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丽仪分享

  高三都早为高考做准备,很快就要第一次调研考试了,这次的历史试卷大家都很有信心!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推动”主要体现在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3.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对话本质上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4.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的相同点在于

  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C.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D.顺应经济区域化的潮流

  5.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蒋介石阶级立场的改变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 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施

  6.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

  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表明

  ①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②《抗战建国纲领》对全国抗战起到政治领导作用

  ③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有力地改变着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国民党认识到民众与国民革命军合作抗日的重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8.“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9.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体制创新”。这里的“政策创新”是指

  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10.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实行了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据10月份汇报可知,这里的粮食征收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1日就完成了任务,而其它地区几乎要拖延一整年时间。这一政策的实施

  A.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

  B.说明余粮收集制已经完成历史使命

  C.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D.标志着苏联新经济体制的建立

  11.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B.社会观念的进步

  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

  12.西方一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必须有计划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进而避免了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避免了毁灭一切人格价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与这一理念相悖的经济模式是

  A.苏联斯大林模式 B.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C.美国凯恩斯经济模式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13.《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著作,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是追求

  A.工业化的实现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独立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14.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本世纪内不能变,下个世纪的前50年也不能变。50年以后又怎么样?那时,中国同外国在经济上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能断得了呢?”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基于

  A.发展生产力 B.全球经济的整体联系性

  C.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方针 D.消除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15.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6.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精神可能出现在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17.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

  A.日心说 B.量子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

  18.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 B.杰弗逊 C.圣西门 D.卢梭

  19.对右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

  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开始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20.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

  共60分。

  21.(14分)17世纪四十年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君主死于极端: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1649年1月3O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而两位君主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壤之别。在那以后,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学习历史我们就要以史为鉴,切身感悟历史给我们的启迪,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两位君主生活的东西方在经济领域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指出这种“相似”和“差异”。(4分)

  (2)“两位君主死后,……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请以中国、英国为例概括这种失衡在政治上的表现。(4分)

  (3)这个年代以后中西都出现了启蒙思想,但其本质和影响却大不相同。试说明这种不同。(4分)

  (4)综上所述,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2.(16分)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中国古代,地主阶级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请你列举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概括其主要的特点。(6分)

  村料一 “民国” 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4分)

  村料二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3)材料二“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请你评价作者“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的观点。(4分)

  (4)上述分析说明了什么?(2分)

  23.(16分)有人把中国与全球化比喻为一对欢喜冤家,从被动参与、抵制反对到积极融入,悲与喜均对中国与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仅在山东境内就有青岛和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 年被迫开埠以后,烟台港就有英国福开森等公司开辟多条新的国际航线,一位英国人在《1865年烟台贸易报告》中写到:“将近 30年来,它和渤海湾的其他几个港口一起,成为欧洲与中国商品的巨大贸易中心。”通过进出口贸易,洋行获得了大量利润,尤以仁德洋行、士美洋行等为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中国)进口货为其价值的 4—13%,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 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

  ——《开埠后烟台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72年的一天,中国政府接到这一邀请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外贸部的领导,说现在关贸总协定已经邀请我们加入了,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加入。……当时有一种说法: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富人俱乐部”。此外,它所宣称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且更为棘手的是,当时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当中,还有南非、韩国、以色列,这些都是我们的所谓“死敌””。……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这一定,就是三十年。

  材料三

  请回答:

  (1)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的扩张,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被动卷入世界市场所带来的危害。(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完成中国抵制参加关贸总协定的表格填充 (3分)

  影响因素 理由阐释 结论

  国际关系方面

  拒绝加入

  经济体制方面

  其它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因素分析2011—2003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7分)

  (4)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2分)

  24.(14分)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且主题多,特点鲜明。其中仁人志士反侵略、求民主是近代爱国主义的核心体现。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近代前期,在争取政治民主化过程中“仁人志士”提出了哪些用变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民主化过程有何突出特点?(6分)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的观点,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3)下表中资料反映的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请你按其爱国内涵进行归类。(要求:提炼出一个爱国主题,必须涵盖三条及三条以上资料,主题应立意明确;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符号标出,资料应选择完整,无遗漏。)(5分)

  序号 资 料

  1 “师夷长技以制夷”

  2 “打倒孔家店”

  3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4 “新三民主义”

  5 “扶清灭洋”

  6 “民主”与“科学”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A 3.D 4.B 5.C 6.C 7.D 8.B 9. B 10. A 11. B 12. A 13.C 14.B 15.C 16.B 17.C 18.A 19.B 2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24题各14分,第22、23题各16分,共60分。

  21.(14分)(1)“相似”: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差异”: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4分)

  (2)中国政治“专制化”:清设军机处,皇权专制得到强化;英国政治“民主化”: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议会限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4分)

  (3)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实质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西方启蒙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4分)

  (4)西方成功实现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明清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农耕文明阶段(2分)

  22.(16分)(1)史实:在中央,汉承秦制设内朝与外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设三司削弱相权、元设中书省等,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在地方,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隋唐州县制、宋朝的路州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分)由此看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并呈逐渐加强的趋势。(2分)

  (2)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4分)

  (3)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评价:作者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民主集中制是其重要的组织原则,它与中央集权制有着本质的区别。(4分)

  (4)国家是有阶级性的;国家政权必须与现实相适应;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历史的选择。(2分)

  23.(16分)(1)危害:主权遭到破坏,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利益受损;变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4分)

  (2)国际关系方面:与某些成员国有意识形态的隔阂。经济体制方面:排斥市场经济。其它:对关贸总协定认识不足。(3分)

  (3)特点:进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呈起伏状态。(4分)

  原因: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

  (4)积极融入到全球化大潮中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分)

  24.(14分)(1)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特点:政治民主化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民主与专制斗争激烈,民主化进程艰难。(2分)

  (2)原因:殖民侵略加剧,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清政府腐败统治。(3分)

  (3)①主题: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思潮 序号:l,4,5

  ②主题:追求政治民主的爱国思想 序号:2,3,4,6

  (每个主题1分,序号共3分,每多或少一条扣一分。其它主题的归纳及资料的选择言 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最高分不得高于3分。)


猜你喜欢:

1.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2.徐州市高考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

3.福建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4.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5.2018届高考历史考前模拟试卷

    3720073