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六年级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后也应该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才能在高质量教学的大道上一路前行。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1
《彩色的翅膀》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赞扬了海岛战士建设海岛、热爱海岛的高尚品德。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和表达方法。基于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方法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发挥连接语的提示功能解决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在交流中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上课开始,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想“看到题目,你猜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说:“看到题目,我想课文可能写的是昆虫的翅膀,或者是写鸟的翅膀之类的内容。”“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怎样的高尚品德?”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所以我让学生充分读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有的孩子从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一句中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有的孩子从“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中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有的孩子从“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中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课文中关于“西瓜不平常的来历”这一部分,属于插叙。教学时,我让同学们认真读这一部分,然后想一想,如果没有这段内容,对于理解课文会有哪些困难,从而让学生体会插叙的作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2
《彩色的翅膀》一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旨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文章通过描写海防战士的生活向我们展示了人民解放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一群漂亮的小蝴蝶在屏幕上翩翩起舞,伴着《军港之夜》的音乐有节奏地舞动,这一环节完全把学生带入了梦的天堂,让他们对海港之上蝴蝶的形象有了一个梦的想象,充满了对这美景的向往,同学们陶醉的神情让我明白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那样的妙不可言。过渡语:“这一切美景离不开海防战士的努力,因为没有他们的努力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为什么呢?他们是如何努力的呢?”这一语言的运用将学生的思想拉回到了课堂,拉进了课文,使他们有了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的欲望。同学们很深情地朗读课文,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大串的问题,如:“小高伟大,他的战友伟大吗?”“宝石岛是什么样的?现在的宝石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时,我知道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充分被调动了,乘热打铁,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来看看宝石岛的资料,再读课文。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宝石岛的资料及图片,同学们一个个惊叹不已,赞不绝口,又一次深情朗读文章找答案,而且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每一个疑问都迎刃而解,而且学生在激动之时还会做出动作来,充分理解了边防战士的生活及他们建设祖国的决心,也明白了彩色翅膀的含义。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我给学生找了描写边防战士的七个小故事,学生的反应很强烈,能直言不讳的说出内心的想法,本课在音乐声中结束了。
看似成功的一堂课,可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多媒体的运用确实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但是我忽略了一点:要有感官上和视觉上的渲染,这样才会更完美。如果我能在上课前播放描写海防战士生活的纪录片看一看,也许课堂效果、学生的理解会更提升一个台阶。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用心准备,三思而行,让我的语文课堂更具魅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3
《彩色的翅膀》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比较好理解,如何在教法上有些新的突破?我认真钻研了课文,发现有几处亮点可以让学生用在自己习作的时候。于是我便把本文的学习定位在:从本文看对自己习作的借鉴作用。
上课了,在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后,我便提出了问题:“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我们可以在写作文的时候借鉴?可以从文章的结构来说,可以从文章的用词谴句来说,也可以从开头结尾、题目来说......”同学们深思后,纷纷发言.
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已经能感觉到作者设置悬念的写法,这可以引起我们阅读的兴趣。
学生说的这些方面,恰恰是本文在习作方面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学生都说到了。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不仅仅是要把一篇课文理解了,还要让学生从课文中学到自己作文的点滴方法技巧。不同的课文,在备课时找准它的闪光点——最值得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上课及时渗透。
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用一节课就完成了教学,课前让学生预习,估计部分学生应付了事,在做练习时,一些课文里面的词语搭配,不知道如何做。看来,把课文读熟是后面的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