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十课围魏救赵教学设计(2)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十课《围魏救赵》教学设计2
研读课文,感悟文章内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自读课文1-2段,了解故事起因
学生自读自悟,批注。指名回答,重点引导句子:
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引导理解:魏国国势强大。同时理解齐车想直接去邯郸解救赵国并不是易事。这为下文“围魏”埋下伏笔。
小结过渡:赵国被围,向齐求救。齐国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他们是如何解救赵国的呢?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3-8段,感悟孙膑计策的绝妙
同学们,为救助赵国,军师孙膑和主将田忌出于形势的分析,他们准备采取什么计策?自读自悟、圈画批注,教师巡回辅导。
集体交流、重点引导孙膑分析交战形势的句子,出示句子: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引导学生理解:“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
引导学生研读这段话,继而深入探究:从孙膑的这番话中,你都了解了他的哪些作战策略?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集体交流、引导明白:从这段话中能体会出孙膑的大致作战策略:一是乘虚而入、直取大梁;二是中途设伏、以逸待劳。
继续探究,在这里,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孙膑?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体会孙膑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研读课文9-14段,感悟孙膑布局的周密
同学们,作战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有可能百战百胜。孙膑作为军师,他常常了解魏国将军庞涓骄傲自大的脾性。为此,他在救助赵国的过程中,又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了解围魏救赵的具体实施步骤。
学生合作学习、批注,教师巡回辅导。
2、集体交流,引导明白:
孙膑一方面安排主力军队绕道直奔大梁,另一方面故意设下圈套----佯攻襄陵,麻痹庞涓视线,为围魏救赵提供时间。正如孙膑所料,当齐军直达大梁时,魏王火速传令庞涓前来就驾,这也使孙膑在桂陵设伏的计划得以实施。
当魏军进入伏击圈时,齐军一齐杀出。出示句子:
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庞涓见大势已去,知道无力回天,只得率残兵败将落荒而逃。齐军大获全胜。
引导学生从中理解:桂陵设伏,齐军大胜。围魏救赵计划成功。
3、过渡探究:同学们,正是由于围魏救赵计策的绝妙,孙膑实施计划布局的周密,才得以使赵国获救。那么从这里,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孙膑?
引导学生明白:从孙膑因势利导的布局中感悟孙膑足智多谋的聪明才智。
4、再读课文,感悟围魏救赵的成功及孙膑的品质。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本环节正是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内容理解来体现这种理念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习惯。
质疑解疑,领悟中心
1、质疑问难
学习完课文后,及时鼓励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回答和适当的回应。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没有疑问的教学是不完美的,教给学生学会质疑。
2、总结感悟:
同学们,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使得围魏救赵获得成功。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畅所欲言。
3、升华主题:
是的,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学会遇事主动合作,要沉着冷静,要开动脑筋。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创设情境,渗透教育,是学习文章的最终目的。即利用文章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本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领悟了课文内涵,更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