣:

1.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水课文

2.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水教学设计

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水教学反思

4.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暖流

5.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7课与象共舞

6.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灰椋鸟教案

313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