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手段有哪几种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环节是新课教学的先导。设计巧妙的新深导入,能够有效的组织新课的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也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内在的力量推动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究.使学生从“苦学”步入“乐学”的境界.在品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教师要借助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素材来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素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并不枯燥无味,还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而站在教学实践的立场上来讲,情境教学法该在何时使用呢?教师应该如何巧妙的运用情境教学法呢?
比如:当老师在讲解《勾股定理》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家大全,此届大会会徽的图案犹如一个转动的风车,这预示着欢迎各国的数学家们。接着教师要告诉学生会徽的图案是我国汉代的赵爽在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赵爽弦图”加工而来的。课堂之前引入这个小故事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每一位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当讲解完这个小故事之后,教师要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引出来。
又比如:当老师要讲解《一次函数》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问题情境: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x 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接着教师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此时有的学生列出这样的关系式:y=-6x+15 (x≥0);有的学生是这样的:y=15-6x。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二、学生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自主探究不等同于自由探究,并不是学生随意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遵循科学性,不遵循科学性的探究是毫无意义的。
在以前的数学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教师往往就要讲解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这种教学方法会大大降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阶段,数学教师往往会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让每一位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将该问题解决掉。即使学生无法将此问题独自解决掉,但是在老师讲解该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
比如:当老师要讲解《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按照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来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了解到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会用到数学知识,由此可见数学这门学科还是有一定的实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